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磁山文化藏品内涵开拓博物馆发展新思路
长城网邯郸2月4日(通讯员张海江)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址,揭示了一万多年前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吉光片羽,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段以后的文化面貌,它下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研究的空白,使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和链条,为研究和探索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在我国新石器考古学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堪称我国近代以来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太行山东簏,武安市西南17公里磁山镇台地上。东依鼓山,西邻磁山铁矿,南傍洺河,面积约14万多平方米。发掘中发现房址、灰坑、粮窖,共出土文物10000余件,其中有石器、骨器、陶器和祭祀品。出土的陶器中配套的炊具陶盂和支架在造型上达到了审美和使用的统一;粟黍的出土,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属罕见;从出土物中可以看出,家鸡的饲养,核桃的栽培,黍的种植堪称世界之最,被专家评定为磁山文化的代表,具有全国各地其它历史文化资源无可替代的奇特性。据出土的两件木炭标本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碳一14测定,磁山文化遗址的年代距今至少有8000多年,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磁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不仅表明8000多年前磁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而且把我国黄河流域种植粟的年代提前到8000多年的历史。 磁山文化在中国农业文明史乃至世界农业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现的大量粮食窖穴证实,磁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谷子最早种植地,也是黍的最早起源地。在中国历史上,以谷作为核心的北方农业文明与以稻作为核心的南方农业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两大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磁山文化开启了中国谷作文化的先河,奠定了谷作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北方谷作文明当之无愧的发祥地。磁山文化还极大地改写了世界农业发展史,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和种植核桃的国家,推翻了家鸡饲养起源于印度的成说,修正了张骞出使西域引进核桃的定论。可以这样说,磁山文化揭开了中国乃至世界农业文明史上的崭新一页。 “磁山文化博物馆”位于磁山文化的故乡——磁山遗址旁,是唯一以“磁山文化”命名的专题博物馆,具有其他任何博物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展览应以全面、系统和突出展示“磁山文化”成果为目的。总体上以磁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馆藏300余件文物,征集1200余件)集中陈列形式,并采取照片、图画、图表、文字说明、多媒体以及幻影成像、模拟景观、雕塑符号、知识链接等辅助手段,使观众较全面地了解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发掘、研究开发、展示宣传和保护利用等经过,特别是远古时期磁山文化的文化内涵、生活奥秘和创新成就,以及磁山农耕文明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突出地位和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充分利用磁山文化出土文物、实物标本和实物资料,把展览分成3部分15个单元,各部分或各单元既相对独立、主题明确,又紧密衔接、有机结合,并采用突出、跳跃、串珠式的方式,以事件发展过程及远古社会不同生活方面为主线,以事件所涉人物、文物图片资料为辅线,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展现磁山文化的发现研究历史、文化本身演进变化过程和现代开发利用状况,重点展示磁山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成就。本展览位于武安市磁山镇磁山遗址东侧——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内,包括主楼一层中央大厅及一、二层东、西、北六个展厅,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 目前,中华第二届“磁山文化”节深远影响越来越大,远道慕名而来的观众和专家学者络绎不绝。“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磁山遗址模拟考古发掘现场”在成为旅游景点的同时也成为科学研究基地。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堪称一流,二十年不落后,在同级别博物馆行列中已名列前矛。展出内容,面面俱到,详略有当,全面反映了“磁山文化”发现、发掘以及研究成果台前幕后; “磁山遗址模拟考古发掘现场”再现了磁山遗址当年考古队发掘场景,展示了考古发掘手段,赢得了观众好评,得到了考古专业人士认可。“磁山遗址模拟考古发掘现场”规模之大,在国内实属罕见,为提高我市知名度,为建设文化强市增了光。 磁山遗址1972年发现,通过考古发掘出土5000多件(大部分出土文物存于省文研所),其中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为寻找我国更早的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它为研究和探索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地下实物资料。精选磁山历史文物精品,采用选精、跳跃、串珠式的方式,以文物、雕塑、场景、模型、影视播放、多媒体、动漫等手段为主线,要求突出观赏性、互动性,体现艺术化、个性化、人性化,以事件、人物、文物图片为辅线,将磁山整个历史发展串联起来,从中展示磁山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合理利用现代材料,恰当地运用灯光的渲染作用,将重点内容设置为不同形式展示的“闪光点”,以突出磁山文化的辉煌成就,打造武安品牌。 要体现以精品文物为主干,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条,以重要历史事件为点晴之笔的基本要求;2、文物选精品陈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文化事项用景观还原;3、整体展厅既显展品丰富,又不堆砌,展空间疏朗、大气,观众流线明确有序;4、让普通观众看懂,并引发专业工作者有更大思考空间。5、整个参观路线以发现——认识——了解——震撼——铭记。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磁山文化博物馆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场馆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舒适的参观学习环境。磁山文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四年多来,接待了来自海内外各类参观团体和游客十万余人,先后成功举办两届磁山文化节,中央电视台、农业部、北京电视台、省农林院谷子研究所、北京地质大学以及俄罗斯科学院等媒体科研机构前来考察交流,参与录制了中央电视台《中国通史》、《天人合一》等纪录片,先后编辑出版了《磁山文化论集》、《中华文明源》、《磁山文化综览》、《磁山文化—河北考古大发现》以及乡土教材等文物书籍和磁山文化报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邯郸十大文化和武安六大文化之首的磁山文化,向海内外观众充分展示了武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的需求,为建设文化强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博物馆作为社会机构,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观众至上”的理念,向着数字、立体、仿真、情感等现代化建设迈进。 举办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展览和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在主题上有创新,发挥独树一帜、视觉别致的布展,在文物藏品的研究、组集上下功夫,确保博物馆相对稳固的参观群体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挖掘新的参观群体。同时利用办展的人力、资料和经费,进行深加工,推出相关的出版物,从而形成相应的系列精神产品,开拓文化市场。 博物馆馆藏的数字化、网络化是发展趋势,建立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服务等现代科技平台,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速度,更好的宣传自己。我们将在近期建立完善磁山文化网站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紧跟时代发展,加大网络开发力度,加强博物馆网络展示功能,为大众提供便捷信息服务,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 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合理利用,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靠基础,也是文物效益不竭的源泉,两者是共进共荣的关系,同时也为博物馆的营销活动开辟新途径。当前市场环境下,作为邯郸十大文化和武安六大文化脉系之首的磁山文化,将发挥她应有的作用,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在邯郸市旅游规划的统一安排下,开辟西南旅游线,把景点联成片,串成线,北到武安舍利塔、东山文化公园、南行伯延徐家大院、磁山文化遗址旅游区、磁山红山观、磁山广福寺、崔炉天青寺、北响堂寺、磁州窑遗址、磁县天子冢、兰陵王墓,使景点星罗棋布,满足旅客一日游,两日游的需求。 博物馆的工作,是属于精神文化层面和教育层面的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是文博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要针对青少年特点,配合学校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目前,磁山文化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与大中小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社区、厂矿等建立共建关系。我们不断加强教育基地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效果显著的各项活动,充分培育和挖掘潜在受众市场,争取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接为民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神圣义务。而磁山文化博物馆从多个角度展示地方的灿烂历史文化,同时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接受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与熏陶。通过各种方式能够使民众在历史文化上对祖国、对家乡产生一种文化上的自豪感。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增进民众对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的了解,增强他们对地方传统的文化认同感。所以说,磁山文化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的窗口,应该充分利用馆内丰富的藏品资源和当地的民俗文化素材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学校教育是一种常规的理性知识教育,因此学生完全有必要再到磁山文化博物馆去接受相应的实物教育,以满足他们对感性知识的渴望,进而开阔他们的视野。特别是对地方的历史与传统方面知识的了解,更加离不开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随着素质教育全面的发展,磁山文化博物馆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了。例如,可以更多地与周边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共同举办一些与博物馆展览主题相关的活动,使博物馆应该承担起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后,在校外为中、小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磁山文化博物馆教育形式多样,可称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例如,开展“文博夏令营”活动,举办各类“文博知识竞赛”,开办“馆藏精品讲座”以及以实物、图片等方式开展学校有关课目的辅导教学活动。这些都属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外延范畴,也是与学校教育合作潜力所在。鉴于此,磁山文化博物馆与学校很有必要将实物教育与学生教材内同进行对比,以多种形式和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接受统编教材的文化知识,而磁山文化博物馆教育能够提供更多的地方历史与传统文化教育,如果磁山文化博物馆真的能够大量收集地方民俗文物,并通过影像的形式记录大量的地方风俗活动,学生就一定能够学到更加多的课外知识,以后就不会对自己成长的社会环境感到那么陌生。通过观看日常生活中再也不适用的物件,加上讲解员具体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借助大量的文物、图片和影视资料,加上现代化的展陈手法,可以让学生观看更多平时没有机会看到的民间风俗生活画面,从而完善和丰富学校的教育。可以说,磁山文化博物馆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 磁山文化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应该走出博物馆,深入到周边的中、小学学校中了解各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加强馆校间的联系,研究和掌握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心理倾向,使得博物馆在收藏和教育两个层面上都能够有的放矢,并取得实际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磁山文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固然要依赖于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但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特别应该与中小学加强联系。具体的做法是,可以从当地中小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招募志愿讲解员,让这些教师在熟悉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为选产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做出贡献。他们在学生中进行讲解,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学生对藏品的相关知识的讲解。最终,磁山文化博物馆在与学校教育的互动中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功能。 磁山文化博物馆是一个教育机构,传播知识是它的功能和使用之一。在社会发展、科研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博物馆对知识的传播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单纯就获得知识而言,除去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的特殊研究之外,走进博物馆可能并不是公共获得知识的最优选择,更不是唯一的选择,通过书籍、网络等信息资源无论在知识获得的速度还是完整性及系统性方面可能都优于参观博物馆。而博物馆的不可替代之外在于这里积聚保藏了大量真实的物品,人们有面对真实的情感需求和冲动,这种原真性、临境感的塑造对于人的知识、记忆的影响是其他知识传播手段所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磁山文化博物馆的教育方式更多地与情感、情趣相关、有趣有益、寓教于乐是它的优势所在,它鼓励人们在轻松闲适及独特的感情体验中获得知识,充实自我,这种完全自主远离压力的学习方式是其吸引人们选择的理由之一。 组织好我市中小学生参观,做好磁山文化走进校园工作,从本地小学、初高中做起,已经与磁山小学、武安六中建立了合作关系。磁山小学、武安六中已经把磁山文化宣传展板悬挂校园楼道,进行全方位展示。磁山小学、武安六中已经把磁山文化作为乡土教材,深入为青少年进行教育。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博物馆的藏品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文物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物化载体,藏品中的真品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文物标本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其不仅珍稀,而且需珍藏。现代博物馆恒温、恒湿等技术条件和安全保护等管理条件,都是个人收藏和非专业机构收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博物馆对文物标本的收藏功能是其以物为载体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 研究是剖析事物内在联系、揭露事物本质特征的最有效的方法。博物馆的文物蕴藏着一定的文化和科学内涵,加强对博物馆文物文化内涵的研究、揭示人类文明成果产生的历史规律,是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创造社会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博物馆的研究不能只局限在展品的研究、陈列的更新研究上,更重要的是文物的内涵研究。博物馆的研究应当加强社会联系,积极为社会科研提供有效的资料和素材,为社会科研提供客观的历史见证物。 这里想谈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就是加强对博物馆文化的研究。博物馆是一种文化形式,它是一种保护文化、研究文化、传播文化的社会形式,是文化中的文化。前面说过,博物馆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需要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深化和发展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这是博物馆同仁们的历史责任。 “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藏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现宝,使之代代相传、荫泽后人。”“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博物馆的收藏与研究不是最终目的,传承人类优秀历史文化才是博物馆真正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以博物馆的形式,以展示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成果,这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服务。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博物馆的教育形式,服务的方式,愈来愈为社会公众所喜闻乐见。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三项基本职能的中心环节。博物馆的各业务部门工作,包括征集考古收藏保管、陈列展览以及宣传教育等,都必须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贯穿于这些具体的业务工作之中。体现一个博物馆工作质量和科学水平的高低,学术研究开展得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学术研究是博物馆的灵魂,不去研究博物馆的藏品,发掘它的内在价值,发挥它的社会效用,也就失去了收藏的真正意义。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还不仅限于为馆内收藏、陈列和宣传服务,它还必须而且最终是为普及科学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出版馆刊和学术专著,推动了博物馆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学术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向社会宣传、普及文物鉴赏、考古等相关知识,以此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和国民的文化素养。 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渠道,宣传机会,强化磁山文化宣传意识。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制作图文并茂,精美适用的宣传资料,制作商品商标,借磁山商贸优势向国内外市场宣传。磁山有众多国营、合资、个体企业,在推销的产品上,只要能用“磁山商标”的就要宣传磁山文化,做到广覆盖,大密度,多渠道促销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形成全方位的宣传市场开发格局,提高磁山文化知名度,普及率,为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占领旅游业市场。 磁山文化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不断提高办馆质量,把磁山文化博物馆办成特色鲜明,展览精美,服务到位,管理规范的博物馆,进一步提升磁山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让社会公众更深地领略磁山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多的关注和自觉地参与磁山文化的保护及传承。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发博物馆特色产品,努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平台建设,争取将磁山文化博物馆建设成为磁山文化保护传承、展示宣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
关键词:挖掘,磁山,藏品,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