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储改革行进在希望的田野上
改革玉米收储制度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目前,这一工作进展总体顺利,玉米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入市意愿增强。但也要看到,因玉米价格下跌,农民售粮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卖粮难”—— 10月27日,国家粮食局会同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召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通气会,明确提出今年玉米收储将按照“市场化收购加补贴”原则进行收购。 今年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第一年。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农民惜售心理严重,玉米收购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当前玉米收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表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重大。总体看,当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推进顺利,对做好今年玉米市场化收购工作有信心。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不仅事关当前,而且影响深远。周冠华认为,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有利于积极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粮食供求平衡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东北玉米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进一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有利于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优质优价,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长久之策。 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贵家村增益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告诉记者,他早在2014年就开始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比利时玉米、高蛋白玉米等优质品种,以及月苋草、马铃薯、西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今年经营500多公顷土地,纯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南方港口的国内外玉米平均差价为每吨419元,比去年同期每吨缩小426元。今年1至8月份,我国玉米及其替代品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和木薯进口量同比大幅度下降。“当我国玉米价格具有国际竞争力后,可以考虑适当出口,缓解国内玉米库存压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习银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已经逐渐显现。初步预计,2016年东北地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减少2300万亩以上,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入市意愿增强 玉米收储改革,受益最直接的是玉米加工企业。玉米加工企业是整个玉米产业链条的龙头,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玉米临储政策,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下游加工转化企业成本上升,普遍经营困难、开工不足。“链头不活,全链打结”,是当前玉米产业的现实写照。 中央农办一局副处长李文明认为,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玉米价格随行就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调动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增加玉米“过腹”和加工转化的规模,进一步推动玉米产业链上下游健康协调发展。 目前,东北地区新玉米收购旺季即将到来,前期市场价格基本符合各方预期,玉米加工企业入市意愿明显增强,购销比较活跃。吉林长春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食用酒精、玉米酒糟加工的大型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公司仓储部部长贾景林说,他们今年计划收购35万吨玉米,现在已经收购了1万多吨。今年玉米收购价格下降,每吨为1400元,比去年同期每吨收购价格下降400元左右。玉米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公司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企业开工率达到90%以上。 收购资金是制约企业入市收购的一个重要因素。周冠华表示,农业发展银行将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根据玉米收购贷款需求,对中央大型粮食企业、地方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以及信用状况好、产品有销路、符合贷款条件的购销贸易和加工企业,积极给予支持。 全力解决“卖粮难” 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必然促使虚高的玉米价格下降。自2007年至今年3月的8年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从最初的每斤0.7元提高至1.12元。今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东北地区部分企业开秤价基本在0.7元至0.75元。 玉米价格下跌,让农民的种粮收益大幅缩水,农民出现惜售心理。习银生认为,目前玉米价格已经下跌到了玉米种植的成本线。今年东北和华北两个主产区每亩玉米物化成本在300至400元,按照目前的价格,不计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每亩收益只有200至300元左右,比去年减少近一半。 周冠华表示,无论是过去实行玉米临时收储,还是当前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国家始终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玉米收储制度,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保持东北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为了防止出现“卖粮难”,国家粮食局安排部署玉米等秋粮收购工作,并加大玉米库存消化力度,为新粮收购腾出仓容。为减少对新粮收购的影响,明确暂停国家政策性库存玉米销售,2017年5月玉米收购期结束后再适时研究安排库存玉米销售。 东北四省区也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统筹做好辖区内玉米收购工作,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同时,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中航工业集团等大型央企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入市开展玉米市场化收购,努力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 |
关键词:改革,种植,制度改革,玉米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