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留学热衷比拼的父母:是否忽略了啥
自从诸多个“李某某”“×某某”出现之后,在中国,“拼爹”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虽然有些病态,但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已经处于“拼时代”。最近本报转载中新网的一篇文章,揭示了另外一个现象:在子女教育成为新一波中国移民[微博]潮的重要驱动力的当下,“拼时代”已经扩展到国外,拼爹、拼妈、拼教育、拼学区房……“00后”新移民背负父母的殷切期望,也把这种“拼”的文化“发扬光大”。 据胡润2011年的一份虽然不新但能说明问题的报告称,中国33%的千万富豪拥有海外资产。他们投资海外主要有两个目的:子女教育和移民。而移民的目的,也无外乎子女的教育。 在华侨华人新闻报道中,诸如华人父母“孟母三迁”,优质学区一房难求的故事已不鲜见。 在这场用脚投票、孟母三迁的大戏中,通常为人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家长[微博]自己,也是子女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究竟应该发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撰文指出,当讨论教育问题时,大家经常把焦点放在如何改变学校教育方式、提高教师能力上面,但一直没有反思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在教育中应该起什么作用? 这话应该引起众多华人父母、即将成为新移民父母的国人警醒:我们重视子女的教育,是否只是意味着大手笔地购入豪宅,以便让孩子住得比在学校舒适?我们投资房地产,是否只是为了增加收益,帮助孩子支付高昂的大学学费?我们千里迢迢搬到学区内买房,是否只是为让孩子上当地的好学校?我们夫妻两隔,男的在国内挣钱,女的在国外陪读,是否只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太多时间和精力的耗费让我们没有太多的余地反思:以高调的“拼”姿态能否融入当地社会?另一方面,为了享受优质教育而舍弃家庭天伦之乐是否值得? 不肯给孩子花时间却肯给孩子花钱的爹妈,或许只是想减轻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内疚,未必能把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给他们。 对于父母来说,一个坏消息是,没有人天生懂得怎么做父母。一个好消息是,人总可以通过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终身长进,甚至和孩子一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热衷于移民,还不如热衷于持续的学习。 |
关键词:孩子,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