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邯郸频道欢迎您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邯郸频道>>邯郸要闻

邯郸临漳有个"坠子窝儿" 全村八成村民都会哼唱

来源: 燕赵都市网 作者: 邢云 张云鹏 李海波 2015-04-14 22:46:0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河北省文化厅公布第四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临漳县郭小屯坠子传承人马付芹名列其中。而要说起“郭小屯坠子”,全村不少人都会哼唱几段,逢年过节,当地众多节目演出中,传承百余年的坠子表演尤受欢迎且长演不衰。

   辉煌

  郭小屯村具有十分浓郁的坠子戏剧、曲艺文化氛围,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几岁孩童,大都会哼几句坠子腔,全村会演唱、说唱几段坠子折子戏或坠子书的人数达到全村总人口的80%。

  据了解,郭小屯村的坠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796年)左右,坠子就已在该村流行。郭小屯村因盛行坠子戏、坠子曲艺而闻名遐迩,方圆百里一提起郭小屯来,没有几个不知道的,都说那是个“坠子窝儿”。

  坠子的前身叫“英歌柳”,是老艺人柳茂林爷爷的爷爷柳丁奎(1749年生),从安徽一带学来的一种民间小调,后几经传唱、改造,逐步形成了坠子这种曲种。1948年,经柳茂林、邓丰林、王计生、陈秀生等几个老艺人的努力,把坠子由过去的打地摊说唱搬上了舞台,称为化装坠子,使这种曲艺形式发展为舞台戏剧。

  再后来,临漳县郭小屯的不少坠子剧团走遍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周边地区,可谓演到哪里红到哪里。村民开玩笑说,俺郭小屯的人上坟哭的都是坠子腔。

   人物

  现年76岁的马付芹,是郭小屯村人。她11岁就爱上了唱戏,在学校里就给学生唱跳,那里有说书的就跟着瞧,对坠子就入了迷。

  16岁时,她先后拜老艺人范秀成、宋连平、陈老四为师,期间学会了不少的东西,如拿简板、韵调,怎样用小鼓,怎样唱小段,怎样说书、绕口令怎么念等基本知识,老师手把手的教,自己认真的学,进步很快。

  简单的小段就能说了,也不胆怯了。21岁又拜老艺人刘少兰为师,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中篇书老师就让她死记硬背,指导她在关键时怎样唱,转弯时怎样唱,开头时怎么开,扣书时怎样唱,怎样能吸引观众,讲的头头是道,使其学会不少本领,后来就跟老师四处奔波到处说书。

  23岁,她与也是坠子艺人的刘振方结婚后,就到临漳县坠子剧团当演员,由于自己嗓音好,主要是唱小生,声音完美,受到观众欢迎。

  如今马付芹家都是唱坠子的,儿子、儿媳,女儿都成了主要演员,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剧团,据马付芹说,按坠子的谱系,她是“远”字辈的,上下三代都是唱坠子的,也算得上坠子世家。

   后继有人

  据了解,马付芹的代表作品丰富,已知有长篇连本书30余部1200回,中篇80部,短篇40部,其中长篇连本书(大五义)50回,小八义56回,济公传48回,施公案60回,刘公案60回,杨家将80回,包公案60回,现在根据形势新篇的剧目有:普法新篇、计划生育、王飞轮说媒等。

  现在,马付芹开始当起导演,作辅导,办戏班,先后办了四期学习班,学员100余名,把自己所学的“坠子”本领传给他们,他们有的成了坠子骨干,有的组建了自己的剧团,有的当上了团长,有的当上了老师。马付芹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为响应国家号召,马付芹演节目,做辅导,办得红红火火,全村有40名年轻人跟她学唱戏。一到晚上,到处是拉弦声,到处是唱声,马付芹说。“为了使坠子这此稀有剧种后继有人,发扬广大,我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更加努力地为坠子培养人才,多做贡献,为人民造福。”(记者邢云、通讯员张云鹏、李海波)

关键词:全村,坠子,传承

责任编辑:阿振中
赵王集团30周年共襄盛举
2016年12月23日,河北赵王集团有限公司在赵国美食城隆重举行“赵王集团30周年‘赵王情·影视梦’颁奖盛典”。邯郸市文联、市影视家协会编剧导演艺术委员会、各影视传媒公司等受邀嘉宾和“赵王集团·情系邯郸30周年书画摄影诗词联文大赛”的组委会成员、获奖作者及赵王集团高中层领导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活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