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邯郸网上发布大厅

【新闻发布会】邯郸市就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武萌
2023-03-15 10:54:08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武萌)3月14日上午,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就“邯郸市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由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闫丰琛主持。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海英,就邯郸市2022年度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相关情况作权威发布。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处处长杨建辉,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处处长郭瑞蕊,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药政处负责人刘欣,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实录如下: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出席邯郸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邯郸市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我们今天邀请了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海英女士,请她就邯郸市2022年度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相关情况做介绍。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处处长杨建辉先生,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处处长郭瑞蕊女士,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药政处负责人刘欣先生,他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周主任介绍。

  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周海英: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邯郸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邯郸市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作介绍。

  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近年来,邯郸市卫健委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构建上下贯通、防治结合、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一、加快医疗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一是科学谋划功能布局。按照《邯郸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谋划推进40个医院基础建设项目,2022年已完成9个公立医院建设项目,新增业务用房25万平方米,新增医疗床位2200张。康复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所康复中心的目标。市第一医院东部新院区医疗区域建设项目、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复兴院区项目、各县(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664个,比2021年增加58个;全市拥有病房床位69927张,达到每千人床位数由6.34张增长到7.53张。二是加强技术项目引进。持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400余项、新设备350余台,邀请省以上专家举办培训或学术交流活动221次,累计参加8.5万余人。遴选7个专业参评河北省“十四五”临床专科,进行市级重点专科评审。三是强化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开展“县医院提质行动”,持续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补齐县医院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鼓励支持县级二甲医院对标三甲晋级提升。

  二、强力推进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融合共享

  认真落实全省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坚持高位推动,狠抓工作落实,各项重点建设任务得到较好落实。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去年以来,在全市15个县(市、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县均由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确定组建1-2个紧密型医共体,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部门职责和方法步骤等;各县均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2名主要负责同志或1名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强化了对医共体建设的组织领导。二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通过会议、调研等形式推动医改工作。分管副市长多次就医共体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主持召开医共体建设调度会,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卫健委“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先后8次调度医共体建设工作。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培树了馆陶县、武安市、广平县等示范点,定期调度、现场指导,规范打造市级建设样板,引领全市医共体建设。与此同时,武安、曲周、永年等由主管县长带队,相关部门参与,先后到保定唐县、福建三明等地观摩学习,因地制宜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建设效果初步显现。截至2022年12月,全市15个县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4个,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各医共体均组建了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含医保)、药械管理、宣传教育、后勤服务、物流配送等9个管理中心,整合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4个共享服务中心,大部分医共体完成人财物移交,实现了统一管理,13个县较好落实了医共体医保打包付费政策。馆陶县在全市率先落实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预付制度,建立了“总额预算、结余奖励”机制,2022年医保结余基金342.98万元,累计结余基金2527.06万元,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5.1%提高到70.02%。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资1588万元建成全市首个县域一体化“互联”医共体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六大资源共享中心信息化,涵盖服务站点53个。

  三、传承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投资1.3亿元的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持续加大对县级中医院建设投入力度,投资8000多万元的涉县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就地扩建,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投资1.3亿元的峰峰矿区中医院新院区,总建筑面积 2.1万平方米,正在推进;投资255万元的大名县中医医院智能化煎药室,占地561平方米,2022年11月投入使用。二是建强“国医堂”。2022年新争取中央资金1068万元,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建国医堂56个,使全市共有基层国医堂245个,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全覆盖,并提升打造了17个“旗舰国医堂”。在全市评选出10个示范国医堂,带动全市国医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今年将再提升建设12个旗舰国医堂。123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国医堂完成健康信息平台升级。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在全市评选51名市级名中医和51名基层名中医,评选出140名优秀青年中医人才和10名优秀青年中药人才。发挥名老中医(中医临床)专家优势,开展“师带徒”活动,培养接班人378名。75%的村卫生室配备了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开展万名乡村医生中医药培训工程,已培训1.07万人次。四是促进与妇幼健康融合发展。在全市妇幼机构全面开设中医药服务,全市15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5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门诊,11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病床,13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将中医药服务全面渗透到妇幼保健服务中。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举办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理论和适宜技术培训班,指导全市300余名从事妇幼保健的医务人员将中医适宜技术有效应用于临床。

  四、强化基层基础,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落实“十统一”管理。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完成了人员、工资、考核等“十统一”管理,落实“县招乡用”“乡聘村用”要求,与乡村医生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放基本工资,按季发放绩效工资。二是强化待遇保障。全市7704名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和村卫生室运行维护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2022年市级下达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补助资金1058.72万元。武安市每年争取财政资金2800万元,用于补助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薪资待遇和五险一金。三是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增1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级“优质服务基层行”评估验收,目前,全市有41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推荐标准。四是强化分级诊疗。在新冠患者救治过程中,各医共体牵头医院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向所属乡镇卫生院派出医师现场指导救治。馆陶县建立以医共体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急症抢救、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机制,打造 60分钟健康圈。魏县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派出对口支援专家和临床科室主任80余名到乡镇卫生院驻点坐诊帮扶、开展医疗救治等。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12500余人次,牵头医院下转患者5200余人次。

  五、强化信息支撑,助力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构建远程医疗云服务体系。组建了市、县两级医共体远程医疗中心,实现全市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市20个县(市、区)参与各类国家级医学中心远程医疗网络,覆盖率达到100%;5个县医院接入河北省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河北工大附院建立了辐射基层的远程会诊系统,提供的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到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推进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互联共享。深入开展区域医疗影像云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影像诊断中心9家,接入医疗机构83家,云平台已注册影像专家139人,开展远程影像服务1.2万余例。各县(区)级影像诊断中心建设率达到60%,乡级机构申请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开展率达到50%,今年将进一步扩展使用面。

  六、强化惠民举措,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一是落实异地结算政策。全市49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国家异地就医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86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2022年3月起,有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五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将市中心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纳入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二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全市2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预约诊疗、检查、查询结果等13项惠民便民服务,全年服务近90万人次,深受群众欢迎。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立慢特病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床旁缴费结算服务和一“码”通行无卡就诊新模式,让患者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三是创新服务举措。全市5826所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65.4万名老年人纳入慢性病管理,78.4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73.5万名老年人接受免费健康体检。全市17家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定点医院纳入DRG实际付费范围。各医院相继推出夜间门诊、互联网线上问诊、日间手术等多项举措、特色便民服务,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全市门(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在95%以上。

  经过一年多努力,馆陶县《建机制、增活力、惠民生,稳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典型案例;《武安市第一医院县域一体化“互联”医共体信息平台便民服务》在央视新闻频道播报;《邯郸医联体全覆盖,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慢病患者“一站式”报销,武安一院多措并举让患者就医更便利》等经验做法在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感谢周主任的权威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问题1:请问,邯郸市医疗服务改革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市卫健委始终把改善医疗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围绕居民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一站式服务中心、一站式预约中心以及“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服务,全市2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线下预约诊疗、检查,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打印各类结果和票据,接待患者投诉服务,失物招领服务,免费应急电话服务等13项惠民便民服务项目,去年以来已提供惠民便民服务次数近90万次,办理病历复印预约2000余次,病历邮寄800余次,为患者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已为超过80余万患者提供就诊服务,提供在线咨询近7万余次,累计开具8000余张处方。创新发展“互联网+护理”,通过手机预约,实现医务人员上门护理,已为3000多名患者提供了静脉采血、更换胃管尿管等10多项服务项目。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建设了生命大健康服务平台,共有33家医疗机构接入健康一码通平台,总用码量超375万人次。建成区域医疗影像诊断中心9家,配备远程心电图、CT等设备421台,远程影像申请总量12000余例。在公共场所完成18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投放工作,广泛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和万名群众急救知识宣教。推广京津冀检查检验结果互认47项,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比例工作,全市300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国家短缺药品直报系统。

  各医疗机构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扎实开展各式各样的特色医疗服务,一是开展暖心服务,比如市人民医院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为长期卧床患者理发、夏季送解暑汤,打造绿色小花园,助力患者康复。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回访中心人员为在院患者提供配送生日蛋糕,表达对患者的真挚祝福。二是开展贴心服务,比如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对全院各窗口人员进行“窗口人员优质服务礼仪培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开展《百姓看医院》“三评”活动,患者评护士、患者评医生、患者评医院,对于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立行立改,让患者满意,使患者放心。三是开展便民服务,比如市第二医院为患者切身考虑,开通诊间结算系统,患者在诊间通过微信、支付宝、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结算)即可进行直接结算,实现患者“零跑”服务。市中心医院、市一院等开设周末门诊、夜间门诊,方便居民就医。

  问题2:2022年河北省出台了《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着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请问,邯郸市在医共体建设方面进展如何?

  按照《河北省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冀医改办〔2022〕4号)要求,各地市要在2022年底前完成30%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任务,为此,市卫健委及时联合市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谋划出台了《邯郸市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15个县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其中,有5个县年终接受省验收评估。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15个县已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4个,其中,有9个县组建2个医共体(分别是县医院和县中医院牵头),有6个县组建1个医共体(含永年区紧密型医疗集团1个)。15个县均由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均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2名主要负责同志或1名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均完成了医共体党委建设,落实了医共体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4个医共体均制定了医共体章程,明确了医共体议事规则;均组建了内部管理机构和共享中心;均制定了县乡村三级诊疗目录和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均选派专家下沉基层,对成员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均开展了科室共建,县级中医临床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坐诊;有11个县19家医共体完成了成员单位的资产移交,落实了医保打包支付政策;有14个县的23家医共体制定了医共体内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医共体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实施了考核,开展了医共体绩效自评和市级初评。2022年,5个重点县参加了省评估验收,评估结果均在B档及以上,其中,馆陶县为A档,并获奖金100万元,邯郸市医共体建设在全省年终评估验收中总排名位居第三。

  我市将2023年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档升级年,着力推动10个县创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示范县。通过示范县创建,使县域分级诊疗便捷有序,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基层诊疗率达62%左右,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问题3:近年来,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和优势,备受群众欢迎,请问,邯郸市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市卫健委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1.提升县级中医院服务条件,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馆陶县、大名县、魏县、曲周县、永年区、邱县、鸡泽县等7个县级中医院整体搬迁;临漳县、磁县、武安市通过置换方式建成新院;肥乡县、广平县、峰峰矿区、成安县、涉县等5个县级中医院就地改扩建,推动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15个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2.同时,我们将中医药服务延伸到乡镇和社区,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245个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国医堂,提升了17个国医堂“建成旗舰国医堂”,在基层广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

  二是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1.争取中央资金,在基层建设了1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基层培养中医药人才;2.2022年在全市推行“名中医师带徒”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市省名中医、市名医和基层名医,将利用3年时间,将为基层培养中医接班人300余名;3.自2022年开始实施“万名乡村医生中医药培训工程”,依托县级中医院,优选师资力量,制定培训计划,利用4年时间,每年对全市10711名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适宜技术系统培训。

  三是开展中医药城乡对口帮扶。1.统筹我市4家三级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邯郸市第一医院、邯郸市中医院、魏县中医院)对口帮扶5家县级中医院,通过驻点帮扶、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2.全市9家县级中医院牵头,与31家乡镇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发挥县级中医院龙头作用,将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到基层,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3.今年起,在全市开展优秀中医师驻点坐诊基层国医堂工作,由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选派中医专家和优秀中医师定期到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坐诊,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同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中医药人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感谢3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感谢4位嘉宾的精彩发布与答问。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邯郸,医疗责任编辑:武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