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邯郸已有一丝凉意。然而,在邯郸县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心里,却是暖流涌动。
“对困难群众,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照顾好他们的生活,竭尽全力给予帮扶。”怀着强烈的民生情怀,今年3月份,邯郸县发起了机关干部与农村困难户“1+1”结对帮扶活动的号召。全县机关干部应声而动,50多个部门、1354名干部与困难群众逐个结成帮扶对子,他们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意、访民苦、解民忧,送钱送物,破解难题,与1354户困难群众结下了“穷亲”!
在帮扶走访中,帮扶干部们深切感到,困难群众大多是常年有病、丧失劳动能力、缺乏致富门路等原因致贫,薄弱的经济基础已成为影响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帮扶干部根据各自帮扶对象的需求,制定了全年的帮扶计划,为群众提供“六个一”服务,即:
提供一项实用技术。引导和帮助群众积极参与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让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掌握1—2门先进实用技术,帮贫困户致富增收;
资助一名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根据联系户具体情况,对特困家庭子女,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资助,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安排一人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积极创造就业条件,争取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至少让一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送上一份温暖。对因灾、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燃眉之急,保证所帮扶的户一年四季有粮吃,有衣穿,能就医;
争跑一些资金。针对因缺少资金无法致富的贫困户,千方百计帮助其争跑小额贷款或争取强农惠农等各种资金,解决贫困户迫在眉睫的现实生产难题;
拓宽一条增收渠道。通过搜集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信息及时传递给帮扶户,拓宽帮扶对象增收渠道,使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
-“输血”式救助
黄粱梦镇胡村的吴镇西常年有病,干不了农活,又没有其他收入,导致生活贫困。县财政局局长王俊萍不仅为他送去了慰问物资,还多方联系,给他找了一份小学门卫的工作,月收入800余元。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为其报销了一部分医药费,解决了因病致贫的问题。吴镇西由衷感叹:“感谢党和政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俺打心眼里感激”。
户村镇张岩嵛村郝振红,因二次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由妻子肖对云照顾。帮扶干部郁文彪了解情况后,得知郝振红的儿子郝志杰想在纵横钢铁厂找一份工作。回来后,郁文彪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通过与纵横公司负责人沟通,今年6月份帮助郝志杰在纵横钢铁厂找到一份工作,月收入2000余元,极大地解决了郝振红的实际困难。
“输血”式救助,能解群众燃眉之急,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看见生活的希望。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贫困群众持续发展,更需要“造血”式帮扶。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该县在做好救济式扶贫基础上,注重立足其自身优势,侧重于生产扶持,以帮助他们出点子、找路子、学技术、筹资金、上项目为主,侧重增强“造血”功能。
-“造血”式救助
南吕固乡招贤村的李立身,父母卧病在床,全家靠他一人的田间劳作维持生计,家庭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县农开办主任张胜杰发挥部门优势,制定了可行的帮扶计划,从农技帮扶入手,积极联系河北农大科研站,为其免费送去小麦、玉米良种和高效复合肥、农药等,还安排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其科学种田,以提高他的种植技术,促进经济增收。
河沙镇王东堡村郭付林因病致贫,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县计生育局赵维昌通过与他沟通,了解到郭付林想在不离家的情况下发展养殖项目。于是,赵维昌根据实际情况,为他寻找到一个养羊的项目,并帮助他建起了羊舍,购买了种羊,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另外,还为他提供活动资金1000元。
为确保帮扶活动常态化,该县探索了暖民心、惠民生、重民意、促民富“四民工作法”。建立“暖民心帮扶档案”。为每名贫困户建立帮扶档案,将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实际困难状况以及干部每一次入户走访情况、阶段计划、帮扶措施、扶持情况及成效一并记录到“帮扶档案”中。制定“惠民生帮扶计划”。针对不同家庭状况,按照“产业帮扶+结对帮扶+开发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一户一法”,做到思想、政策、资金、物资帮扶并举,扶贫、扶志、扶技并行。出台“重民意考评办法”。制定了《深入开展各级干部“1+1”结对帮扶活动的考核评价办法》,采用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方法,实行百分制考核,年终邀请村两委、贫困户家庭成员及部分邻居,对帮扶干部进行德才素质以及工作实绩的综合评价并填写测评票,测评结果将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健全“促民富长效机制”。完善领导联系、部门包村、干部驻点的长期帮扶制度,强化机关单位干部包括领导干部与基层长期、牢固、互动的责任关系,确保干部下基层工作不断线,群众长期得实惠。帮扶换得千家笑。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干部累计走访困难群众5000余人次,提供各类致富、就业信息790余条,解决就业、医保、助学等实事930余件,提供帮扶资金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