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9月16日讯(记者 张谢雅)今天上午,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就“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助残助孤服务工程实施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根据邯郸市《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任务清单》(邯学组发〔2021〕6号)要求,市残联对所承担的助残助孤服务工程惠民实事任务,阶段性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下步工作举措和预期达到的效果,进行发布并接受社会、媒体及广大群众监督。邯郸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许权,就“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助残助孤服务工程任务实施情况做权威发布,邯郸市残联办公室主任李勇重、邯郸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白桦、邯郸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副处长刘海燕,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实录如下: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潘富金:
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邯郸市“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助残助孤服务工程实施情况。
根据邯郸市《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任务清单》(邯学组发〔2021〕6号)要求,市残联对所承担的助残助孤服务工程惠民实事任务,阶段性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下步工作举措和预期达到的效果,进行发布并接受社会、媒体及广大群众监督。
今天我们邀请到邯郸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许权同志,就“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助残助孤服务工程任务实施情况做权威发布。我们还邀请到邯郸市残联办公室主任李勇重同志、邯郸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白桦同志、邯郸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副处长刘海燕同志,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许理事长做介绍。
邯郸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许权:
主持人好,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多年来对我市残疾人和困难群体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助残助孤服务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21年20项民生工程之一,由市残联、市民政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扎实推进助残助孤服务工程,始终坚持高水平实施,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进一步强化孤残人员生活保障,以实干促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助残助孤两项服务工程的任务目标分别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教育、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29195人次;按照分类救助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救助。
一、关于助残服务工程的实施情况
我们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统筹使用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就业培训、辅具适配、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17929人次,适配辅助器具5430件,培训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4045人,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2569人,提供托养服务1849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1938户,资助贫困残疾大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96名,累计服务残疾人3.38万人次,任务完成率116%,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市残联把实施助残服务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来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成立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督导方案》,为项目的实施厘清了方向、目标和路径。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带领全市各级残联上下联动、同心同向、协力推进,确保了助残服务工程各项目措施有力、进展有序、成效明显。
二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质量。及时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督导检查,实行台账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领导每周督导提醒,每半月会议调度,每月通报进度,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予以表扬,落后的进行督促,精准精细精致的督导落实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建立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推进。各分管领导每月深入县(市、区)一线督导工程进度,在要求各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同时,还把群众满意度列为考核和督导的重要内容。近期,我们兵分六路,专门组织开展了民生工程“回头看”活动,严格对照目标任务清单开展随机督导检查,以进一步查漏补缺、做实做细,真正把事儿办到残疾人的心坎上,确保做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民生工程。
三是广泛宣传报道,提升政策知晓度。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发布民生工程动态信息,扩大社会影响,营造浓厚氛围。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宣讲,将党和政府的惠残助残政策宣传到一线,积极引导广大残疾人参与、支持、监督民生工程,最大限度提升残疾人的知晓率、满意率和点赞率,切实向残疾人问“实效”。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是市委、市政府连续第3年将残疾人服务项目纳入全市民生工程大盘子。3年来,已累计惠及残疾人7.8万人次,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改造等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生存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残疾人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二、关于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的实施情况
市民政局以“三全三到位”为标准,即确保孤残救助标准全提高、集中供养全覆盖、综合服务窗口全建立,孤残保障对象精准认定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扎实开展助孤服务民生工程,有效帮扶困难群众解困脱困。截至8月底,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94万户,21.97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88亿元;保障2.3万名城乡特困供养对象,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1.25亿元。为5.9万困难残疾人和8.3万重度残疾人累计发放7095万元生活和护理补贴资金。
一是“一门受理”窗口全部建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依托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转办(介)社会救助申请事项,新增“个案救助”“基金救助”环节,建立化解困难群众急难问题的“绿色通道”,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方便孤残对象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二是社会救助基金作用凸显。对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后,基本生活依然困难的脱贫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及其他城乡特殊困难群众,通过社会救助基金予以救助,进一步防止返贫致贫。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救助基金会共新增募集资金195.45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15人,发放救助金82.11万元。其中涉县、峰峰矿区、磁县、永年区积极开展“奉献有我、情满家园”“学党史 办实事、农村家庭送温暖”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有效募集社会捐赠资金,救助作用发挥显著。
三是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出台《邯郸市民政局“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实施方案》,通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传达党的关怀,宣讲救助政策,以实际行动引导困难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截至8月底,全市共计走访慰问低保、特困等特殊困难群众2.1万人次,其中生活困难的党员1209人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391人次,累计支出236.9万元,帮助解决个案问题143个,发放救助政策宣传册10000余份。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联合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以及市“两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把维护残疾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利益作为首要战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强化作风、勇于担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孤残群体增进福祉,为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潘富金:
感谢许理事长的权威发布。
下面请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就邯郸市“学党史 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助残助孤服务工程实施情况有关问题进行提问。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媒体。
记者:近期,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提出“着力增强专业化康复服务能力,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城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请问我市在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方面有什么举措?
邯郸市残联办公室主任李勇重: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残疾人康复服务可分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和成年残疾人康复服务。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主要内容有:
一是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17岁(未满18周岁)重度听力残疾人,通过“中国残联儿童康复救助系统”进行网上申请,申请成功后,县(市、区)残联会主动与家长联系,安排筛查机构和定点手术医院对听力残疾人进行术前检查,待检查合格后,为其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提供康复救助补贴,包括免费提供人工耳蜗产品1套、补贴手术费1.2万元、补贴术后10个月康复训练费1.4万元。
二是实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项目。对符合条件并且有康复需求的0-6岁听力、肢体、智力、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安排在相应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为每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费用补贴1.2万元,康复训练时间不低于10个月。
三是实施为肢体残疾儿童提供矫形器适配项目,每人每年救助1200元。
成年残疾人康复服务主要包括:
一是针对重度精神病患者服药提供药物补贴,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
二是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对有康复需求的听力、肢体、智力、视力等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每人每年补贴康复训练费用500元,服务次数每年不少于5次。
今年我市助残服务工程实施以来,已为17929名残疾人提供了多种康复服务。为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在疫情期间,我们坚持采用在线培训方式,免费为残疾人康复机构开放培训资源,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线上学习,并积极组织参加省残联专项业务培训,不断增强服务技能和水平,为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谢谢。
记者:今年七月份,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强降雨自然灾害情况造成鸡泽县、永年区等50余万人不同程度受灾。请问民政部门在此次“7.20”洪涝灾害中采取了哪些救助措施,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邯郸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白桦:
感谢您的提问。
一是在汛期之前,精心部署,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及时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养老服务领域防汛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制定完善防汛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落细防汛工作责任,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7月22日,局主要领导再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把做好防汛工作作为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实际行动,强化民政服务机构安全保障,加强重点民政服务对象巡查探访和关爱保护,最大限度维护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灾害发生时,细致摸排,加强重点场所督导检查。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赴各县(市、区)对养老机构、特困供养机构、救助站、福利院等场所进行第二轮防汛督导检查,重点排查老旧危房、坍塌风险、安全隐患等,确保民政服务机构安全、万无一失。自我市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IV 级响应后,局领导再次带队到受灾重点地区永年区、鸡泽县进行督导,加强对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走访慰问。对因灾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通过“先行救助”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切实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
三是灾害发生后,及时救助,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指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对因灾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对基本生活受汛期灾害影响,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受灾困难群众,发挥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还主动畅通社会救助渠道,及时受理困难群众求助,简化优化救助程序,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截至8月底,我市因灾给予临时救助145人次,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6.15万元,有效帮扶困难群众解困脱困。此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慈善捐赠、志愿服务活动,支持防汛救灾工作,弘扬慈善正能量。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记者:就业是民生之本。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有哪些扶持政策,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邯郸市残联办公室主任李勇重: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我们坚持以残疾人民生保障为重点,致力于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况。近几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邯郸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暂行办法》、《邯郸市扶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一是以残疾人就业培训为抓手,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我们按照“政府主导,机构参与,讲求实效,严格管理”的原则,为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就业培训。自今年实施助残服务工程以来,通过开设订单式培训和岗中培训,为3044名残疾人提供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1001名残疾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年度任务完成率107%。培训项目的设置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实际,主要有理发、中式面点、农村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特色小吃、中式烹饪等。通过培训,残疾人朋友不仅掌握了就业技能,自身能力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并且通过学习的过程,树立了积极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增强了就业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大力推动按比例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对接大中型企业、医院和学校,在规定时间发出告知函,明确告知用人单位要带头招录(聘)和安置残疾人就业等政策;积极对接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中介宣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要求他们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并安置就业。今年以来,已实现新增就业2569人。
三是搭建信息平台,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我们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设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职业心理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用人单位登记、培训预报名等服务,精准掌握就业需求,建立求职信息档案,并定期在邯郸市残疾人就业网发布,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配合人社部门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今年在邯郸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和“掌上邯郸”直播平台上分别开展了两期直播带岗专场活动,吸引了50余个行业10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联合人社部门于6月23日举办了河北省第十五届残疾人就业创业洽谈会暨第四届全省残疾人互联网视频招聘会邯郸分会场活动,20余家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了维修工、销售员、足疗技师等293个就业岗位,有效满足了残疾人多样化的求职需求。
四是实施创业扶持,以创业促就业。坚持实施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政策,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具体政策是,对就业年龄段内领取营业执照、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自主创业残疾人给予一次性6000-10000元的创业补贴,为残疾人自主创业扶上马送一程,同时也为他们增强创业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有力支持。
谢谢!
记者:在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结束后,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低收入困难群众还将长期存在,部分群众的生活还面临一些困难,请问市民政局在保障这些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有哪些谋划和具体措施呢?
邯郸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副处长刘海燕:
感谢您的提问。目前我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3万户、22万人,特困供养人员2.3万人,还有一些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等,这些低收入的困难群众一直都是民政部门的救助服务对象。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我们的社会救助工作将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社会救助政策、资金、信息统筹结合,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依托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重点,建立我市动态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加强监测预警,就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把困难群众精准地找出来,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帮扶和救助。
二是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请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各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根据困难情况和致困原因,划分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几个救助圈层,运用不同的救助政策实施兜底保障,实现由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的转型,形成综合救助格局。
三是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为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创新开展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乡镇(街道)试点工作,今年我市确定了峰峰矿区、成安县、临漳县、涉县为第一批试点地区,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下放到乡镇和街道后,不仅缩短了办理时限,而且提高了救助对象的认定精准度。
四是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依托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转办(介)社会救助申请事项,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把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作为村(社区)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实现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并向社会公布了市、县两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渠道畅通,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的救助服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