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邯郸】最美古建筑
邯郸市博物馆
坐落于邯郸市区中心中华大街中段,与“武灵王丛台”相望,为一组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的建筑群。其前身为1968年12月26日建成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1971年更名为“邯郸地区展览馆”。1980年7月,改为“邯郸地区博物馆”。2001年,邯郸展览馆建筑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馆址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扩建后的展厅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上、中、下三层,高达26米。馆前广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馆建筑与广场上的苍松翠柏、花坛绿地、流水喷泉及象征邯郸腾飞的现代城市雕塑交相辉映,构起一道绚丽多彩的人文艺术景观。 博物馆展厅共包括:陈列总序厅及《磁山文化》、《赵文化》、《东魏茹茹公主墓》、《磁州窑》、《邯郸百年》、《邯郸市城市建设规划成就》六个专题陈列。博物馆现为全国百家重要博物馆之一,为展示邯郸悠久历史和当代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插图34) 陈列总序厅。在博物馆一楼中央大厅(500平方米)布置了三幅锻铜壁画和一组青铜马群雕。正面一幅壁画(90平方米)为“胡服骑射”,画面以万马奔、万箭齐发的壮观气势,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文化精神。左侧一幅(60平方米)壁画为“磁山之光”,展示了磁山先民在洛河流域披荆斩棘,建设美丽家园的图画,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早期的磁山文化面貌。右侧一幅壁画(60平方米)为“建安风骨”,介绍曹操建都邺城后,推行“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方略,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高潮,创造了风骨铮铮的“建安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邺城作为北朝时期的“六朝故都”的邺都文化风韵。为了进一步突出赵文化精神,在大厅的中央放置了一组以赵王陵2号墓出土的青铜马为原型而创作的题为“逐鹿中原”的赵国群马铜雕(高3.5米),象征着赵氏先祖通过“东进北伐”战略的实施,最后建都邯郸,逐鹿中原,跻身战国七雄的历史进程。邯郸市博物馆总序厅以三幅锻铜壁画和一组群雕,高度概括了邯郸历史发展最重要阶段的地域文化的闪光点,突出了赵文化的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博物馆作为文化殿堂的艺术档次,对观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磁山文化陈列。展出面积470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130件,复原一处磁山人生活景观。磁山文化的发现,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早期考古文化的重大突破,填补了这一时期的空白。 赵文化陈列。展出面积510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10件,复原一处战国殉马坑。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前后经8代国君,历158年,使邯郸成为黄河以北广阔地域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汉代,仍以邯郸为都城设置赵国,不仅成为全国的“五大都会”之一,而且学术思想发达,音乐舞蹈兴盛,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从赵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几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它的文化面貌。 茹茹公主墓陈列:展出面积550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600件,并复原了墓室和壁画。 磁州窑陈列。展出面积1000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300余件。复原古瓷窑1座,邯郸民居1座,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磁州窑”陈列。以唐代设治而得名的“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该窑自北朝至今绵延千载而没有断烧,明代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称,现代仍然跻身全国八大瓷产区之列。 百年邯郸陈列。展出面积550平方米,展出历史图片资料400余张,实物50余件。邯郸自殷商后期兴起以来,已有3100年的建城史。战国、西汉时期是赵国的都城,繁荣兴盛数百年。东汉以后,随着北方连年战乱的破坏,邯郸走向衰落,变为普通的县治。 邯郸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展示了邯郸经过50多年的规划建设,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巨大成就。 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市博物馆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使命。博物馆筑群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0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全国知名的博物馆之一。(美丽邯郸办公室) |
关键词:美丽邯郸,最美古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