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里”命名居民区:渐行渐远的天津特色
一座城市的奥秘,往往身在其中的人并不以为然,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关于城市的独特之处,要靠外来者的好奇点破。比如家住红桥区佳园里社区的张萌,在元旦期间接待了从外地来津的几位朋友,在第一天就向她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津的居民区都叫某某里?”张萌很好奇,难道全国的小区不是都以“里”命名的吗?她这才知道,以“里”命名的居民区,是天津的一个城市特色。 “天津大规模以‘里’命名居民区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较早的中山门、丁字沽、王串场等居民区以及后来的体院北、王顶堤等居民区” 天津的居民区为何多以“里”命名?据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的研究生蔺强介绍:地名是由专名和通名组成的。按照天津市规划局《天津市居住区及公共设施名称使用规定》的要求,专名是指地名中构成名称含义的词语,通名是指地名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名词。如“碧华里”,“碧华”是专名,具有唯一性;“里”是通名,在同类事物中具有共同性。 在代表居民区的属性时,“里”的意义又从何而来呢?中国地名学会会员、民俗研究者王志强告诉记者:里,也就是里弄,是街巷的意思。它是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古代典籍《说文》里解释:“里,居也。”可见“里”自古就是中国代表居所的特定名词。王志强说,其实北方,特别是京津一带,以“里”命名居民区很普遍,这也沿袭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居住地聚集区域命名的一个传统。而在南方,如上海等地,则沿袭了里弄之中的“弄”,所以那里的居民区以“弄”为通名的居多。“天津大规模以‘里’命名居民区其实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较早的中山门、丁字沽、王串场等居民区以及后来的体院北、王顶堤、万新村等居民区。”王志强说。 小区系列命名,打破和超越了多年沿袭的“一号桥”“三号路”“五号楼”之类的模式,充溢着文心雅趣 作为居民聚集地,居民区的命名背后有很多文化内涵。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致力于天津地名的考证和研究,在以“里”命名的天津居住小区系列命名里,他发现了一些很高明的地方。 据谭先生记述:城市居住小区的系列命名,大体上有三种方法:一是选拟含义类似、结构相近的双音节词语形成系列,如河东区万新村居住区——松风里、凤岐里、倚虹里等——这些匠心独运的命名,令人神往;二是以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字为基础,形成系列,如小海地居住区以“山”字命名——微山里、骊山里、华山里等;三是选取成语、成句作为命名的基础,形成系列地名,如天津华苑居住区的系列地名,分别命名为安华里、居华里、莹华里等——首字连在一起成为两句五言诗“安居莹碧绮,天地日长久”——命名蕴意典雅,序列连贯,读音顺畅,易读易记。 谭汝为教授认为,这些小区系列命名,成功之处有二:一是宏观统筹设计与具体操作相结合,二是浓郁的民族特色与鲜明的个性相结合。这种命名构思,已经打破和超越了多年沿袭的“一号桥”“三号路”“五号楼”之类的模式,充溢着文心雅趣。 居民区的命名,其中不只是充满了文化内涵和鲜明个性,从居民区的通名,也可以看出城市的巨大变化。蔺强说,最近几年,随着新楼盘的不断出现,居民区的命名也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不再是以前单一的以“里”为主。在新的居民区名称中,园、花园、轩、苑、公寓等作为通名比较普遍,这些名称听上去很现代、很雅致,有很浓的时代特点。虽然新的居民区以“里”命名的越来越少,作为天津特色渐行渐远,但蔺强依旧对这个通名充满感情:“或许将来,以‘里’为通名的居民小区会越来越少,但它作为天津一段时期居民区的普遍通名,会记录下这座城市很多的记忆和故事。” |
关键词:命名,建筑,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