2010年以来,曲周县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建立“学雷锋善行档案”活动,推动了学雷锋活动的扎实开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先进适用的“建档理念”。2010年,县文明委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学雷锋被误解”,“学雷锋少认同”,“学雷锋走形式”等不良现象,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眼于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经常化,按照“激发志愿者政治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并获得相应志愿服务”的理念,在全县建立了“学雷锋善行档案”,对单位和个人的学雷锋活动进行记录,每月一公布,每年一表彰,调动了社会各界学雷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灵活多样的“档案形式”。“学雷锋善行档案”是一个政府倡导、群众参与的志愿者公益服务网络。“档案人”是每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档案既可是文字、表格、图像,又可是音频、视频或其他形式。档案采取纸介和网络两种储存方式。学雷锋善行档案采取分级管理,县文明委负责各单位的档案,各单位负责所属党员干部的档案,并装入个人人事档案。所有善行档案都可在曲周网上予以查阅,方便群众监督检查。同时,结合乡村健康档案的建立,完善农村群众的学雷锋善行档案。县文明委为每名档案人颁发了“一证一卡一计划”。“一证”,即学雷锋志愿者证;“一卡”,即学雷锋服务登记卡,详细记录个人志愿服务的时间、地点、服务人员及项目,以此作为入档依据。“一计划”,即每月“学雷锋”服务计划和服务对象、服务项目。
涵盖全面的“档案内容”。“学雷锋善行档案”记录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人道德档案、志愿服务档案、其他善行档案。个人道德档案是记录党员干部围绕孝老敬亲、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热衷公益、爱心捐助、帮老助残,扶贫济困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8个方面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档案。志愿服务档案就是根据“档案人”不同技术特长安排适当的服务项目的档案,倡导实现服务1+1,点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和体现志愿者的服务价值;其他善行档案是根据工作业务、生活环境、社会需求分别分设选定,只要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善行实践的都可以确定为“业务”,记录在案。“学雷锋善行档案”由各单位负责收集上报,县文明委做好技术指导。为激励各单位参与学雷锋活动的积极性,县文明委在全县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善行档案星级评选活动,根据参与人数比例和建档情况,分别授予一星到五星的认证。并定期组织各单位学习观摩,举办星级档案展示等活动。仅2010年,全县就有112个单位2976名党员干部建立了“学雷锋善行档案”,有的志愿者累计开展学雷锋活动850个小时,涌现出张青彬等12名学雷锋先进典型。
互助互惠的“推进措施”。为进一步激励大家参与学雷锋的积极性,县文明委结合建立善行档案活动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参与善行河北活动,争做曲周道德明星”评选活动,每月分别评选出10个“曲周县道德明星单位(个人)”,并发奖励证书,在县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广泛宣传。同时,对荣获“曲周县道德明星”的个人还享有“三个优先”。一是在自己遇到困难或年老时,优先获得不限次数的经常性服务;二是凭借道德明星证书在银行业务、就医诊疗等服务窗口享有优先服务权;三是在政策允许的同等情况下,优先享有医疗、教育、就业等国家政策性扶持。这些措施调动了社会各界“学雷锋、献爱心”的积极性,建立学雷锋善行档案的干部群众日益增多,档案记录的“善行”日益增加,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2010年以来,先后有10个单位和58名志愿者被评为“曲周县道德明星单位(个人)”,新近影响带动了3759名群众建立了“学雷锋善行档案”。
日益凸显的“蝴蝶效应”。随着“学雷锋善行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个个志愿者爱心的积累,影响和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产生了良好的“蝴蝶效应”,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改变了少数人奉献、多数人享受的状况,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推动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2010年以来,全县所有股级以上单位都参与了建立“学雷锋善行档案”活动,建档17279个,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小分队379支,爱心帮扶结对291对,“善行档案”记录的好人好事总量达37595件。通过在全县建立“学雷锋善行档案”,全县社会风气日益良好,群众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出“五多五少”的良好局面。即无私奉献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崇尚文明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文明经营的多了,欺骗顾客的少了;优良服务多了,衙门作风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