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一颗蕴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种子撒向燕赵儿女的心田。
在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吹响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角、全国大规模学雷锋活动即将展开之际,2月25日,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石家庄召开动员大会,在全省启动以互助、诚信、孝敬为重点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
这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实践。
这是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具有河北特点的新载体。
善如芝兰,行若春风。当和煦的春风把鲜花的芬芳吹遍河北大地,那将是一幅多么令人温暖、多么令人振奋、多么令人心醉的美景啊!
(一)
雨果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遇到危难时,谁不期待有人挺身而出,无私救助?陷入泥泞中,谁不盼望有人施以援手,脱离险境?善心善举,让冰冷的心感到太阳的温暖,让绝望的人重新燃起希望,让疲惫的人增添前行的力量。善良,是社会的“黏合剂”,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美好,让心与心贴得更近、连得更紧。
善良与否,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决定于经济基础,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一个善良的人,既会善待家人,又会善待他人,更会善待学习、善待工作。一个善心善举生根开花的地方,人民必定具有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良好精神风貌,社会必定具有互帮互助、团结进取的良好道德风尚。“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善良,是发展的“助推器”,可以使人心齐泰山移,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创伟业。
我们一直在崇善扬善。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中,无疑更需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进一步激发善行的力量,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雄浑交响。
“善行河北”将为推动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善行河北”将为促进和谐提供坚实道德支撑。
(二)
纵览中华文明史,崇善、向善、扬善,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一个基本的精神内核。在燕赵文化的浩荡源流之中,“善”的积淀与传承一直浸润着这片热土。“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战国时期赵国思想家荀子,曾写下这样的感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涿州走出去的蜀汉先主刘备,在临终前,不忘这样谆谆告诫后人。
在行唐县城,有一处古迹升仙桥。群众之所以称其为升仙桥,是因为一则“二郎孝母”的动人传说:西关村村民杨二郎奉母至孝,冬季背母涉冰河进城治病,感动鲁班为其造桥。在当地传说中,二郎的孝行又感动上苍,他最终由此升仙而去。
随着现代商业文化的勃兴,燕赵大地陆续走出的“老呔帮”、“张库帮”、“冀中帮”等冀商群体,依然把“善”奉为圭臬,坚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1935年,源于同仁堂的石家庄乐仁堂创办者曾为后人留下了这样的祖训……
善良,仿佛这片热土的“遗传基因”,早已融入燕赵儿女的血液。
(三)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
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雷锋精神却一刻也不曾离开。50年了,燕赵儿女缅怀雷锋、崇敬雷锋、讴歌宣传雷锋,更主动对标雷锋、学习雷锋,不断践行雷锋精神,互帮互助、奉献社会。
这是一位念念不忘雷锋的老人广平县87岁的“老八路”赵鸿刚。当年,正是时任辽宁抚顺某部队后勤处长的他把雷锋接到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他利用作报告等形式,30多年如一日传颂雷锋精神。
这是一所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学校石家庄市雷锋小学。雷锋小学原为石家庄市元北路小学,自1991年开始确立学雷锋特色教育主题,坚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成为全国百所特色小学之一。
这是一座留住雷锋的城市从1990年至今20多年间,唐山市坚持开展“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
一个雷锋走了,循着他的足迹,千万个雷锋式的人在成长。被称为“当代雷锋”的志愿者,在我省已达300万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随着新媒体的勃兴,通过QQ群、微博等参与或发起“微公益”、“微慈善”活动,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时尚。
(四)
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弘扬着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我省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
大兴互助之风宋志永等唐山“十三义士”万里救灾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大地震,感恩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宋志永等在第一时间自发赶往灾区参与抢险救灾、救助群众;武强县78岁的老党员许久志义务清扫一座公厕27载;枣强县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撇下自己红红火火的生意回村任职,几年里为社会捐资超千万元……这些助人为人的善人善行,哪一个不令人如沐春风?
大兴诚信之风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多年来坚持“经商如做人,诚信为本”,不售一粒“亏心粮”,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评为“黄金客户”;黄骅信誉楼以诚信为“镇店之宝”,对售出的每一件商品都开具“信誉卡”,并且施行“无障碍退换货”,口碑传千里……这些守秩序守信用的善人善企,哪一个不令人称道赞佩?
大兴孝敬之风为了挽救患肝癌的公爹,行唐好儿媳张建霞毅然捐出自己69%的肝脏;广平县南张孟村村民班银成17年徒步四省千村艰辛寻母;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毕业生倾情照顾早逝同学的父母长达15年;枣强县南臣赞村妇女林秀贞无私赡养6位孤寡老人;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周汝珍24年来甘当180名孤残老人的“大孝闺女”……这些孝老敬老的善人善行,哪一个不令人为之动容?
截至2011年底,我省已有6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2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沧州市有108人入选,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多么厚重的力量!
(五)
我省的社会道德主流无疑是好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个别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甚至相当严重。一些见危不扶、见死不救事件频频曝光,让人感叹人情冷漠;一些生产者经营者见利忘义、制假贩假,致使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一些人不孝敬老人、不尊重家人,有的还使用暴力,令人瞠目……这些“失德”、“败德”事件,尽管仅仅属于个别、属于支流,但值得我们深思。这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社会对加强道德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待。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得通过发展解决。今天,我们把“善”大写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道路上,就是要进一步明荣耻、辨善恶,扬正气、祛邪气,凝魂魄、聚力量,动员和激励更多的人做好人、行善举,让河北争做好人的氛围更浓,令人钦敬的好人更多,文明风尚的影响更广,建设发展的环境更好,和谐稳定的基石更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道德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一个时期之内,只有突出重点,才能取得明显成效。“病人之病,忧人之忧。”互帮互助,不仅是社会的温情所在,还是补齐“短板”,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重要调节力量。“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诚实守信,既是立身处世之本,又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不仅是基本的伦常,还是家庭和谐美满的基本要求,家和万事兴。
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就是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重点解决公共交往中的见难不助、职业活动中的失信缺信、家庭生活中的不孝老不敬老问题,引导人们在公共交往中乐于助人,大兴互助之风;引导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大兴诚信之风;引导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孝老敬老,大兴孝敬之风。
(六)
善行河北,意在善,重在行。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我们每个人不光是受益者,还是建设者;不光要做“裁判员”,还要做“运动员”。善行河北,期待每个人添砖加瓦。
善,既是一种主观诉求,又是一种客观行为。只有内植于心,才能外践于行。每个人都需要有一颗善心,时时滋长善意。
罗曼·罗兰说:“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在需要的时候付出善举,长期坚持锻造善行,应当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在义与利的考验面前,尤其需要坚守道德和良知。
善行不重身份、无论大小,唯需身体力行。
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公民吧,当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或打一个电话,或让一个座位,或主动搀一把……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吧,真心待人、信守合同、履约践诺,不做背信弃义、坑蒙拐骗、制假售假的缺德事……
做一个孝老敬老的好公民吧,对长辈尽孝心,报答养育之恩;对身边的孤寡老人,协助政府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果你是一名党员干部,更应当修“官德”、行“善政”,走在善行河北的前列,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可以影响人。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各类道德建设载体的作用,加强教育和引导。各行各业都应该突出特点、打造亮点,浓厚道德建设氛围。
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应当相信,你我他的“小善”,在学习雷锋、“善行河北”的春风里,日复一日地累积叠加,终将形成社会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