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佩枪,社会应支持并共担责任
上海市警察20日起佩枪上街巡逻,上海成为中国正常情况下警察佩枪执勤的又一内地大城市。警察带着枪巡逻,街上甚至能经常看到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这是全球范围内的寻常景象,中国现在也朝那个方向走去。 对上海的这项改革,舆论反应可谓喜忧参半,支持者希望警察佩枪能有效对付昆明“3·01”暴恐事件那样的极端情况,担心者则提出枪支管理的安全以及警察能否把握好什么时候开枪的关键性分寸。 需要指出的是,警察佩枪巡逻是中国必须做的探索,这是现实需求,代表了公众有些模糊、尚未充分厘清的愿望。由于社会围绕这一举措的共识度远非高且坚定,这项探索应从警察平均素质高的大城市做起,不要急于推广,各地切不可一哄而上。 “3·01”暴恐事件强烈震动了内地社会,警察佩枪执勤有助于增强公众对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信心,这也是人们支持警察佩枪的最大动因。近年中国社会治安总的来说呈不断向好之势,然而极端事件增多,尤其是个人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极端犯罪增多,警察佩枪显然能提高处置这类犯罪的效率。 然而警察佩枪后面临的复杂情况,远非处置极端犯罪这么单一。从美国等警察佩枪国家的实际情况看,警察错毙无辜的情况很难杜绝为零。这样的情况如果在中国发生,很可能比在美国出现时激发的社会情绪更为激烈,这一社会风险必须得到充分评估。 佩枪巡逻代表了警察执法权力的扩大。但除了对付暴恐分子,中国社会对扩大警察权力的意愿并不明显。相反,警察群体在舆论中的形象是脆弱的,经常因个别事件遭到牵连甚至抹黑。中国警察使用枪支的舆论空间因此小于西方的警察,官方对此必须足够清醒。 据了解,很多警察并不愿意佩枪巡逻,而宁愿“多带上几个人”。警察大多对使用枪支也未做好心理准备,不敢用枪、不愿用枪、不会用枪大概不是“极少数现象”。除了“3·01”那样性质十分清楚的极端案件,警察使用枪支的后果会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 实现警察佩枪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步骤,这需要警方的谨慎探索,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鼓励。警察佩枪会增加社会的实际安全和大多数人的安全感,但这项重大改革很难做到百分百的精确,对于其中的风险,社会必须同警方共同承受之。 总体看,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内问题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中国警察使用枪支的慎重程度应当高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但这不意味着警察就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面对穷凶极恶的杀人暴徒只能用血肉之躯去阻止。警察佩枪是与时俱进的一步,但这一步必须迈得更平稳,决不能让由此带来的问题,比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在做警察佩枪决定之前,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是有必要的。有意这样做的城市可为此举行听证会,此外这项决定最好由人大做出,而不是由政府决定。说到底警察佩枪关系一个城市全体市民的利益,它是典型的公共治理措施,全社会应参与决定,并且共担责任。 |
关键词:佩枪|警察|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