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10月19日讯(记者 张谢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肥乡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学深做实,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天上午,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就“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肥乡区“四办”理念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召开新闻发布会。肥乡区委书记刘亚洲就邯郸市“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肥乡区“四办”理念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作发布,肥乡区政府副区长霍鸿河、肥乡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月琴、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闫景瑞,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实录如下: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潘富金:
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邯郸市“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肥乡区“四办”理念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肥乡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学深做实,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天,我们邀请到肥乡区委书记刘亚洲同志,就邯郸市“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肥乡区“四办”理念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作发布。我们还邀请到肥乡区政府副区长霍鸿河同志,肥乡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月琴同志,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闫景瑞同志,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书记作发布。
肥乡区委书记刘亚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肥乡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我们提出要敢办大事、善办难事、愿办小事、多办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全区人民切实感受到了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敢办大事,深度集聚惠民利民红利。在区第二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加快建设新时代品质之城、实力强区、幸福肥乡”的奋斗目标,以及“一城提升、两翼突破、全域振兴”的战略布局。“一城提升”,就是坚持规划引领,向城市要品位、向生活要品质,在市容环境上力求细致和精致,在城区管理上注重规范和智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到一流和持续,致力打造宜居之城、绿色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两翼突破”,就是强化创新引领,经济开发区(东区)加速构建电子气体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特气新高地”。经济开发区(西区)积极与邯郸东湖新城联动发展,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步伐,成为肥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发动机和裂变增长极。“全域振兴”,就是突出党建引领,全力推动乡村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确保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一思路和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区上下的发展热情和创业激情,发挥了引领航向、凝聚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1-8月份,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7%,位居全市第三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1%、16.6%,增速位居全市领先地位。尤其是全部财政收入,增长22%,提前105天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有力保障了民生事业投入的稳步增长。
二、善办难事,精准解决群众所忧所盼。越是老百姓的难事,就越要当作要事去办。我们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走访调研、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和网络新媒体留言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收集群众困难诉求1100余条,按轻重缓急全部分类建档,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和完成事项标准,实行销号管理、跟踪问效。坚持任何难题一定有解,由区委常委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每周专题召开会商会议研究“难中难”问题,探索了破解行路难的“村集体出资+受益户出工”等5种小街巷硬化模式,累计硬化农村道路、街巷1522公里;探索了破解办事难的“一创三化”模式,所有审批事项实现一门、一窗、一次办,营商环境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完成全区265个村和10个社区的综合服务站建设,高标准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探索了破解农村婚俗陋习的“七抓七有”移风易俗经验做法,被民政部评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
三、愿办小事,不断提升便民服务质量。在肥乡,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区委提出,要将心比心体察和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具体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将厕所改造、增加免费临时停车泊位等全面纳入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清单,实行公开承诺,每月督导通报工作进展。另一方面,围绕用电高峰期电压低、农房保险申请、施工工地噪音扰民、餐饮店油烟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分期安排供电公司、应急管理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等部门现场接受电视问政。此外,建成9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5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健康义诊、农技讲座、就业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持续为群众送关怀、送服务、送温暖,真正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目前,24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部分已提前完成任务目标。
四、多办实事,交出为民履职优异答卷。在年初既定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基础上,9月29日我区进一步研究、确定、印发了全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50件惠民实事任务清单,完善了群众问事、干部办事、群众评事工作机制,并正在组织开展全区作风纪律整治行动和村党组织书记、年轻干部等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目的就是要以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折不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组织、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全区人民的优异答卷。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肥乡区获得了全省考核“三连冠”。
下一步,区委将继续坚持登高望远、脚踏实地,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邯郸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贡献更多、更大的肥乡力量。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潘富金:
感谢刘书记的权威发布。
下面请各新闻媒体朋友就邯郸市“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肥乡区“四办”理念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有关问题进行提问。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记者:刚才刘书记讲到,肥乡区营商环境考核位列全市第一,请谈一谈肥乡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肥乡区政府副区长霍鸿河:
首先感谢记者朋友们对肥乡区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我是肥乡区政府副区长霍鸿河,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做法。
肥乡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重四创五优化”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以企业群众评判为第一标准,创新政策、优化服务、强化落实,综合服务效能得到持续提升。
一、营商环境摆上要位,推进机制健全完善
一是提高规格建专班。成立肥乡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创新机制全覆盖。相继出台了《关于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创新性文件及措施,明确营商环境创新性工作及日常工作的牵总领导和牵头单位,明确标准和完成时限,为营商环境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落实标准。三是定期会商聚合力。建立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每周召开营商环境会商会议,坚持在一线收集问题,定期沟通协调、定期督导通报、定期分析会商,形成了常抓不懈的工作态势,凝聚了心齐劲足的工作合力。
二、借鉴经验全面对标,扭住关键示范带动
一是专题学习取真经。多次组织发改、审批、司法、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到昆山、深圳、成都、浙江等营商环境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先进做法,开展深入讨论交流,深学深悟,找准经验。二是对标先进创新路。通过客观分析了差距,专题研究创新性举措,制定了容缺受理等一系列适应当地实情的营商环境举措,在一线实施检验、更新完善。三是服务项目树标杆。把服务重大战略投资项目、省市重点项目作为创新服务的示范工程,抓住关键环节,抓好帮办代办、抓实全程服务。在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段,区发改局等20多个项目推进单位深入10大战略支撑项目一线,坚持每天早6点晨会、晚10点交账制度,一线收集问题、上门跟踪服务、现场解决困难,扫除项目建设中各种问题和障碍,使全区项目建设呈现出竞相赶超、热火朝天的局面。
三、多点创新便民利企,持续突破担当实干
一是敢为人先惠民众。在全市率先开展为企业免费刻章开户服务,即刻办理、周到贴心。及时筹建“智慧肥乡一体化服务运营中心”,获得河北省“智慧城市”类典型案例。全力打造区域融合的智慧枢纽、产业创新的智慧基地、绿色发展的智慧引擎、和谐幸福的智慧典范。二是全天服务无漏洞。推出不见面审批、不见面取件、零跑动政策,实施“延时办”“预约办”“网上办”“自助办”“快速办”“容缺办理”、24小时自助税务等多项措施,实现不见面、不集中、不接触就能把事项办好办清;制定“一创三化”创新政策,受到省市领导高度肯定。三是容错免责促发展。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强制措施的使用。对首次轻微、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依法免予或从轻处罚。
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了肥乡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效大幅提升,2020年度获得邯郸市招商和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双优秀”、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受到全市通报表彰。2021年争列省市重点项目数量位居全市前列;上半年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再获全市先进位次。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把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到底,肥乡区将继续努力!
记者:刚才听书记讲,肥乡区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实现了“三连冠”,请介绍一下咱们的具体举措和做法?
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闫景瑞: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把肥乡在人居环境方面的做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肥乡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全域规划谋发展、共建共享聚合力、注重创新破难题,推动了城乡面貌的华丽蝶变。
一、具体在规划发展上突出城乡融合。立足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理念,对全区503平方公里实行统一管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向农村延伸。建设十大组团片区,高标编制各村规划,制定10个红旗村、50个精品村、100个示范村、100个达标村标准,引导各村对标建设,竞相发展,切实让每个村都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二、在资源整合上突出共建共享。摒弃区财政投资大包大揽做法,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整治农村环境。一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区领导带头,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捐款捐树,到各自联系户家中义务植树,保种、保管、保活,有效地提升了绿美乡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二是依靠群众打赢街巷硬化攻坚战,采取“村集体出资+受益户出工”“村集体奖补+受益户自建”等五种模式,激励群众踊跃投资建设;每条街巷都选“街巷长”,让群众人人都当监督员,修建材质让群众自己定,推动了农村街巷硬化工作的扎实开展,农村主街道全面硬化,小街巷硬化率达到95%以上。三是推行“5+1”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常态化管理,注重发挥企业竞争、村级主体、乡镇管理、群众监督、部门监管等五方面的力量,建立区人居办日常监管、乡镇和保洁公司双周例会、乡镇主要领导每周观摩、区乡定期督导排队和严肃问责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齐抓共管,实现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
三、在破难题上注重创新。具体采用“五法”,破解了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难题。一是效果检验法。先试行收费3个月,用实际服务成效引导群众自愿缴;二是上门服务挂钩法。将费用征收与上门收集垃圾服务挂钩,提高群众缴费积极性;三是《村规民约》约束法。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纳入各村《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自觉缴;四是环境严查倒逼法。对乱倒垃圾行为,坚决依法严罚严处,倒逼群众主动缴。五是资金激励法。村集体收多少用多少,村干部主动收费激情高,确保全区应收尽收。创新坑塘“身份证”,根治了垃圾治理难题,为全区1180个坑塘全部建立档案,按照“乡镇+村+坑塘”数字编码,统一制作“身份证号”,坑坑配备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的坑塘长,因地制宜,将坑塘分类打造成植树造林、建园休闲、引水造景、防涝浇灌等类型,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四、在抓落实上攻坚克难。一是三级书记抓整治,把责任担当牢牢扛在肩上,区委书记挂帅出征,实地指导推动和周一常委会调度常态化,乡镇党委书记抓落实、鼓干劲、争上游,村党支部书记具体抓,庄严承诺、守土有责、真拼实干。党旗插在环境整治现场,缓不得、慢不得,争分夺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中坚力量。二是较真碰硬超常干。以一流的状态创造一流的业绩,区委、区政府坚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让所有县级领导与分包乡镇实行责任捆绑,重点整治任务全部由县级领导牵头推进,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有效作为。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力的工作举措,把每一个村庄都打造成精品,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三是严格督导促落实,用奖优罚劣激励创先争优。建立多元观摩制度,乡村干部每周观摩一次,牵头区委常委每月观摩一次,区四套班子半年观摩一次,“两代表一委员”不定期组织开展观摩活动,逐村看进度、看成效、看形象,现场找差距、查不足、交办问题。区农业农村局每月进行督导检查、明察暗访,量化打分、排队通报,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严格实行问题清单管理和台账销号制度,有力保障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长效。
最后,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和观众对肥乡的关注和支持,肥乡美丽乡村期待各位的光临。
记者:请问咱们肥乡区的基层服务站所都有哪些具体的便民、惠民举措呢?
肥乡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月琴:
好的,我来回答您的提问,感谢关心关注肥乡政务服务工作。基层政务服务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肥乡区将政务服务工作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出发点,持续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建设。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举措: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创优服务环境。构建了区、乡、村(社区)和网格员四级党组织架构,在9个乡镇、265个村、10个社区划分1310个网格,10346名乡村党员纳入网格管理,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为载体的“党建+政务服务”新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工作中。以“八统一、三机制、三举措”为标准,对乡村政综合服务中心(站)高标准改造提升,打造30个“样板间”,评选出10个“十佳综合服务站”; 下放乡级审批事项118项,村级常办代办事项58项,安排专职村干和退职党员每天坐班,提升政务服务人员职业化、规范化水平,打造政务服务“一公里服务圈”,让群众享受“全域通办、就近能办、跨区联办”的便捷服务。
二、智慧赋能惠百姓,提升服务水平。搭建智慧肥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融合信息资源,投资1500余万元率先在邯郸市建成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一期工程,融合公安、交警、环保、政务服务等10多个部门和企业、学校社会信息资源,开发“肥常快”微信小程序,与河北“冀时办”、建行“裕农通”平台对接,实现平台、电脑、手机同步共享,群众办事、缴费、查询实现网上办、就近办、随时办。率先在全省成立大数据管理中心,智慧应用系统荣获邯郸市践行群众路线优秀单位、河北省典型案例。联合多部门共同发力,打造“村综合服务站+党建+互联网+电商+快递+邮政”一站多能服务模式,让群众不出村就能办理行政审批、生活缴费、农机农资购买等86项业务。
三、创新方式增活力,提高服务便利度。乡村级综合服务站作为服务百姓的第一道门槛,直接影响百姓的幸福指数,肥乡结合每个乡镇实际情况,因村制宜,“一村一特色,一站一特点”,让综合服务站成为服务百姓的“暖心站所”。一是增加服务群众的宽度。以村级综合服务站为载体,按照“1+N”模式,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村干部之家、农村党员之家和农民群众之家,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比如在肥乡区辛安镇镇范庄村打造了“村综合服务站+画家村”、东杜堡村、索家寨村、郝家堡村打造“村综合服务站+互助幸福院”等。二是增加服务群众的深度。强化代办员队伍建设,对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服务事项,提供“点菜式”“预约式”“流动式”等“一站式服务”,完善行政审批运作机制,符合条件的立即办,材料不全的帮着办,重大事项的联合办,上报审批的协助办,实现进中心事项一次办。三是增加服务群众的广度。梳理“3+1”四办事项清单77项,其中帮办类27项,代办类29项,陪办类11项,家里办10项,在帮办、代办、陪办的基础上,针对老弱病残特殊群体,延伸服务到“家里办”,真真正正把便民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省心、贴心更用心的服务”,打通基层政务服务的“最后一百米”。截至目前,镇村级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已办理各类事项30余万件,调解民事纠纷3.5万件,受益群众15万人。四是增加服务群众的温度。首先配齐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让贴心、暖心的举措更全面。其次是选派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认真负责的精干力量充实到服务中心,加强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全能操作员”;规范、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各环节流程,构建窗口服务标准体系,提升服务中心工作水平;落实基层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公开服务中心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建立群众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把便民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让有效的监督,为百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创新服务无止境,为民办事不止步。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延伸政务服务“一创三化”经验做法,让中央政策落地落实,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为优化肥乡营商环境再发力,再出发!回答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