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新:十八载风雨后 我仍愿做一辈子的投递员
马建新是乌鲁木齐市邮政分公司南昌路投递班的一个普通投递员,从事投递工作的18年间,他走了近10万公里的路,投递各类邮件200余万件,收到表扬信100余封,被投诉事件0起。 翻看他的个人履历,2009年获“新疆邮政独立运营十周年先进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但这些荣誉并没有成为马建新标榜的资本,“我反而觉得现在自己的责任比以前更大了。”马建新说。 1997年,高中毕业的马建新开始做投递员,18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个穿着绿色制服的熟悉背影天天穿梭于大街小巷中,风雨无阻投递邮件。 优秀的投递员从点滴开始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马建新被分配到了乌市邮政局(现乌市邮政分公司)投递一分局银川路投递班,负责新疆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医科大学)家属院小区及周边单位的投递工作。 小区有80多栋楼房,但楼栋分布极其不规律,还搞不清状况的马建新在投递过程总是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当时我一进那个小区,就感觉自己仿佛进了迷宫。”马建新开玩笑说。 此外,“我当时负责的区域有一万多人口,最主要的是医科大学家属院小区。因为这个小区里住的大多是医生、专家和教授,所以需要递送的报刊杂志也比较多。”马建新回忆,刚工作时,只有一辆自行车,再加上需要投递的邮件报刊又很多,每天的工作对身体瘦小的马建新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有一次,一个住户向他打听一些邮政业务知识时,马建新结结巴巴没能答上来,“当时感觉很羞愧,一个合格的邮递员不应该是这样的。” 为了做一个“合格”的邮递员,马建新下班后就去自己负责的段道,继续熟悉居民楼的楼号、掌握住户情况。后来,曾经让他感觉像迷宫一样的家属楼再也不会绕晕他,人们看到的是一位穿着绿色制服、动作娴熟的年轻投递员忙碌的身影。 马建新也开始熟悉各类报纸杂志的特点、风格和内容,向订户提供准确适用的报刊信息。 一次,马建新与小区内的一位朋友聊天,得知这位朋友常常为打扫厨房发愁时,马建新就及时把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生活小窍门告诉他。后来,这位从来不订阅杂志的朋友主动要求马建新帮他订了一份生活居家类的杂志。 慢慢的,小区里的其他人也都愿意找马建新订阅报刊杂志,订户猛增了800多户。 对工作的四字要求:尽心、尽力 “尽心,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尽力,就是尽我最大的能力。”马建新这样解释他对自己的要求。 记者采访马建新的时候,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责任心”三个字。“投递工作其实没有复杂性可言,它需要的就是细心、不出错,不出错是建立在责任心的基础上。每次想到我的一个小失误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我就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出错。”因此,有些邮件的地址或电话写得不清楚,马建新会跟用户多次确认,直到准确无误地把邮件交到用户手上。 马建新回忆,曾有一个寄至医科大学的包裹单,当他投送到医科大学时,被告知该收件人已经退休了,周围没人知道他的具体住址。依照处理规则,此类邮件可以按无法投递退回寄件人处理,但马建新却在下班后到家属院四处询问老住户,最后在领取有效期内找到了该收件人。收件人拿着薄薄的邮件,对马建新感激不已。 医科大学一附院主管医师胡梅英手里保留着3个大本子,本子里贴的都是马建新之前帮患者邮寄信件的收据。当时,医科大学一附院为病人开办了代办邮寄业务,但医院负责邮寄的工作人员不够,胡梅英试着问马建新能否帮忙,他爽快地答应了。5年中,马建新为医院邮寄了4000多封信件。“他没有收取任何报酬,却一直坚持帮忙,真的感谢他。”胡梅英说。 “那都是顺路的事儿,我的车子也能装得下这些信件,就帮忙带了,举手之劳而已。”5年的坚持被马建新说得风轻云淡。 马建新多年来的强烈责任心让他赢得了很多住户的信赖和关心,社区的任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位。退休后的任奶奶和老伴儿喜欢上了看报,马建新就帮任奶奶订了报,还特意为任奶奶开了个信箱,这样,任奶奶就不用天天去邮局取报纸了。 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马建新都会按时将报纸送到任奶奶的信箱,因为任奶奶的老伴儿每天上午十一点会准时守在信箱前等着。“夏天还好,冬天一看到爷爷站在寒风中等我,我就特别不忍心,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任奶奶的报纸我是必须要按时送到的。” 一天,任奶奶悄悄买了一顶棉帽放到信箱里,并留了个纸条:“小马,前几天看见你没有戴帽子,耳朵都冻红了,请收下这顶帽子。”回忆起来,马建新仍然十分感动。 尽职尽孝两不误,却耽误了自己 在别人眼里马建新是个热心的邮递员,但在父母眼里,马建新更是一个好儿子。 2003年,马建新的父亲开始卧病在床,后来瘫痪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亲瘫痪后,主要靠胃里插个管子吃流食来维持生命。马建新向医院的护士长学习了如何换通到胃里的管子,如何帮父亲吸痰等操作。 从那以后,马建新就成了父亲的“医生”,每天帮父亲擦拭身体和做几次翻身,还定期帮父亲更换那根管子。同“邮递员”这个工作一样,“医生”这份工作一做也是十几年,马建新说,父亲能坚持这么久他已经很幸福了。 2006年,马建新的母亲眼睛要做手术。但因为自己要投递信件,母亲上午进行手术时他没能陪在身边,中午休息时间,马建新连饭都没顾上吃就急忙跑到了医院。“麻药的劲儿还没过去,母亲一直睡着。因为那天的邮件还没处理完,我叮嘱哥哥好好看护母亲,就又匆匆忙忙跑到邮局了。”马建新说,“那是我记忆中整理邮件最快的一次吧。” “父母身体好的时候,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自从父母身体不好后,我处理完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就是照顾二老。他们看病需要钱啊,所以我现在工作更努力了,这样我可能会多赚一点钱,让家人过得好一点。”马建新说。 马建新今年已经39岁了,但至今仍是单身。谈及个人问题,马建新哈哈一笑:“我老早就和同学说我要尽快把自己的事办了,可直到今天都没解决。就因为这,前不久同学们还一起笑我呢。”他依旧把自己的这一大“难事”说得十分轻松,仿佛这只是生活跟他开的一个小玩笑。 采访最后,记者问他未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马建新说自己现在就想踏踏实实工作,好好照顾父母,“也没什么奢望,因为希望可能会落空,而我能做的就是把脚下的路走好。”(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王彦丽) |
关键词:投递,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