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邯郸频道欢迎您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邯郸频道 >> 教育

家长,你该如何帮孩子规划留学生涯?

长城网 作者: 2016-08-10 15:36: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逐步增长。到2015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达404.21万人,年均增长率19.06%。而累计回国人数也达到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22.46%。

  3月25日,教育部发布《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指出,2015年我国留学人员为52.37万人,归国人数也达到40.91万。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每年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的比率为70%~80%。其中,自费留学的比率占到97%。

  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初高中生等低龄留学人数也日益增多。

  如何引导,让出国和归国变得更理性?除承担不菲的留学费用之外,家长们又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才能让孩子真的学有所成、学成归来?

  选择国家和专业时勿扎堆

  特邀观察员:齐默(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处处长)留学回国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其人数比例仅占我国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的大约5%,但留学回国人员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市场备受关注的群体。

  目前,一些家长和学生在选择留学国家、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分析不到位,导致对学业规划的盲目,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选择经济、管理、商科比较多,选择专业扎堆的问题比较明显。

  选择这些专业的学生相对去的国家和地区也比较集中,比如英国。因为英联邦国家学制短,需要的费用相对要少一些。很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短时间的国外学习来提高回国后的就业竞争力。

  蓝皮书的发布,就是希望用倒逼的方式为家长、留学生在选择专业、学业规划时提供帮助,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时也能提供一些资料。

  心理准备比资金筹备更重要

  特邀观察员:李玲瑶(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家庭教育专家)很多父母认为,花上半个房子的钱送子女出去留学是不错的投资选择。但是,经济只是外部因素,出国留学最重要的因素是孩子和家庭等内部因素。留学对于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求学的学子而言,不仅是生活和学习的挑战,更是严峻的心理考验。

  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出国就完成了一个重要目标,接下来只要不断给孩子汇钱就可以了,但其实还差得很远——孩子出国,真的仅仅是一个开始。父母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更要引导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从熟悉的国内环境转换到一个文化、语言、历史、风俗、学习氛围等等都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较高的情商、心理素质不够坚韧是很难顺利度过过渡期的。

  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学成后回国发展。如果是这样的诉求,我认为孩子念完大学再出去深造最为合适。从人的生理发育特点来看,这个时候的年轻人褪去了青春期的冲动、迷茫和情绪化,心理趋于成熟稳健,同时脑力达到最高峰值,且这种峰值将持续五年之久,正是在学业上做出成绩的好时候。而从一个社会人的发展角度来讲,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他的主要朋友圈子还是国内的同学,文化归属也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有计划地实现留学目标,比如读完硕博后再回国发展,和国内基本不会有太大的脱节。

  中国在上世纪曾经历过4次留学潮,有专家对这4次留学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留学的最佳年龄为22至27岁,低于19岁则被视为不适合留学的年龄。事实也证明:历史上留学成功、回国有所建树的人士,绝大多数都是19岁以后才出国的,低于此年纪的留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实难应付远大于他们荷载的压力。

  有媒体调查,那些低龄出国的孩子,最多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孩子最终能拿回一张文凭,绝大多数家庭的梦想都泡汤了,我身边很多的家庭都是这样的结局。

  所以,奉劝家长们,尤其是那些自认为孩子“没出息”、寄希望于留学教育的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控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弱,甚至对学习根本没什么兴趣,那么他并不适合出国留学。一定要出国留学,也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等他年龄大一些、思想更成熟些,具备了一定的承受和应变能力再说。

  接轨需要持续性的规划和投入

  特邀观察员:兰海(上濒教育创始人,成长教育专家)从国内到国外,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需要的就是两个字——接轨,思想接轨和能力接轨。需要父母把轨道搭建起来,让孩子在父母为他搭建的轨道中去练习。

  在这个逐渐接轨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摔跤。但没关系,他还有时间,爬起来再走一段。可能又摔跤,那就再爬起来。对每个家庭而言,这样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这种投入也是巨大的。那么家长到底应该去做些什么样的准备?我们可以列出一张表格,计算一下,到目前为止,花了多少时间在孩子的校外各种学习机会上?在每一项上面我们花了多少钱?我们花的金钱和时间,占到了要为孩子出国的这些事准备的多少?

  在我的教育思想里面,反复提到的科学的成长规律,反复提到的教育是需要做规划的,反复提到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练习机会。

  关于孩子学科能力和托福考试方面,是目前父母们投入精力最多的。但国外学校最看重的是孩子成绩的持续性表现。

  持续性是在欧美大学申请的时候最关键的一个核心词。它们最看重的研究论文的体现、运动经历、社会活动这三项,都是需要持续性的一个发展,至少是三到五年的一个持续性的发展。可是有多少父母愿意提前五年来做这件事呢?

  这三件事情起到的效果无法用具体的数字衡量,但它是孩子们身上的一种能力,它对于申请重要,对于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重要,对于他们是否能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独立生活就更重要了。

  实际上它源自于一个核心点,就是我们关乎的是人,而不是某一刻某一时的成功。这些真的是需要这一代的中国家庭关注。我觉得有责任去帮助父母学习一种教育审美——我们应该怎么样选择教育机构、应该把钱都花在什么样的地方。它是一个更长远的投资,我们投资的是孩子的未来,而不是现在。

  -相关链接

  中国学生最欠缺的三种能力

  特邀观察员:周成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出国留学是中国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渠道之一,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适应跨文化交流的基本规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成长为胸怀世界的桥梁性人才。然而,从目前来看,以下三种能力正制约着中国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表现。

  首先,良好的分析与写作能力。为什么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多位教授表示: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然而,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多位教授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他们需要有质疑的能力。善于提问并思考不仅可以打开学术研究的思路,而且对于有效的社会性交流也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中国学生在美国课堂上通常是最安静的一群人,被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开口时,他们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从小我的父母和老师就告诫我:找到了正确答案再讲出来。”“在没想清楚时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浅薄的表现。”“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其实,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机会吗?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优质教育资源,期望参与全球竞争,这对整个国家人才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然而,留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需要中国教育界进一步关注并思考:我们的学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表现如何?哪些能力的欠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成功?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是否为培养全球化人才做好了准备。而对于留学生本人,也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减少因语言沟通和文化理解障碍带来的麻烦。

关键词:家长,如何,规划,孩子

责任编辑:郑风莉
赵王集团30周年共襄盛举
2016年12月23日,河北赵王集团有限公司在赵国美食城隆重举行“赵王集团30周年‘赵王情·影视梦’颁奖盛典”。邯郸市文联、市影视家协会编剧导演艺术委员会、各影视传媒公司等受邀嘉宾和“赵王集团·情系邯郸30周年书画摄影诗词联文大赛”的组委会成员、获奖作者及赵王集团高中层领导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活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