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媒记者邂逅"马踏飞燕" 点赞武威雷台
每日甘肃网9月3日讯(记者韦德占)“最开始了解‘马踏飞燕’是在小学的语文课中,今天亲眼看到了线条优美,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的铜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都集中在飞行的龙雀背上,非常震撼。‘马踏飞燕’成为中国旅游标志,真的名副其实。”东北新闻网记者杨诗野在参观了武威擂台汉墓之后如是说。 9月3日上午,“走一带一路探文博盛会——‘聚丰杯’全国重点网站、手机报新媒体网络宣传周”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抵达武威,首站走进雷台,聚焦中国旅游标志出土地。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1969年9月,当地农民在此挖防空洞时意外的发现了一号汉墓,出土了“马踏飞燕”等231件珍贵文物。“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其真品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周围古树参天,湖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武威的空气很好,应该为武威点个赞,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来这旅游。”南海网主持人刘杰感受了这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之后表示,以前他只是在报纸电视里看到听到甘肃武威风沙很大,但今天来到武威,没想到空气这么好,并非想象中的飞沙走石。 在参观了武威的雷台汉墓,了解了马踏飞燕的故事之后,随行的不少记者表示,以前只知道中国的旅游标志叫马踏飞燕,没想到它的故乡就在武威,也没想到地处西北的武威居然具有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今日竟有幸来到武威雷台汉墓,探秘‘地下博物馆’,虽未窥见‘明星宝马’真容,但墓穴中如‘盗墓笔记’中形容的景象、令人窒息的闭塞空间、以及见到1:1的‘天马’复原品,已是刺激了全身感官。”亲眼目睹闻名国内外的“马踏飞燕”后,北方网编辑唐淑倩兴奋不已。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