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人为北京“十三五”建言 总计近7000条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是深入贯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指示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规划;是落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指导城市未来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8月起,围绕“文化中心建设与提升城市魅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治理与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等5个主题,市“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公众专题建言会,市领导和有关委办局将与建言人面对面交流,更集中、深入地听取建言人的意见。 群众建言:7000条140万字 按照市委市政府“开门编规划”要求,从4月21日起,“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为期5个月的公众参与活动,是迄今为止5年规划公众建言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活动采取广泛建言与专题建言相结合的形式,通过7个渠道,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截至目前,共有2.3万人参加活动,收到近7000条约140万字的群众建言,收到居民社会调查问卷近1.9万份。目前,活动参与人数已超过“十二五”规划公众参与活动的人数。从地域看,建言人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京津冀地区占比达到90%以上;从职业分布看,有离退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科教文卫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业主、农民、工人、学生等;从年龄看,建言人中年龄最大的是88岁的海淀市民王宝山,最小的是仅7岁的一年级小学生苏锦桐。从建言频率看,有201位建言人多次建言,曾参加过“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公众活动的建言人就有9位,市民马志先后发来27条建言,从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等多角度提出建议。活动开展3个多月来,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始终保持着平均每日建言70多条的增长量,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对首都建设和发展的关注和期盼。 建言反映社会需求汇聚正能量 公众建言质量高,成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参考。这些公众建言内容涉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精尖”经济结构、城市建设管理等13个重要方面和问题,既有战略层面的深远思考,也有具体的建议举措,为形成规划思想、目标,聚焦未来五年重大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外交部驻日前大使、前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领导、北京大学等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员等就宜居城市建设、新能源利用、创新疏解机制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很多建言人从生活实际出发,建言有调查、有数据、有问题、有对策,建言内容丰富,针对性、可行性强,传递了民众心声,反映了社会需求,汇聚了促改革谋发展的正能量。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建言收集、汇总、分析、转办、反馈机制,开放建言信息库,规划起草组可以随时查询、参考和吸纳群众建议。制作建言日报、周报和专报,及时归纳提炼建言中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此外,做到建言及时转办,已累计向33部门转办239条建言,收到部分部门反馈,并在媒体刊发回应答复。 建言方式创新受到群众肯定 公众参与活动受到群众肯定,深入群众,规划起草小组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首次深入中关村、昌平区居庸关村、朝阳区麦子店社区组织三场基层座谈会,来自37个单位的47位市民围绕“创新创业”、“美丽乡村”、“社区服务”主题,从实际工作角度提出了意见建议。方便群众,打通新媒体,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建言人搭建渠道,形成10个网站并联的网络化建言平台;委托第三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居民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需求和期盼。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期“教育医疗”篇调查,已有近7000人填报,达到本次调查的峰值。服务群众,把群众作为建言活动的主体,通过推荐采访、现场对接、电话沟通等形式增强互动,做到件件有确认,重点有回复,亮点有互动。目前,已与200多位建言人进行了沟通交流,进一步了解建言人的意见建议。有30余位群众来信,对活动开放、严谨、有效的组织形式予以肯定,建议把建言征集常态化。来自内蒙古的79岁蒙古族退休教师赵能乃表示,“公众建言这种做法好得很!这是编制规划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坚信这次重大改革肯定结出丰硕成果——描绘出中央和地方、领导和公众满意的首都未来发展美好远景和宏伟蓝图”。 据介绍,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将持续到9月底,广大市民可以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治理与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等主题,通过首都之窗网站、邮箱、微信、微博、电话、传真、信件等7种方式,提交自己的意见建议,并有机会参加后续组织的公众建言会。 |
关键词:北京,建言,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