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文化自信,加快邯郸优秀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兴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
邯郸市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树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邯郸文化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道德规范、价值理念,融进百姓大众心中。
近几年来,邯郸大剧院等一批现代化文化场馆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成果,擦亮了邯郸城市文化形象品牌。
当前,全市现有公共文化馆、图书馆19个,国家三级以上分别达 89%和77﹪,总藏书208万册;乡镇综合文化站239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4290个,占全市5331个行政村的80.4%以上。全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7项,居全省第一。
邯郸市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持续的政策资金引导扶持,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进行多产融合,加大改革创新,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正在形成,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兴的支柱性产业。
邯郸市通过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华强集团、中文在线等一批全国知名文化品牌企业入住邯郸,投资项目。通过“邯风郸韵”文化创意大赛、旅发大会,实施“文化+”战略,文化与科技、创意、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们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增强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几年来,邯郸市文化产业增速始终在全省保持前列。
近年来,邯郸市把创作生产健康向上的文艺精品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的“培根铸魂”的指示要求,鼓励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增强了全民的文化自豪感。
当年,我市作家龚爱书作词的《党啊 亲爱的妈妈》曾唱响了祖国大地,感动了一代人。今天,我市的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视剧《太行山上》等优秀文艺作品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邯郸先后有5人次摘取梅花奖。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不日新者必日退”。邯郸市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惠民工程。探索文化市场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之路。邯郸文化的软实力逐渐成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