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邯郸】最美新乡贤陈俊发
无私奉献建设美丽乡村
陈俊发同志是西付集乡西大江村人,现年七十岁,中共党员,退伍军人,邯钢退休干部。退休后一直在南乐居住。随着年龄的增长,思念家乡的欲望越来越强,2012年和老伴回到自己的家乡西大江。 陈俊发回村后,觉得心眼里很亮堂,白天在大街上和田间小路散步,晚上和老伴在自家院子里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交谊舞。久而久之,邻居都来参加。陈俊发同志看到此景,喜在心上。他想自己十几岁,从参军转业参加工作,几十年在外,都没回过家乡,回乡后,看到村里,文化素质较差,文化氛围落后。怎样改变呢?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要想提高文化素质,必须搞好文化生活。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虽是到了晚年,也要发挥余光。为改变村貌,提高农村文化素质,强身健体,弘扬正能量,建设美丽乡村,而奋斗不息。 2012年5月开始,组建秧歌队,他自费伍仟多元,买了乐器、音响和服装。他和老伴当导师,参加人数越来越多。院子里扭不开,就到过道大街上,人数猛烈增长。人数多了,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不行。他又投资五万多元,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起一个8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 2012年10月18日,西大江秧歌队正式成立,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都参加了典礼仪式,并发表讲话。随着形势的发展,由秧歌队更名为西大江燎原艺术团。组织健全,制度严格,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和谐的领导集体。 几年来的发展,是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打麻将、串门、打架半殴的多,现在扭秧歌、跳舞、说唱的多,和谐文明风气洒遍全村。我们的成绩受到了省、市、县、乡、村各级政府的好评,并多次颁发荣誉证书,多次受到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电视台的专题报道和采访。成绩的背后也有挫折,在秧歌队成立不久,说闲话的也很多,“闲着没事干,吃饱撑的、玩花啦、孩子不好找媳妇啦。”经过努力做思想工作改变了这种现象。有一次因劳累过度,高血压、糖尿病双病齐发,住进了邯钢医院,身在医院,心在家。输着液,用手机安排着秧歌队里的工作,还没住到三天,县里安排我们到大名广场扭秧歌演节目“纪念世界人口日大型活动”。液体都没输完,就拔针回家。第二天按时到大名广场参加演出活动,受到县领导和观众的好评。他认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自己富了不忘乡亲。我投资这么多钱,有人不理解,说三道四“有钱不给儿孙,瞎糊弄”。把老伴的工资都拿出去了,受埋怨。想给他孙子的钱也没了。经他耐心工作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儿子主动出两万多元,买了10件健身器材。有了钱不能光打自己的算盘,把钱花到有价值的地方。 几年来,他连续投资,2005年为帮村修街,捐款一万多元,2009年为修与河南交界路,捐款一万多元,2012年秋,又购买了两台剥玉米皮机,花费四千多元。供村民无偿轮流使用。自建燎原艺术团以来,买乐器服装等道具,每年多次去大名演出花费、车费,也有三万多元。建文化广场投资五万多元,又建高标准“西大江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两层大楼,投资六十多万元,几年来共累计投资八十多万元,他认为这不过是微小一点的无私奉献,做这些公益事业,是我应该做的。看到取得的成绩,觉得心里很高兴,问心无愧,很踏实。比起那些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差的很远。陈俊发同志平时助人为乐,为乡亲办事不需要任何报酬。 村民们他美名“帮大哥”,感动了全体村民,都自发的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把“德高望重”的功德匾,挂在了他的大门上。由于成绩的取得,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先后荣获《大名县十大感动人物》、《邯郸市文化带头人》、《河北省好人榜》、西大江燎原艺术团又被邯郸市文广新局评为《邯郸市千村万户文化家园工程建设工作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等荣誉称号。虽说到了晚年,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无私奉献精神,把公益事业坚决做到底。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人类素质,建设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俊发的口号是:放飞梦想、乘风破浪、圆梦中华、发奋图强、筑梦中国、做大做强、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美丽邯郸办公室) |
关键词:美丽邯郸,最美新乡贤,陈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