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给孩子看的文艺作品应更“从容” 拒绝“快餐”
全心投入、目不转睛,跟着剧情紧张、大笑……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剧场里,儿童剧《爱和勇气的魔咒》首演。小观众们用自己的“观剧表现”和儿童文艺工作者共同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你需要怎样的文艺作品? 据介绍,《爱和勇气的魔咒》剧本改编自作家秦文君团队共同创作的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小熊包子》。这是一个魔幻色彩和校园生活相结合的故事。“我们所希望传达的价值观,就是希望孩子们相信爱和勇气,使小观众们期待用自己纯真善良的心去让世界变得更好。”该剧编剧洪靖惠说。 “上课迟到的味道”“马屁精的味道”……台词屡屡“戳中”孩子们的“笑点”。一位小观众告诉记者,“他们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很有趣。” 在秦文君看来,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好故事。好的作品,既贴近孩子生活、心理,又能帮助孩子拓展想象力。 “现在儿童读物太多了,其中‘水分书’占了相当一部分。”秦文君直言,“水分书”,指的是“编编弄弄、拼拼凑凑”的书。“这些读本像可乐饮料,感觉上是很甜,但其实没有营养。”秦文君说道。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也表示,“现在儿童图书多、剧团多,不是坏事,市场需要多元发展。” “但给孩子的精神产品不能完全作为商品来对待。”蔡金萍说,如果一个作品的初衷是“捞一笔”“从孩子身上赚钱”,作品质量是令人担忧的。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他们喜欢的歌星、游戏可能变了,但童真童趣、向往勇敢的心不变。”秦文君说道,为孩子创作的作品,应当是“从容的”“走心的”。“不要盲目模仿别人,也不要一味重复自己,要给孩子‘蔬果’型的作品,才能真正陪伴他们成长、提供‘维生素’。” 面对选择丰富的市场,蔡金萍特别强调了家长的“艺术鉴赏力”。“家长们要像重视奶粉质量一样,讲究为孩子选择的文艺作品的品质。”蔡金萍同时说道,文艺工作者更要守住“底线”,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纯粹的心去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世界。 |
关键词:文艺作品,从容,快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