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当前戏剧繁荣背后存在理论美学上的混乱
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戏剧研究者罗锦鳞12日在此间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论坛”上谈及当下中国戏剧的发展现状,他表示,目前的中国戏剧在相当繁荣的表象下,存在着理论美学上的混乱。 “我不能接受过于形式化的戏剧,当代的一些戏剧,摒弃了戏剧最该有元素,一味求新求奇求奇,这是舍本逐末。其中一些甚至获得了追捧,我认为这是 很浮躁的表现。”罗锦鳞称,“不管是海外作品还是本土作品,去文学性都是不可取的,戏剧绝对不能以无人物无表演无故事的形式存在”,这位国内首屈一指的希 腊戏剧研究专家呼吁,“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们每一个戏剧人应该回过头来,再一次面对什么是戏剧的问题。” 7月12日,国家大剧院戏剧季论坛的第一单元如约而至。论坛由88岁的戏剧泰斗、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徐晓钟亲自坐镇,数十位来自戏剧界、评论界和媒体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从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出发,围绕“面对当代语境,我国戏剧艺术与发展的考虑”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六乙提及近年来对海外戏剧的大规模引进,“我们的引进我觉得有必要,但这个过程中应该保持文化自信,保持自 身的鉴赏力与美学判断力。现在整体的舆论某种程度上对海外作品更加宽容,我觉得随着欣赏经验的积累,这方面我们应该拿出一个自信客观的眼光。” 针对目前原创佳作较少的情形,李六乙说,“这方面客观原因强调的太多了,我觉得还是要在创作人身上找问题,对于生活对于自己,我们可能都缺乏一种深入的认识,功利化的东西若是始终漂浮于剧场,那么戏剧的尊严也终将无从寻找。”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濮存昕提出,“我们计划在明年做一个有意义的展演,由专业的评选团队推荐出我们这20年或者30年中的经典作品,重新排练演出,以此提升中国戏剧的中心品质。” 目前,国家大剧院2016国际戏剧季已演出过半,渐入高潮。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样式雷》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同属“中国原创板块” 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展现台上台下举步维艰、纤豪毕露的人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鱼眼》则探讨爱情与救赎主题。“柏林戏剧节“板 块的《共同基础》直面世界热点,反映移民问题;《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和《等待戈多》则展现出对易卜生和贝克特名作的别样解读。 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戏剧泰斗徐晓钟提出:“现代的观众‘审美准备’与‘审美期待’不同,面对当代语境,需要拓宽观众的艺术视野,这就需要借鉴 现代国际戏剧中有价值的艺术成果和‘审美走向’。大剧院戏剧季所策划的主题,既体现了对经典的挖掘、对时代的关照,而且经过了精心的选择邀请,让观众和戏 剧人能够从中看到国际戏剧艺术有价值的戏剧艺术成果和健康的‘审美走向’”。 据悉,大剧院本次国际戏剧季将持续至9月24日,大剧院还将继续上演香港话剧团《最后晚餐》《最后作孽》、中国国家话剧院《杜甫》等精彩剧目,特别是“致敬大师”板块的《假面舞会》《威尼斯商人》《伪君子》也将与广大观众见面。(完) |
关键词:艺术剧院,审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