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爆炸点附近多个小区居民已撤离
8月12日晚,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救援、疏散工作迅速展开。 昨日上午,当距离爆炸位置一公里的清水蓝湾小区暂时解除封锁时,惊魂未定的居民们纷纷返回家中,取走紧要的证件或财物。 然而,到昨日下午,因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包括清水蓝湾及周边多个小区在内,再次禁止人员入内。 居民们不得不以远处的浓烟为背景,无奈注视着自己的家园。而一些来自外地的租户,更是只能寄宿安置点内或借宿于他人家中。 “想回家看看” 昨日清早天刚蒙蒙亮,于爆炸发生时仓皇出逃的清水蓝湾的居民们,逐渐从四处聚拢到小区门口。“想回家看看,再拿些东西”成了不少人共同的心声。 8点过后,一直被民警严格看管的小区大门,终于打开了一道口子。居民们被暂时允许返回家中,取走一些必要的证件和财物。 走进小区大门,不少人仍然保持着惊慌中离开这里时的模样,裹着睡衣、踩着单只拖鞋,甚至是遍布血迹的衣衫。但返家在即,人们脸上的神情已经轻松了不少。 清水蓝湾小区内的居民楼自北向南,在爆炸中受到了冲击波不同程度的损毁,其30层楼的高度也为居民们返家增添了不少难度。 短暂的开放 尽管已经领略过昨晚爆炸时的威力,但当人们返回已被冲击力撞开房门的家中,面对着眼前凌乱情景,还是有些许的无奈。北京青年报记者进入采访的多户居民家中,几乎都出现家电陈设损毁的情况。因为只能步行上下楼层,多数居民主要从家中取走了必备的证件、财物,或是打包了需要穿戴的衣物,并没有人搬运大件的家具。 同样忙碌着的,还有小区的安保人员们。除了遇见搬运吃力的居民,他们会上前搭把手,一位保安甚至亲自跑了一趟20多层。 当取完行李家当的居民准备离开小区时,为防止财物丢失事件的发生,有民警对所有外出人员的身份证件进行了登记。 但这样的开放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因港内火情再次蔓延,随时可能发生二次爆炸,包括清水蓝湾及周边金域蓝湾、汇锦苑在内的多个小区,均被要求及时撤离。 而在金域蓝湾以西的新城国际小区,小区的门窗、电梯等也受到冲击波的影响大幅变形。昨天下午,大量新城国际居民回到家中收拾行李,决定先搬离这个小区一段时间。 外来务工者的“烦恼” 当地居民透露,此次需要居民撤离的清水蓝湾等多个小区,因地处开发区范围,房价甚至要高于塘沽主城区部分楼盘。尽管如此,因不少外来务工者都在附近工作,他们多选择在此租房。 来自四川的老罗就是其中之一。 老罗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和妻子入住清水蓝湾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每月千元的价格与他人合租,老罗觉得这样的房租并不便宜。但就像那些开着非津籍牌照汽车出入清水蓝湾的外来者一样,老罗同样因为工作的原因选择了这里。 因为担心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过于炎热,老罗将妻子安顿在一位朋友家,而他自己则始终想在清水蓝湾前多等一会儿。老罗觉得,这是种复杂的情绪。“其实今后我真的不太敢住在这里了。” 曾经,老罗深为附近装运集装箱时的噪音所苦恼,但让他没想到是,有一日这会带来更可怕的祸患。 现场 150余部消防车1000余名消防员参战 在泰达医院大厅,一名20多岁的消防员受了轻伤,口中不停地念叨:“别管我,我伤得轻,其他战友比我严重。” 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局长周天在13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2日22时50分,天津消防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天津开发区疑似一辆汽车失火,随后多个电话报警称天津港内起火;天津消防调派力量赶赴现场,23时06分第一批灭火力量到场,发现多个集装箱起火,属于猛烈燃烧阶段,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正在先期处置。23时16分左右,其余力量陆续到场;23时30分,现场发生接连爆炸。 事故地点附近就有一支消防队长期驻扎。当晚在现场的河北卡车司机胡晓亮说,爆炸事故发生后,他亲眼看到第一波四辆消防车冲进现场,紧接着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他担心这些消防战士凶多吉少。 在距离爆炸点最近的万科海港城和启航嘉园小区,一幢幢高楼的玻璃都被震碎了,满地都是玻璃碴子。直到13日晚间,火依然没有被完全扑灭,现场浓烟滚滚。消防官兵说,由于难以进入火场,无法了解情况,他们可能会采取将火堆人工引爆的办法解决问题。晚上9时06分,记者随消防人员再度深入到火场核心区。越前进刺鼻的气味越加浓烈,横七竖八的损毁车辆停在路两旁,路上满是钉子和破碎的爆炸物。不远处,有4个火点在熊熊燃烧,照亮了半个天空,浓烟中能见度极低。 在24小时的救援行动中,共有46个消防中队151部消防车、一台无人机、1000余名消防官兵参战。据新华社 直击 泰达医院的24小时 正午刚过,一名身穿便装的男子向西健步穿过泰达医院的大厅,来到一名身穿迷彩作训服的武警战士面前,两人热忱地向对方伸出手。 而就在两手几乎是刚刚满握、一秒钟不到的瞬间,两人脸上的坚毅同时垮塌,眼泪一齐奔涌。两个哭泣的男人中,着便装的是一位退伍武警战士,在听到自己昔日天津市开发区消防支队的战友牺牲的消息后,他特意赶了回来;而接待他的这名战士,双眼下早已哭成了两片红。 在这家距离事发地危险品仓库最近的大型医院里,早在事发当晚,它就被宣布床位爆满而将伤者不断向外转移。 爆满的ICU “通知所有附近区域的人,马上到医院来。” 第一声爆炸后20分钟,急诊科主任王晓杰已进入状态。她迅速起床,在几乎10分钟内赶到了医院。 距离事发地约6公里的泰达医院开始不断有伤员登门。这时是大约12日24点。 王晓杰很快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日常突发事故,她催促着大家就位。此时入院的病人已被免除了先办手续的流程,而一旦有手术需求,就会被同时推进手术室。 内科、外科、骨科……半小时之内,王晓杰发现同事们都已经回到医院。外科大夫鉴伤、缝合,内科大夫帮助分流病人、稳定生命体征。其间,王晓杰匆匆出入急诊病房和抢救室,拉开了抢救生命的战线。 骨科病房很快满了。同样爆满的还有神经科和ICU。 伤员 距事发地五六百米之外的万科远大建筑工地的板房宿舍倒塌,包括陆金龙在内的三名工人被工友们从废墟下救了出来,而后在几经拨打120后被送至这里。 “所有人都在打电话。”躺在骨科病房里的陆金龙回忆说,好在脚趾骨折的伤势不重。但令床边围坐的工友们乐观不起来的,是临床的一位腰部骨折、全身多处挫伤的伤员。那是一位消防战士。 “当时让队友送来的时候,跟个血葫芦似的。她们把他衣服给剪开,用湿巾一点点给擦了个遍。”工友说。 受伤的是开发区消防支队的武警战士齐洪旺,他所在的第四中队是第一批赶到火场的消防力量。齐洪旺被送医后,对赶来的叔叔讲述了自己怎样于火场逃生:第二次爆炸发生时,刚好在他第一轮喷水结束后撤出蓄水的空当。冲击波致使他腰部骨折,而他的大部分队友,并未如此幸运。“瞬间爆炸。”叔叔说。 困境 夜深,大批志愿者开始自发组织前来。他们提供爱心车队、免费供水、陪伴就诊等服务。 但此时出现的一个困境,是医疗和志愿工作所难以解决的。 齐洪旺的老家是山东德州庆云县,而他的同村好友齐吉旭,同样也是开发区消防支队的一名武警战士,他隶属于第五支队,是第二批赶赴现场的消防力量。齐吉旭的队伍同样在救灾中损失惨重,而他自己则至今下落不明,成为了目前36名失联官兵当中的一名。 齐吉旭的事情被人编成了文字、配上照片,在网络空间传播。当北青报记者给齐洪旺的叔叔展示手机中的寻人图文,对方一眼就认出,轻呼道,“吉旭啊。” 两个18岁青年,同村、同姓、同龄,但目前命途不同。吉旭的家人仍奔袭在途中。 随着日落,医院内的气氛渐渐和缓。骨科病房里,护士们在重新排班。“全都是自愿来值班的。事发后,只要是在家的都是自己来的,没有打电话叫的。”急诊室里,几名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实习生正在感谢护理部主任。“感谢您细心照料,我们这么快就出院了。”其中一位女子笑着握住医护工作者的手。 “失联”的年轻人 但裂痕远没有弥合。下午5点,齐吉旭的妈妈到了。 “你们能不能帮忙在媒体上喊一声,看看我儿子到底在哪儿?”齐春燕在急诊室门前央求一位手提摄像机的记者,脸色泛白。儿子自前一天夜里11点多与他通完最后一通电话后,就没了音信。 此时是下午5点,找遍了滨海新区的所有医院未果,这标志着她与儿子失联已经整整17个小时。“不是说现在火还没被扑灭吗?我想他现在可能还在现场救火呢,肯定是不方便接电话。”齐春燕几度哽咽。之后她再次赶往消防大队。 而就在齐春燕老家的邻村,一对王姓堂兄弟武警战士同样处于失联状态中。17岁的王胜民和王胜鹏隶属开发区支队第四中队,目前他们的叔叔已来到泰达医院焦急等候。更多家人则还在路上。 据官方消息,目前事故已造成12名消防官兵牺牲,其中6名身份确认。其中最大的30岁,最小的生于1997年,未满18岁。 故事 生日这天我在灾民安置点忙碌 在天津开发区第二小学门前,戴着红帽子的志愿者正在派发矿泉水,操着一口天津话的市民三三两两聚集着,讲述着惊魂一夜。 因为这场意外,二小的校园成了伤者的临时安置点。走进校园,志愿者随处可见。他们或来自民间红十字会,或是市卫计委安排的医疗团队,还有附近自发前来的市民,“能帮一点是一点。”志愿者们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余悸 开发区第二小学是离事发地点最近的灾民安置点。8月13日清晨6点,21岁的余奋强和工友们来到安置点。“命差点没了。”余奋强回想起前夜,有点后怕。 “我是从废墟爬出来的。”余奋强说。事发时他在万科海港城工地,离爆炸地点很近。半夜听到一声巨响,他立刻惊醒,“当时看到房子歪了,我们还以为打仗了,”余奋强回忆说,“后来响了第二声,整个全塌了。” 余奋强住在活动板房的一层,房子倒塌后恰好有一个床板挡在他前面,“我们就从缝隙里爬出来了,当时就穿了一个裤衩,身上啥都没有,拼命往前跑。” 迟到的午餐 47岁的陈医生从上午10开始就在安置点忙碌,她所在的恒安医院一起来了十多人,除了三四个值班的,剩下的都在医院和安置点之间往返——接走伤势严重或者感染恶化的,处理好后又把伤势不太严重的送回来。 下午3点,几位医生还没吃午饭,一旁的志愿者送来了面包和水。 除了发放食物,志愿者们也准备了被子、拖鞋、牙刷等日用品。临近黄昏,他们又搬来了凉席,为每个教室提供了三四个脸盆,并通知每一个人去领晚饭。晚餐很丰盛,除了米饭和菜,还有小米粥、汉堡、火腿和西瓜。 对讲机“响个不停” 13日凌晨第二次爆炸后,柴叔和另外两名志愿救援队的队员一起赶到事发地附近的小区。“有毒有害气体真的很浓,逆风情况下,几分钟头就开始发晕。”在这种情况下,柴叔跟其他两名队员奔上了住宅楼的16层,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名大腿骨折的伤者,“我们立马就把伤者从16楼抬下来了。” 一直到凌晨4点,柴叔和救援队才开始撤离,回到家,洗完澡,睡了两个小时后,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13日早晨7时许,柴叔出现在灾民安置点。救援队的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人也开始跟柴叔他们会合,这些人中,包括负责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的志愿者。一直到13日晚间,柴叔都在安置点忙碌,他的对讲机从一大早开始一直响个不停,“晚上我们会有十几个人留守,我可能下半夜就回家了,真的困得不行了”。 “柴叔”本名刘会成,北京人,天津蓝天救援队滨海分队的队长,在天津生活十几年的他,有一个13岁的孩子。昨天,恰是他的生日。文/见习记者孟亚旭周丹摄影/本报记者黄亮 讲述 等待翻斗卡车司机的漫长一天 昨天凌晨1点多,翻斗卡车司机全师傅刚刚在天津生态园卸下货,就收到了公司负责人的电话。电话里,全师傅获悉,天津港附近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需要翻斗卡车拉运沙土等灭火材料,希望几位业务熟练的翻斗卡车司机能够义务支援。“我当时一听,这可是救人的大事情,马上答应了下来。” 不到凌晨3点,全师傅就驾驶着翻斗卡车抵达了距离爆炸事发地不到700米的地方待命,他是公司派来的8名翻斗卡车司机中第一个抵达现场的,而来自其他7个工地的翻斗卡车司机,也都收到了同样的电话。早上6点左右,8辆翻斗卡车已经在集合地集结完毕。 8名司机中,最大的是来自辽宁的张树财,今年55岁,最年轻的张东来自吉林,今年33岁。 张东说,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收入,拉一天的货可以挣500到600元钱。而这次的工作,领导明确说是志愿的,但是一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张东就觉得有必要过来尽自己的一份力。张东说,他们的翻斗车可以装17到18立方米的沙土,相当于30顿。8辆车合力就可以运送240顿沙土给救援人员。 直到昨天下午3时,张东才吃上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志愿者提供的面包、火腿肠送到了翻斗卡车司机的手中。 下午5点,司机们没有得到新的指示,多数司机表示,希望能坚持到火灾彻底扑灭的时候。“我们已经来到这里了,就要坚持到最后,”其中一位司机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这样虽然我们也许没有做什么,但是也为救灾尽到了责任。” |
关键词:天津,小区,居民,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