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10-3115633  15373823576
县区:武安 | 涉县 | 永年 | 魏县 | 大名 | 邱县 | 馆陶 | 临漳 | 成安 | 峰峰 | 磁县 | 肥乡 | 鸡泽 | 广平 | 曲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邯郸频道>>人才

打造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高地

来源: 和讯网 作者: 2014-08-08 07:57:5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三峡医专校长周建军右一参观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自动生产流水线
三峡医专校长周建军右一参观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自动生产流水线
三峡医专党委书记万启蒙(右一)在秀山县医院与带教老师亲切交谈
三峡医专党委书记万启蒙(右一)在秀山县医院与带教老师亲切交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海燕(左二)在三峡医专护理实训中心指导学生急救护理操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海燕(左二)在三峡医专护理实训中心指导学生急救护理操作
三峡医专学校风貌
三峡医专学校风貌

  核心提示》

  正在崛起的示范校高职院校

  2014年暑假,走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静谧而美丽,黄桷树在骄阳下闪烁着生命的绿色,知了在欢快地歌唱,这所位于长江之滨的医药类高等学府,坐落在高峡平湖的万州,俊朗而坚实。

  重庆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为何能成为健康服务业人才高地,持续不断地为库区乃至全国输送优秀的健康服务业人才,从而实现健康服务业的大发展?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创办、市教委管理的公办高等医药院校。学校始建于1951年。2006年由原万州卫生学校和万县中医药学校两所省部级重点中专合办升格,并正式挂牌成立,结束了三峡库区没有医药高等院校的历史。

  学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医药院校,库区70%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是该校毕业生。临床、中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和卫生信息6大类43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基本涵盖了医药卫生全行业,每年为健康服务业发展输送人才4000余名。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医药科技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三峡中药种植与加工技术推广中心”等称号。今年6月,更是顺利完成市级示范校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工作。

  搭平台牵头组建理事会“抱团”谋发展

  三峡医专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三峡库区农村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匮乏的现状,成为学校思考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何体现出医药职业院校的责任与担当,怎样为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学校建设者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学校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规模,政府和学校信息不对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规格要求,用人单位与学校标准不对称,整合资源合作培养人才,政府、医院、企业与学校积极性不对称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渝川鄂地区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与政府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企业的深入交流和探讨,设想出建立起“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思路,搭建起一个包括政府、行业、学校、医院、企业五方在内的合作平台,建立起五方联动合作机制,实现“抱团”发展。在百余家医院、企业以及同类院校的积极响应下,2012年5月21日,“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在三峡医专正式成立。

  在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下,搭建起合作发展平台,促进理事成员单位彼此在医疗、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合作。以理事会年会、《理事会通讯》、理事会网站为载体,开展多方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理事会的凝聚力,扩大了对外影响力。

  理事会逐渐发展壮大,成员单位从成立之初的103家发展到119家,覆盖渝、川、鄂、闽4省市,其中市内110家、市外9家,工作站从53个增至66个。借助理事会平台,先后组织了重庆市病理、皮肤等学科年会及专业建设等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讲学,惠及理事会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医药企业共计1000余人次参会,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院企联合,以制度为保障,以组织为支撑的“五方联动”合作共赢的良好运行机制。

  理事会建设的成功经验先后在全国高职院校论坛交流,并受到教育部卫生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学教育专家文历阳教授的高度赞扬和评价,称其对医学职业教育开放办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多次在全国医学教育研讨会上作为案例介绍。

  理事会建设可谓一次创举,它整合了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学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药企业和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在内的共计119个理事单位,标志着重庆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三峡医专更好服务于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挖掘办学潜力,为推进医学教育与健康服务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机制营造健康服务业人才成长“土壤”

  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三峡医专是如何打造专业集群,推动学科建设,脉动市场需求?

  学校基于合作共赢的理念,政校院企达成共识,形成了“一平台多机制”的合作框架。以理事会为平台,汇集各理事会单位力量,共享人才、信息、项目、资源,对人才需求预警、人才共育、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就业共促、质量共监控与评价、中高职衔接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人才需求预警机制,动态把握社会需求。建立了“区域医药卫生人才需求、学校专业设置、学生就业”3个监控指标,学校专业建设预警措施,区域人才需求预警预报制度。定期通过理事会信息网站发布相关信息,形成调研报告白皮书,使理事成员单位及区域医疗机构受益。调研报告为学校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提供重要决策依据。近3年学校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新增了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11个城乡基层急需专业。

  以人才共育机制,促进人才与岗位的“零对接”。依托理事会,政校院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五同”育人机制。示范建设期内,理事会单位1000余人次参加了4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推进了专业与职业岗位群的“零对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以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机制,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以校院企合作共建、利益共享为原则,以企业捐赠、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为途径,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共享师资、技术、设备等资源,探索实习实训基建共享机制,即校外实习基地以医院或企业为主建设,学校给予指导和协助,卫生局等政府部门实施监督和评审;校内实训基地以学校为主建设,医院、企业给予指导,教委等政府部门实施检查和评估。

  以就业共促机制,实现供需直接见面。探索政府、学校、医院、企业四方联动,促进学生就业的机制。“县校合作”实施定向培养,即区县政府结合城乡卫生人才需求,出订单、出资金、负责就业安排,学校负责培养。学校于2012年与武隆县人民政府首先签订了“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合作协议,分3年完成100人的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并在当年纳入招生。“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即企业负责出订单、负责安排就业,学校结合企业的计划和岗位目标培养人才。2011年以来,先后与太极集团(600129,股吧)、国药集团、扬子江药业、健之佳集团等理事企业合作,订单培养中药专业人才225人,为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以人才培养质量共同监控与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理事会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专门委员会,设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办公室,全面负责教学全过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临床、企业一线专家有256人次参与到学生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形成了以“学生主体、评价多元、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运行机制。学校与理事单位政校院企工作站合作,加强实习管理,与临床一线专家共同研讨并制定学生实习的考评管理办法、考核的指标体系,制定了“考核—实习终末综合考核”的评估指标,进一步完善学生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

  以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畅通人才培养立交桥。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目标,先后与涪陵卫校、重庆医药卫校等5家中职学校搭建对口“中职升高职”立交桥。建立了针对不同生源的“五年一贯制”、“分段式衔接”两种类型的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从招考制度、中高职对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以及教学内容整合等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通过中高职衔接累计培养人才近10000人,其中80%到库区农村基层医疗一线就业,该项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重融合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三峡医专在发展壮大之后,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能践行社会责任。三峡医专凭借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助推健康服务业发展以及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

  学校狠抓本土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城乡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学校把建设重点放在城乡基层医疗保健和三峡成库后急需的护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上,并根据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在各专业的基础上灵活设置专门化方向。如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农村医学、社区医学方向;在护理专业开设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方向等,构筑起为本土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服务的专业群。同时,近3年来,学校为重庆三峡库区及“两翼”地区培训乡镇卫生院院长、技术骨干、乡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和社区疾控人员等5200余人次;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委托承办“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院士专家库区行”等大型活动10多次,1000多名库区基层卫生单位骨干参加了学习。

  职业培训不放松,服务移民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校大力发展卫生职业培训,依托在学校设立的“重庆市卫生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足疗按摩师、保健按摩师、美容师、养老护理员、中药材种植员、中药炮制工、中药调剂员等28种卫生职业工种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打造了“三峡足疗”、“三峡保健技师”、“三峡药工”、“三峡美容技师”等劳务品牌。近3年来,每年培训移民青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残疾人约5000人,并顺利就业。

  注重产学研结合,服务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学校先后开展了长江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调查、濒危中草药资源抢救保护、优质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重大研究,先后承担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多项中药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植物所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中医药应用技术研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巫溪、万州、忠县等三峡库区区县政府实施《中药产业发展暨中药应用人才培养县校战略合作》,帮助地方政府编制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每年安排10名中药高级技术人员深入库区企业和农村,对中药种专大户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与库区医药企业开展横向技术攻关。

  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学校高度重视挖掘与传承医药文化,刚建成的“中医药文化馆”,集中展示大量渝东北片区中医医史、文献等珍贵资料。此外,学校还积极宣传普及健康理念。以中药科技馆、生命科技馆、中医药文化馆为载体,开展中医药科学知识普及宣传,面向社会开放,接受市民、青少年和国内外同仁参观。近年来,学校开展中药产业发展研究近30项,其中,《太白贝母品质研究》成功使渝东北片区量大质优的太白贝母进入国家药典。编写的《三峡中草药图谱》和《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2部专著,首次针对长江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和中医药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填补了三峡中医药发展历史、三峡中药材生产与流通研究空白。

  后记》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个道理同样作用于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成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之一。三峡医专始终坚持“立足库区、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传承医药文化,服务库区经济,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其领导团队在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领域,不拘一格,不断改革创新,搭平台,创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将学校打造为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高地。

关键词:人才,培养,学校

责任编辑:霍文龙
赵王集团30周年共襄盛举
2016年12月23日,河北赵王集团有限公司在赵国美食城隆重举行“赵王集团30周年‘赵王情·影视梦’颁奖盛典”。邯郸市文联、市影视家协会编剧导演艺术委员会、各影视传媒公司等受邀嘉宾和“赵王集团·情系邯郸30周年书画摄影诗词联文大赛”的组委会成员、获奖作者及赵王集团高中层领导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活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