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邯郸网上发布大厅

【新闻发布会】邯郸市召开气象科普工作情况及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韩晓寒
2023-03-17 10:56:39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韩晓寒)3月16日上午,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就邯郸市气象科普工作情况及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由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闫丰琛主持。邯郸市气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张永兴就邯郸市气象科普工作情况及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作介绍。邯郸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王洪峰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实录如下: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邯郸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邯郸市气象科普工作情况及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我们今天邀请了邯郸市气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张永兴先生,请他就邯郸市气象科普工作情况及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作介绍。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邯郸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王洪峰先生,请他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局长介绍。

  邯郸市气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 张永兴: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闫处长:

  大家上午好!

  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很高兴在新闻发布会上和大家见面。几天后的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成立时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纪念日,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广泛宣传气象工作。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联合国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将加剧,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完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一直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据中国气象学会数据,其造成的损失占到了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容易受到气象灾害影响的重要活动、重大设施设备都在增多。尤其是,随着科技进步,城市运行的“加载项”越来越多,城市面临的风险点也越来越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促进公众逐步加深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理性认识,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更多掌握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技能,从而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

  气象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做好气象科普是这种战略定位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气象部门的应担之责。全市气象部门在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同时,以提升社会公众科学素养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目标,持续开展面向社会的气象知识科普,使气象业务与气象科普相得益彰,实现护卫百姓生命健康、生产安全的双轮驱动。借此机会,我将全市气象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构建大科普格局,在持续开展气象科普上下功夫

  结合部门实际,全市气象部门在完善机制建设、加强社会联动、建好科普阵地、培养科普人才等方面多方发力,保障了气象科普工作蓬勃开展。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将气象科普工作作为全市气象部门年度重点工作逐年专门谋划,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具体负责单位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有长效机制、有专门队伍、有原创作品库、有丰富载体、有受众反馈”的“五有”科普工作法。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使全市气象部门形成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有计划、行动上有抓手、效果上有评估、存在问题可整改,市县两级齐头并进的工作机制,保障了全市气象科普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二是实施“龙头”带动。以武安市七步沟气象科普馆、市气象台科普基地、魏县气象科普馆为支点,精心打造高水平气象科普教育阵地,逐步健全以“东中西”“龙头”基地带动辐射周边,进而全域“开花”的气象科普基地布局。

  创造性地将气象科普基地建设与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改善工程项目同谋划、同设计,一体推进。目前,市县气象部门全部拥有专门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场馆,并具备定期不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条件。其中,武安市气象科普馆入驻七步沟景区,魏县气象科普馆建在魏祠公园景区,邱县建成气象科普公园、永年建成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一条街,大大便利了公众参观学习。

  武安市七步沟气象科普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邯郸市气象站建成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魏县气象局入选第八批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成效被人民日报报道。2022年,市科协通报的全市18家年度先进科普教育基地中,气象科普基地独占3席。全市气象科普基地取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全满贯”。

  三是不断放大社会效应。积极推动气象科普宣传融入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气象科普场地与设施的扩容提质。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共建活动,与市科技、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广播电视等单位、部门密切协同,共同做好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社会科普活动。与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气象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建设校园气象站、开展特色气象科普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学校素质教育,打造出一批气象特色学校。其中,五里铺小学(现丛台区实验第四小学)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首批“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邯山区实验小学、复兴区赵王城小学建成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滏东小学获评全省气象科普进校园先进单位。

  四是提高气象科普作品传播力。配合全市主题宣传,气象专家走进市安全“云课堂”、邯郸广播电视台《民生大视野》等栏目,宣传公众关心关注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气象部门官方新媒体联手市委网信办、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官方发布账号及邯郸新闻网、长城网、掌上邯郸等主流新媒体平台打造气象科普知识的优质展示窗口,为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知识传播影响力凝聚起强大合力。

  五是夯实气象科普工作基础。由一线业务单位技术骨干和专家组成的气象科普创作团队热情高涨,创作出大批凸显邯郸特色的高质量气象科普作品,科普短视频、主题宣传片、精品图文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产品可读性和吸引力明显增强,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主题的科普直播收获粉丝几十万。近几年,40余名一线业务人员参与了全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的选拔,比赛成绩优异,先后获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优秀奖9人次。2022年,1人获全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获得优秀奖。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气象科普人才,常年活跃在各类气象科普舞台上。

  二、发挥行业优势,在推动气象科普深度融入防灾减灾上下功夫

  全市气象部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紧密围绕气象防灾减灾主题,紧盯气象防灾减灾关键群体,将气象科普知识有机融入气象业务服务之中,创新开展精准“滴灌式”气象科普,为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效率、进一步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夯实了基础。

  一是全力做好业务式气象科普。紧密结合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和重点工作,积极推动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市委党校干部培训课程,市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为全市中青年干部、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授课,增强基层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理论基础。市县两级气象部门每年都适时组织气象信息员、协理员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确保明确工作职责,熟悉气象信息传播机制,打通气象预警信息基层传播、气象灾害及时处置的“最后一公里”。联合市文明办组织正研级高工开展线上气象灾害防御科普讲座,市县广大市民及志愿者百万余人次收听收看,社会反响热烈。

  二是紧盯重点行业开展专业性气象科普。针对雷电灾害防御重点生产单位,丰富“服务+监管”内容,面对面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实用气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培训。畅通联系渠道,及时根据需求反馈提供气象科普服务。通过对重点行业、场所的科学分类实现一类一种科普策略,一类一套科普产品。2022年对全市石化、燃气、旅游景区等行业的经营单位开展了拉网式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仍将坚持这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三是瞄准关键人群开展个性化气象科普。大力开展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针对农业气象灾害高发期和农事关键期,市县气象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下沉农业生产一线,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户送技术、送科普、送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指导。呼应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上下学学生等群体的户外出行需求,温馨发布大风降温、大雾、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穿衣和出行建议。联合市卫健委围绕灾害性天气对心脑血管、呼吸道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发布健康气象科普知识和特定疾病天气风险气象服务产品,不断拓展气象科普的覆盖面。

  以上是邯郸市气象部门围绕气象中心工作、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的一些气象科普工作。当然,气象科普是持续的动态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深知,仍有部分群众对掌握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获取气象信息的意愿不强,应用气象信息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技能匮乏。这就要求我们气象工作者继续在气象科普的道路上深钻细研,用心用情打磨优质产品、满怀热情策划系列活动,精益求精,不断增强气象科普吸引力。也希望各家媒体更多关注气象工作,更多开展这方面的宣传。

  “世界气象日”是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普的重要时间节点,全市气象部门做了精心准备,以今天的发布会为起点,将开启系列线上和线下科普宣传活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邯郸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抖音等平台,多了解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防灾减灾知识等科普内容,用丰富的气象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趋利避害。

  谢谢大家!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感谢张局长的权威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一、今年“世界气象日”气象部门组织了哪些纪念活动?公众应该如何参与活动?

  邯郸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 王洪峰:

  今年,全市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周系列科普活动,以本次发布会为起点,我们策划了气象科普开放日及气象科普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上街头等线下活动,同时,还推出了“气象与我”音视频征集、气象专家微访谈、微博话题有奖竞猜、“云游”气象等线上活动,大家可以通过“邯郸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号查询活动日程安排。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我们的气象科普开放日活动。3月18日上午,市气象台、邯郸国家基本气象站、市气象科普馆等科普场所将面向社会开放,公众能够现场观摩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及气象影视节目制作、参观气象仪器装备、获取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有参观需要的市县团体和个人可以拨打0310-8133001进行预约,我们将根据您的所在地就近安排科普场馆,满足参观需求。

  二、目前,全市春耕春播工作已经陆续启动,冬小麦迅速生长,请问去年秋播以来气候状况如何?气象部门为保障春耕春播顺利开展做了哪些服务?

  邯郸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 王洪峰:

  目前,全市冬小麦已经经历了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等重要生育期,正处于起身期。去年秋播以来,气象条件整体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其中,播种至分蘖期,光温条件适宜,降水偏多,有利于冬小麦出苗和苗情转化;越冬期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冬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期气温偏高,日照偏多,无降水,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3月3日,我们印发了《邯郸市2023年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方案》,气象、农业农村两部门组织技术专家深入开展田间联合调研,主动对接春管气象服务需求,并利用微信群面向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服务主体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近期气温波动大,大风天气频繁,市县农业气象技术人员积极对接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灾害性天气影响评估,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提醒,指导农户防范冬小麦受冻风险及大风造成的设施蔬菜棚膜损坏,有效保障了全市春耕春播顺利开展。

  三、气象探测资料是做好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的重要基础要素,请问目前全市气象探测能力如何?

  邯郸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 王洪峰:

  首先普及一个关于气象观测站的知识,我国气象业务体系中,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国家级气象台站在地面(陆地和海洋表面)观测层次上,按照承担的探测项目的不同,一般设有大气本底站、气候观象台、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站、应用气象观测站等6个类别。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地面气象观测站303个,包括1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1个地面天气站、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248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个土壤水分观测站、6个GNSS/MET水汽站、1个雷电观测站和1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探测触角延伸到乡镇,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现代化大气地面综合探测系统。

  为了满足气候变化对灾害性天气气象监测提出的更高要求,市气象局稳步推进气象设备更新换代工程,去年升级改造常规自动气象站31套,新建投用3套。今年元旦,1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升级为国家基本气象站,并在1月13-14日雨雪天气过程中顺利完成人工应急加密观测任务。同时,持续开展站点布局优化,结合预报预警、城市安全等服务需求,对监测站点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气象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目前,全市各站类运行稳定率为99.84%,国家站和常规站可用率达99.89%,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实现气象精密监测提供了基础保障。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感谢3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感谢2位嘉宾的精彩发布与答问。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气象科普,邯郸市,世界气象,新闻发布会,工作情况责任编辑: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