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 我国人群伤害第一杀手
图:第八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现场。 交通事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人群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8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多位道路交通安全专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这一观点。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大跨步的发展,年新增需求2000多万辆。截至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37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突破100辆,我国正式进入汽车社会。到2020年,保有量将达到2.5亿辆,也有可能超过美国,再次刷新一个世界纪录。汽车社会的快速到来,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我国从原有的交通形态过渡到汽车社会仅用了10余年的时间,过渡时间短,交通管理和人民群众生活习惯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汽车社会的问题。论坛主办方代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表示,交通文明意识发展滞后,交通设施不完善,驾驶行为不规范和道路交通陋习多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伤害水平还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人的因素占97%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面临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将越来越严峻。 形势严峻到什么程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预防室主任段蕾蕾研究员介绍说,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预期到2030年,交通死亡人数将达到240万人。道路交通安全已是全球性的热点话题之一。 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合作伙伴中国办公室主任丁保国则使用更为直观的数据,讲述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分布规律、危害影响。丁保国介绍说,90%的道路交通死亡和伤害,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1036美元-12616美元)。每年道路事故死亡645000人,过去5年交通事故共导致350万人死亡、1800万人永久伤残。有2200万个家庭遭受交通事故死亡或永久伤残的打击,70%的受害家庭收入减少。全球交通事故60%发生在亚洲。 丁保国认为,道路使用者的危险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因,直白地说,人的因素占97%。“因此,解决人的问题,是改善交通安全状况的首要问题”。丁保国建议,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遵纪守法的交通安全理念宣传。但他也承认,“如果人们自己不想改变的话,宣传教育就无效。” 日产汽车株式会社企划先行技术开发本部部长高桥信彦从事故细节归纳分析出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特点。根据中汽中心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工作组CIDAS(ChinaIn-depthAccidentStudy)的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追尾事故成为车辆事故的主要类别,原因大多在于“驾驶员感知延迟”;而发生在车辆与行人间的事故主要原因,在于行人横穿马路。 多管齐下 如何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本届论坛关注的焦点。 据高和生介绍,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我国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汽车企业从多个方面努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如通过治理超载、超速、酒驾、非法改装等违法违章行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通过改善路况、增加安全标识和防护设施、减少人车混行等工作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效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发展;而汽车企业则通过加大车辆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汽车安全标准和推广使用更先进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实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危害程度。 而中汽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交通安全公益事业和公众安全意识的普及。中汽中心的“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计划”等,均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提升,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伤害,做出自己应有的社会贡献。 在本届论坛上,与会嘉宾对中汽中心近些年来持续开展的“CIDAS”数据调查,给予高度肯定。 在国内改善道路交通事故伤亡方面,作为汽车行业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中汽中心一直积极推动中国汽车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开展了汽车安全标准法规制定、车辆安全性能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自C-NCAP评价体系推出以来,中汽中心以高于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测试规范,对汽车安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有力推动了我国汽车安全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安全带提醒装置、ESC、侧面安全气囊等在内的汽车安全装置的推广。同时在儿童乘车安全领域,也在积极推进立法研究工作。目前,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公安部、交通安全管理研究中心的高度认可,立法程序正在进行中。 系统工程 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管理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与会专家与代表形成了以下共识。 道路交通安全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从人、车、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建设,才能持续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调查、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和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措施研究,逐渐提高交通事故预防能力;以及时、全面、详细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推动交通安全状况持续改善。 加强道路交通伤害信息收集和道路交通伤害防治研究,形成紧急救治规范,逐渐提高紧急救治能力;进而通过交通事故紧急救治来挽救更多的生命,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程度。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形成科学有效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安全意识,力争实现道路安全畅通、人车和谐相处,社会文明进步。 加强车辆安全技术研究,通过安全技术支持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持续改善。特别要加强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并通过推行三重保护(人、车、社会)及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普及,推动和谐交通环境建设,最终实现汽车安全社会。 只有这样,才能共建人、车、社会和谐发展的交通环境。
|
关键词:交通事故,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