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 是文明的标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富矿。它不仅仅是一种智慧的哲学表达,更蕴含着一种昂扬向上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 在价值多元、个性彰显的今天,节俭并非仅止私德的范畴。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我们正致力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高度契合。基于这一点,倡导节俭,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战略。 如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是不争事实,曾经困扰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已成记忆。特别是新生代,自幼远离艰辛困苦的生活境遇,对于节俭的认识,显然难以做到感同身受,会觉得这个时代再谈节俭似乎没有必要。 节俭是文明的底色。它一头连着个体,一头连着公民的责任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 “富强”、“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也是民族复兴的目标指向。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家,不可能垒砌起真正的富强,不可能孕育出真正的现代文明。唯有在全社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才能在全社会养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国风、民风、家风。 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到未富先奢的地步:尽管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的表象背后,全国还有近一亿农村扶贫对象、两千多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众多的困难群体。(下转3版①) 仅此一点,我们便断然没有任何理由奢侈浪费。 倡导节俭,事关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节俭,对于家庭来说,承载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国家发展而言,便意味着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铺张浪费绝非小事,不仅因为它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还在于它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失去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支撑,民族难以自立自强,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政党难以兴旺发达。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在经历30多年快速发展后依旧必须直面的国情现实。“勤俭办一切事情”,仍然是我们必须秉持的基本遵循。“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畋而明年无兽”,这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无法绕过的客观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就需要全社会将节俭的理念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自觉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一两煤……少些天价商品,少些豪华包装,少些“舌尖上的浪费”,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选项。这是我们最终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也是夯实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基石。 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就是走向文明的进程;现代文明,本身就包含着珍惜资源、珍爱环境的生活态度,包含着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精神境界。 在物质日益丰裕的今天,节俭应当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显著标识,是实现梦想时的主动作为。要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越是文明进步,就越要崇尚节俭。 |
关键词:文明,节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