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证书“挂靠”成为人才补给“习惯”
花费数万元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出租证书一年即可收回成本;通过网络为持证人与企业牵线并从中分一杯羹;企业为获资质拿工程,每年支付百万元挂证费用……(11月16日新华网) “资质代办”、“建造师证挂靠”……只要在网络平台随意输入这些关键词,就会跳出无数网站。包括建造师、结构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师、安全工程师、环保工程师、资产评估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环评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等五花八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代办、挂靠。并且不同证书都有不同价格,每类证书都是明码标价,无需到公司上班,押上证书和签章,然后双方签定虚假劳动合同,三五万轻松到账。正是有这样的利益诱惑,让“考证热”成为继“考研热”、“考公务员热”之后的第三大朝阳产业。 一些企业员工为求得更好的晋升空间,铤而走险买假证书,而一些资质欠佳的企业也需要证书保驾拿到更多工程,抱着侥幸心理租赁证书。这样的市场需求之下,职业资格证书“吃空饷”俨然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利益链。 固然,公司和个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理由,但是笔者认为诸如此类再多的理由也不过是借口。试想,“人证分离”之后,企业资质可通过证书“挂靠”获得,为了包揽生意,一些公司浑水摸鱼去投标一些自己无法胜任的工程,这样工程质量和安全必然无法保障,后果不堪设想。 “人证分离”小是个人和企业间的行为,但大却是关系国家民生的事,决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关部门必须要大力改进和整顿相关行业的运作机制,要加大对企业或单位所提供的各种证书的审查力度,要加大企业违规处罚成本,要加大对中介”证书交易“平台的清理。 诚然,这些措施是势在必行的,并且可以立竿见影的。企业单位、中介、个人他们的确有错,但“证书交易”如此猖獗的背后,是否也有几丝无奈?笔者不禁想或许这份无奈是我们的社会大环境欠下的债,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人才。 |
关键词:证书,工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