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企业之魂 “华冶精神”纪实
长城网邯郸8月26日讯(通讯员侯宪台)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根植于全体员工内心的修养,是以约束为前提的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正能量! ——题记 中国华冶从1986年5月确立“艰苦奋斗,务实创新,勇于拼搏,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以来,已有整整30年了。多年来,在企业精神的感召下,广大职工奋力拼搏,塑造了企业之魂,取得了历史性辉煌:公司屡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国建设企业信用信誉AAA企业”,中国建设银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科技创新企业,“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全国企业文化建设50强”等殊荣。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国资委、河北省、中冶集团、邯郸市等劳动模范。为我国钢铁工业和矿山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锻造了独具个性的企业品质。 艰苦奋斗的苦干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中国华冶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蕴含着自成立以来,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 1974年8月,为了邯邢基地矿山建设,邯邢基地建设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中国华冶前身)由此诞生,后来改叫“华北矿建”。那时候,“华北矿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兵强将,还有著名的马万水工程队,以及一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华北矿建”14902人,迎着东方第一缕朝霞,傲然起步。 邯邢基地建设期间,正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雷锋、“铁人”王进喜、焦裕禄、邱少云等是无私奉献、为国家牺牲小我、艰苦奋斗的标志,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并成为那个历史时代的标志。 那时,公司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人们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任何环境恶劣的地方,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工作时间多长,没有人讲报酬,没有人有怨言。那时,没有奖金等额外报酬,干起工作来,只要一声号令,大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在邯邢基地矿山建设中,他们秉承艰苦奋斗精神,一路前行,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以马万水工程队为代表的华北矿建人,1977年11月,马万水工程队在西石门铁矿创造了历史上的第20次全国冶金矿山掘进新高峰。全月掘进达到1403.6米,超过原计划的103.6米,超过原苏联的功勋队创造的世界记录166米。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播出的第一天,《邯邢基地马万水工程队勇夺新高峰》的消息作为第二条新闻播出,时间和头条新闻《邓副主席出席新年招待会》一样长,都是3分钟,这不仅是马万水工程队的荣耀,也是华北矿建全体职工的骄傲。华北矿建给邯郸人民留下了“不讲报酬、只求奉献”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邯郸人。 由于种种原因,邯邢基地于1985年下马,没有达到规划中的规模。在邯邢基地建设期间,该公司共完成冶金矿山基建投资额3亿多元,建设铁矿山12座。其中西石门铁矿、玉石洼铁矿等大型矿山投入使用,并建成选矿厂3座。还完成一批辅助生产和生活设施等建筑工程,使邯邢地区形成新的铁矿石生产能力550万吨/年,选矿能力400万吨/年。 30年来,该公司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成为企业的一笔财富,至今在中国华冶得到了传承。 1983年5月,在邯邢基地即将下马之时,原二井巷公司领导就带领人员到西部偏远地区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找米下锅”,承揽了该矿基本建设项目。同年7月,首批人员雄赳赳气昂昂奔赴青海参加建设,毫无怨言。并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夫妻双双上战场”的局面,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播出了这一消息,使华冶人深受鼓舞。职工们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条件下,按期完成了基本建设任务。1986年6月,又承包该矿生产。在青海锡铁山施工生产中,职工们发扬马万水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了高原缺氧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一干就是30年,而且年年超额完成公司指标,为公司发展做出了贡献。原青海省委副书记田成平视察华冶锡铁山二矿时,得知华冶的队伍来自邯郸时,他竖起大拇指说:“华冶的队伍能够在这不毛之地创业奉献,是邯郸人的骄傲,也是邯郸人的气概和气魄。” 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还体现在吉林通钢板石沟铁矿冬季施工。1987年,职工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刨冰作业,战塌方、过断层,一干就是30多年。通钢板石沟铁矿领导称赞:“华冶不愧为一支艰苦奋斗、技术过硬的队伍。” 艰苦奋斗精神体现最典型的是马万水工程队援建西藏罗布萨铬铁矿建设时。西藏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是“飞沙走石遮日头,阳春三月冻死牛”的雪域世界,是“生命禁区”。然而,恶劣的自然气候华冶人没有被吓倒。1992年,马万水工程队进藏队员顶着因缺氧而出现头晕、头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嘴唇干裂、流鼻血等高原反应,没用房子,就动手盖起了“干打垒”;没有床就打地铺,十六七个人挤在一起;高寒山区缺水,他们用编织袋到冰川刨冰化水;没用煤、缺少电,职工们就啃方便面充饥;冬天气候十分寒冷摄氏零下20多度,房子里没有暖气,大多数职工连续40多天穿着衣服睡觉。有时,狂风肆虐,刮跑屋顶的油毡、塑料布,职工们只好坐拥天明。罗布萨铬铁矿的工程项目是6.59平方米断面的平巷掘进,械化作业无法施展,大家就采取手工作业方式,人工打眼放炮、出渣。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竟创造了巷道月进80米的纪录,用1年半的时间抢完了合同工期为3年的工程量。山南地区行署领导专程来到邯郸为华冶开庆功会。 2013年,西南分公司承建的西藏墨竹工卡生态水引水隧道工程位于海拔4300m,隧洞独头掘进距离长达到1000m以上,且断面小、施工通风和供电困难,工期紧、进度要求高。为了加快施工速度,西南分公司施工人员精心组织,采用多头平行作业,在主洞中间两个浅埋地段开挖措施洞,将主洞分成4份,共形成六个工作面同时开挖和衬砌施工,班组之间开展劳动竞赛,实现了月独头掘进163米,创进藏以来独头掘砌最高水平,受到业主好评。 这就是华冶人,在市场竞争中,没有被任何艰难困苦吓倒,造就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 务实创新的实干精神 务实创新是引领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 公司历任领导都认为,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开展务实创新,不能怨天尤人、不能等靠上级,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苦干,这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多年来,公司开展务实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浸透了公司三届领导人以及领导班子的智慧,蕴含了广大职工务实创新的能力,汇集而成了公司适应市场竞争的强大动力。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在决策上不断务实创新。 1985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国家对邯邢基地停缓建后,上万人的企业断绝了“皇粮”,一度面临矿山建设萎缩、“无米下锅”的窘境。是坐以待毙,还是死里逃生?以何建昌、常青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做出了一个务实创新的战略决策,那就是:“立足冶金,面向全国,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其目标是实现由地下施工向地上转移。在这一决策精神的指引下,公司进行了企业体制改革,将原来的6个井巷公司调整为2个井巷公司、2个土建公司、1个机电安装公司和1个机械化公司,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并对经营、市场人才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土建和安装力量,主动寻求企业的生存空间。 进入新世纪,公司积极谋划转型战略,确立了企业转型发展战略定位:“从单一施工形态调整、优化、发展为资源开发为第一主业、做大做强工程总承包、持续稳妥地发展房地产开发的三大主业结构,把华冶建设成为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资源开发企业”。 2007年12月,以孟庆林、赵世民为首的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公司转型发展的市场定位,并实施了区域发展战略,先后组建了多家区域分公司,使公司市场得到辐射和滚动扩展。在国际金融危机之际,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对地表单位和矿山业务的发展和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规模适度、规避风险、稳健经营、提高效益”基本战略。 2014年4月,以刘玉军、周志军为首的领导班子,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加速推进转型升级,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简政放权,激发活力,主动适应新常态打造升级版中国华冶,争做全国最强最优最大冶金矿山建设运营服务的“国家队”,为公司实现长足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针。这一系列顶层决策上的务实创新,使公司在不断调整和转型中前进,增强了适应市场的能力,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坚持拓宽施工领域,打破行业界线“找米下锅”,在市场开拓上不断务实创新。 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公司从单一施工向多元经营转变从地下走到地上。八、九十年代,井巷公司在干好邯邢项目收尾工程的同时,眼睛向外,面向全国矿山拓展市场。先后开辟了青海锡铁山、镜铁山铁矿、湖北程潮铁矿、山东新城、山西中条山等新的战场和公路交通桥梁领域。1986年5月,公司大胆实施了施工企业体制创新的新尝试,中标承包了锡铁山铅锌矿的生产,开创了施工企业承包矿山生产的先例,被国家有关部门誉为“全国高原办矿新模式”。 新组建的土建公司也毫不示弱,他们打破常规,将公司施工领域逐步拓宽到纺织、化工、建材、水利、电力、民建、公路、市政等领域,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同时,积极多种经营得到空前发展。先后收购了邯郸市一家建材企业,充实力量,成立了新型建材厂;投资建设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将原机修厂更名为冶金设备制造厂,不但搞设备维修,还生产炼钢、轧钢设备,生产游艺机等。同时,建成了虎门摩天建材公司、华南家具有限公司、金属镁厂等骨干工业企业,使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地下施工向地表施工转变;由矿山基建向矿山生产转变;由冶金建设向其他行业转变;由单纯建筑业向多元经营转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众多企业还因走向市场不适应或者感到困惑的时候,华冶已经率先经历了由当初的不适应到适应,从适应到做优做强的转型阵痛,从矿山走向工厂,从冶金走向非钢,又从矿山建设走向矿山经营,走向资源开发。成为冶金施工单位率先走向市场的企业。时任中冶集团董事长扬长恒指出,中国华冶在短时间内由地下转入地上,由建工厂转入车间,实现了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为中冶转型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1996年5月,冶金部在武汉召开冶金系统基本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被冶金部誉为:“开拓市场的成功典型”,并号召全国冶建企业学习华冶。 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公司逐步步入高端市场。公司承建的邯钢酸洗镀锌工程、武钢矿业公司500万吨球团工程、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大连体育馆、威斯汀大酒店等工程作为公司的品牌已经载入华冶史册。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公司发展提供新动力。 多年来,公司不遗余力地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打造企业发展新引擎。公司通过深化内部机构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司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在公司内部探索实行重大科研方向及研究课题首席专家制,以及重大科研项目专家跟踪制度。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和实际,积极加强与国内重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与研发体系建设,探索施工设计单位科技创新与研发模式。研发技术上,从营造工匠精神入手,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设立了中冶矿山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针对专业研发及技术岗位的工程师、技师,设立研发、革新课题,形成自主创新的土壤,进一步激发了职工创新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华冶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成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尤其是2008年以来,公司已累计完成申请专利291项,其中发明专利90项,实用新型专利201项。授权专利201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84项。 四是坚持管理提升战略,加强项目管理、集团化运作,创造华冶项目管理新模式。 多年来,公司主动适应市场,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转型、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发力,促进了企业转型向纵深发展。 为适应转型发展和项目管理的新要求,公司从加大了内部管控力度入手,围绕项目管理开展集中管理,公司修订了《企业管理文件制度汇编》共130多个内控制度,形成了具有华冶特色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公司对“四项业务(财务、预结算、分包队伍、物资采购)、三类人员(财务、预算、物资)”实行了集中管理。并运用ERP—NC系统,加强公司资金集中结算管理,提高了资金的控制力和资金运营水平。 根据管理提升的需求,公司投资开发了中国华冶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于2011年10月份上线运行,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网上办公。近年来,公司对信息化矿山、现代化矿山、数字化矿山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先进理念和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作为矿山创造效益的必要手段。在草楼铁矿施工中,引进应用了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避险硐室等6大系统,促进了机车运输调度的智能化、网络化,保障了运输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节省了人力资源,实现了矿山信息化。2011年10月,中国中冶E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草楼铁矿现场召开。与会人员在观摩了草楼铁矿矿房打孔、铲运机出矿、电机车运矿、振动放矿机放矿、大型设备维修硐室、井下调度室、巷道等主要施工生产现场后认为,中国华冶的矿山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真正体现了其在矿山生产建设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务实精神。 为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公司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定期风险管理报告机制,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了重大风险监控预警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规范了决策程序,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了对重大风险项目的监管。 五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凝聚士气,为公司发展提供正能量。 多年来,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力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形象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倡导和推行“板房文化”建设,建立了相关制度,明确了验收标准,促进了项目部文化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司推动理念、视觉和行为识别系统建设,以《华冶企业文化(项目部)推行标准》的推行为抓手,大力加强项目部工地文化建设,实现了工地文化规范化管理,彰显了央企良好形象。公司岭南公寓、北京四环制药工地先后荣获国家“长城杯”、“AAA级安全文明工地”称号。草楼铁矿以绿色施工为理念,全力打造文明工地建设,启动了“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矿山管理,打造五星级现场管理”活动,创造了业界文明施工的典范。2014年9月14日,鲁班奖专家组察看草楼铁矿井下现场后说:“中国华冶建设与管理的草楼铁矿,在工程建设、现场管理、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方面,不愧为国内冶金矿山建设与管理的楷模。” ——企业文化建设大大加强。公司认真抓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认真做好《中国华冶》报的采编和策划工作,建立了公司网站,及时更新维护公司网站信息,较好地发挥了企业网站及时、快捷、广泛的宣传作用,点击率得到大大提高。在对外宣传上,每年在各类新闻媒体刊发稿件百篇以上,其中一些重要新闻稿件在新华社、工人日报、中国冶金报、国资委网站、央企要情等国家和行业主流媒体刊载或转载。 ——大力弘扬马万水精神,公司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召开马万水精神座谈会,于2009年、2011年举办了马万水铜像揭幕仪式、“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马万水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大会”,建立了马万水事迹展览室,再现了马万水英雄集体60多年的光辉足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2015年11月,马万水精神荣获全国企业精神百强单位。 ——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让所有员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共享中国华冶文化成果,努力扩大工地文化服务覆盖的区域和人群。近年来,公司“心系员工”慰问演出团先后深入北票、辽宁、安徽、武汉分公司项目部,行程近万公里,为施工第一线的6000多名工人送去了温暖,既传播了正能量又凝聚了职工士气。2016年2月,公司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正是通过一系列管理创新的举措,华冶成功扭转了管理薄弱、产品竞争力低下的局面,更为市场竞争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管理支撑。 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 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华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壮大、发展,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新的业绩,无不印证着广大职工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 1992年,华冶承建的第一个高层建筑----高99米的石家庄冶金大厦起,像一个广告牌矗立在河北省会。由此,华冶开始打入高层建筑领域。在邯郸,先后建成了工行、人行、中行办公大楼,建成了当年邯郸市最高131米的邯郸网通大楼。被市民誉为华冶建设一条街。同时,在广东、山东等地承建了一批高层建筑,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九十年代,正值邯钢技改和扩建工程开启,公司抓住机遇挺进钢铁领域。先后承建了邯钢连铸连轧、冷轧、烧结、焦化、高炉等重点建设工程,成为邯钢施工的主力军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冶实行主业重组,在转型中求发展,重新修订了企业战略转型的规划,明确了把资源开发做成公司第一主业,做大做强工程总承包、积极开发房地产的转型的目标,把华冶建建成具有高管理能力和高技术能力、从高端进入市场的新型施工承包企业,建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拼搏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付出了精力和艰辛。他们就是华冶人为之拼搏奉献的代表。 为落实公司区域化发展战略,2002年,时任二建公司经理刘玉军拉起一杆人马,在天津海河岸边竖起了华冶大旗。他在天津分公司期间,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围绕“立足大市场、承揽大工程、服务大业主、谋求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将原二建公司从河北省沙河小城整体搬迁到天津市大港区,实现了战略性的转移。在天津期间,他没日没夜的工作,跑市场找关系,一个月顾不上回一次家。经过他和一班人几年的努力,该公司先后与天津市永泰公司、双发公司、大通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天津市二十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中,该公司参建其中的天铁冷轧薄板和天碱搬迁等三项工程,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总体攀升,彻底摆脱经营管理的窘境,使天津分公司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施工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5%以上。 2004年5月,草楼铁矿施工拉开序幕。时任项目经理马维清带领员工团结拼搏,用3年时间顺利建成了年产200万吨矿山,刷新了大型冶金地下矿山最快建成的记录,大型冶金地下矿山一年达产的记录,创出了著名的“草楼速度”,创造了国内冶金大型地下矿山建设史上的奇迹,受到了业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为中冶集团开创了又一新的里程碑项目,也为业界提供了新的借鉴。2009年1月,安徽分公司成立,马维清与领导班子一起制定了分公司中长期滚动发展创新目标。如今,安徽分公司中长期滚动发展创新目标已经实现,形成独具特色的“草楼模式”,在矿山云集的安徽六安地区,鹤立鸡群,独树一帜,成为全国已经矿山建设新航标。目前,安徽分公司相继承揽了富凯、刘塘坊、张庄等大型铁矿的采矿业务。形成了拥有4个包采业务的矿山项目,年包采规模达到550万吨的区域分公司,为华冶以及中冶在黑色冶金矿山领域打造一块金字招牌。 在凌钢铁蛋山铁矿技改项目施工中,经理李建奇带领职工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实现竖井月成井205.6米,刷新了冶金矿山竖井月成井中国企业新纪录,再创冶金矿山竖井掘进全国新纪录,首次突破我国矿山竖井施工200米大关,成为全国冶金矿山建设竖井快速掘进的领跑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李建奇所在的第三分公司8年实现产值6亿多,由起初的一个基建项目发展成现在的两个采矿项目,实现了占领市场,发展市场,做大规模,做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自我完善、自我积累、自我超越、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成功之路。 经过华冶人的奋力拼搏,华冶在多个行业取得了新的业绩。在冶金厂建设方面,公司从原料场到烧结、球团,到高炉、转炉,到连铸连轧、线材、棒材、热轧、冷轧薄板镀锌,全面涉足冶金建设,并在烧结、球团、冷轧薄板热镀锌等专业,打造出了以速度快、质量高、服务好为主要特色的“华冶品牌”。其中,天钢综合原料厂,创冶金行业同类项目建设速度新纪录;天钢265平方米烧结机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邯钢250万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在电厂建设方面,公司由最初的设计,发展成为具有设计、施工、调试一条龙总承包能力,承建热电厂300多项。 在房屋建筑方面,公司具备了较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和施工能力,特别是在高层、超高层施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海南等省区,完成100多项工程建设。 在路桥施工方面,公司具有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综合施工能力,先后完成高速公路、铁路30多项,尤其是在隧道施工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山西北茹隧道获得国家“鲁班奖”。这些新的业绩,是广大职工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的结果。 争创一流的工匠精神 争创一流,注重彰显华冶人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理想抱负和“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工匠精神和激越豪壮的情怀。是一种对历史责任、对用户负责的品牌战略的体现。近年来,公司在超高层钢结构、特殊公用建筑、大型工业厂房,场馆建设方面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中冶集团施工总承包的第一方阵,实现了公司品牌从优质到卓越的跨越。展示了一流的施工组织、协调能力,一流的打大仗、硬仗作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誉。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公司在重大冶金矿山规划、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业绩和实践经验,拥有一批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专业和成果。多年来,公司在国内同行业拥有许多“第一”的光环,打造出一批代表性工程,成为中国华冶的市场品牌。 在矿山资源开发领域:第一个创造冶金矿山平巷月掘进1403.6米的世界纪录;第一个创造冶金矿山竖井月成井205.6米的全国新纪录;第一个摘取全国冶金矿山建设鲁班奖;全国唯一承担1503.6米国内矿山最深竖井施工的企业;全国率先专注于冶金矿山超深井研究的企业,并通过多次技术攻关,开发出了千米立井井筒机械化配套施工工法,公司主编的行业标准《冶金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冶金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由中国华冶与中冶天工共同编制的《焊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正式发布,由中国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于2014年3月1日实施,掀起了冶金矿山市场大变革,推动冶金矿山深部开拓趋势大发展,成为中国华冶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承揽的酒钢镜铁山铁矿主斜坡道工程,呈盘旋式、断面平均为24平方米,全长1665米,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经过精心组织,工程提前2个月竣工,工程优良率达96%,荣获冶金部井巷工程第一枚“银盾奖”。美国、瑞典、加拿大专家在省市领导、国内专家和甲方代表的陪同下,乘坐着大型轿车开进盘旋式巷道时,翘起了大拇指称赞:“中国工人,了不起!”2013年,在承建的草楼铁矿300万吨/年扩建工程中,严格工序质量的控制,巷道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解决了围岩节理发育、稳固性差等难题;采用立体化快速施工、深孔爆破成井等特殊工艺,解决了井下溜破系统、溜井等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难题;安装工程采用分段组装、整体稳线等技术,解决了空间狭小、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应用陀螺仪等先进设备定向测量,实现了巷道长距离,多水平精准贯通。该工程成功应用了住建部10项新技术中的8大项13个子项。工程获得专利18项,QC成果1项,被中质协评定为五星级现场管理矿山,并先后获得“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冶金优秀工程设计”“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央企业红旗班组”“、全国优秀项目管理成果”、国家“鲁班奖”等荣誉称号。 在开拓海外矿山方面,2006年12月,中冶组建了以华冶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中冶阿根廷铁矿有限公司。在希拉格兰德铁矿生产恢复工作中,华冶面临着从语言(SPANISH)到人员招募、物资采购、社会环境的挑战,克服了点多面广、新工多及人员不足、技术人员匮乏和劳资纠纷频繁等困难,打通了采矿、选矿、精矿输送和码头装运整个生产流程,并于2010年底实现了产品进口销售。阿根廷矿业国务秘书马约拉尔一行访问中冶集团时,对华冶在推进希拉格兰德铁矿恢复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在工程总承包领域,打造了许多中国华冶品牌。 ——超高层建筑品牌。2012年,公司承建的地处重庆解放碑金融商务街中段的威斯汀大酒店,是集超五星级酒店、5A甲级写字楼为一体的高端城市商务综合体,是美国喜达屋集团旗下顶级酒店品牌——威斯汀进入中国西南的首个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地上54层,地下6层,总高245.80米,豪华配置媲美世界级地标。工程整体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这在重庆尚属首例。华冶精心组织,开展科技攻关,获得企业级工法4篇、中国冶金建筑业协会QC成果二等奖2篇、部级工法1篇、国家专利7项,赢得了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2012年11月,工程被中冶选入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工程》,迄今名列中冶集团超高层建筑第一。 ——大型场馆品牌。公司承建的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的大连星海国际会展中心,精心组织,施工绝对工期仅用了22个月,比国内同类展馆建设周期缩短14个月,创出了国内展馆施工之最,获得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为浪漫之都大连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公司总承包建设的大连市体育中心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为8.1万m2。体育馆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观众人数1.8万人。体育馆上空为弦支穹顶(索支网壳)体系,圆形屋面呈螺旋形,结构屋顶最高点高度为41.0m,横向跨度约116m,纵向跨度约145.4 m,是目前全国、全世界最大的大跨度弦张穹顶钢结构工程。该工程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被中国安装协会授予“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大跨度弦支穹顶钢结构安装施工工法”获冶金行业部级工法,3项施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受理,1项科研成果通过北京市科技成果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型工业厂房和关键设备安装品牌。公司承建的邯钢253万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引进德国生产技术,CSP生产线主要设备全部由德国进口,设备总重达14500吨。该工程提前5个月竣工投产,创造了世界同类项目建设工期最短、投资最少、达产速度最快、连铸漏钢率最低四个世界一流水平。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承建邯钢酸洗镀锌工程,设计年产热轧酸洗镀锌板卷50万吨,经过严密组织,公司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施工任务,比合同工期提前6个月。其中50m高的钢管砼柱顶升浇筑砼施工技术创《中国企业新纪录》;承建的武钢承建的亚洲第一、国内最大的500万吨球团工程,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系统土建、设备安装工程,引进美国美卓公司专利技术,技术含量、质量标准非常高。主要设备总重12690t,其中回转窑为Φ6.858×47.72m,重1482.5t,每节重65t,辊圈为Φ8.26×1.30m,重126t,被称为“世界窑王"。经过精心施工,使大型回转窑一次成功就位,创造了中国企业新记录,回转窑焊接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2011年,公司承建的山西建邦通才公司技改工程包括1860m3高炉系统、360㎡烧结系统、500万吨原料场,是公司独立承建的铁前系统工程,工程量大,施工要求高。经过华冶员工400多个日夜奋战,确保了整个工程于2012年7月10日正式建成投产,比合同工期提前6个月。建邦集团董事长吴晓年和总经理张锐称赞:“中国华冶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了高炉投产,是建邦集团良好的合作伙伴”;2012年,公司总承包的山东南山集团航空材料产业园(简称航材园),合同总造价7.46亿元,开创了公司施工厂房单体面积最大、钢结构用量最多的新纪录。 ——路桥工程品牌:马万水工程队承建的工程正处于中段第十标段,全长1050米,包括隧道、路基、涵洞三部分,其中北茹隧道,是全线唯一的隧道,左洞615米、右洞550米(全长1165米),绝对工期16个月,工程总造价5800万元,被称为“太旧第一难”的工程。隧道二次衬砌是一道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复杂。施工中既要堵水防漏,又要加无纺布和防水板。隧道为蹄型拱,地面为抑拱,硐口为偏压衬砌,施工难度大。技术人员和工人反复琢磨,采用了拱架整体移动的方法,提高了工效10倍以上。施工中,又遇到隧道顶部淋头水,他们召开诸葛亮会,采取深孔集中排水法,获得成功。既加快隧道衬砌速度,又保证了工程质量。这一招,使专业施工队伍望尘莫及,他们纷纷到马万水工程队现场参观学习。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隧道提前贯通。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带领省五套班子成员视察马万水工程队打过的隧道后高兴地说:“马万水工程队的工程干得漂亮,马王爷’了不起”。工程获得“鲁班奖”;2011年,由公司总承包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太行大街快速公路石德转体大桥,全长1066米,桥面宽33.5米,桥墩高度10.9米,主桥转体部分长100米、重15200吨,是全国转体桥重量第三位。跨越铁路与两端的引桥准确转体成功,首创中冶集团公路建设史上桥梁转体的新纪录。 在水利工程领域:承建的山西引黄入晋一级扬水站一号交通洞工程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新工艺,确保了工程质量,在引黄总干线上的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中央电视台1997元旦新闻联播向全国进行了报道。加拿大隧洞专家察看了马万水工程队施工的交通洞后翘着大拇指说:“我看了世界上许多的隧道,你们打得最好,实现了设计师的梦想。” 华冶精神提出30年来,广大职工在艰难与曲折中艰苦奋斗,在挑战与考验中发展壮大,在调整与转型中持续发展,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华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承和发扬几代人用青春、汗水、甚至鲜血与生命凝练的宝贵财富,按照中冶集团提出的“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的战略定位和”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不断战胜前进中的困难与挑战,不断改革与创新,书写更加灿烂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贡献。 |
关键词:精神,矿山,华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