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变淡 咋让孩子“触摸”到真正的“年文化”
一名小学生在江苏扬州少儿图书馆参加“新春灯谜会”。新华社发 天津微山路中学的新疆学生一起包饺子。新华社发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过年的气氛依然浓郁。 大街上张灯结彩,火车站内人潮涌动,年货市场喧嚣热闹。孩子们因为放假,摘下了书包,换上了新衣,在阖家团聚的欢快气氛中玩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今年的年味儿相比以往淡了一些,因此,利用春节期间对中小学生进行“年文化”教育可谓正逢其时、恰如其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启迪孩子,让他们“触摸”到真正的“年文化”? 部分“年文化”作业技术含量低 “生活就是过年的一部分。现在,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孩子们可以因此而感受‘年文化’。”山东济南一名小学生家长薛庆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校或多或少都会布置一些有关‘年’的作业。比如,今年,老师就让孩子写两篇关于过年的日记。” 北京小学生家长王华介绍,学校在放假前给学生布置了“演讲”类作业,让孩子在家长的辅导下做一个“我怎么过年”的PPT,并在开学后进行一个时长3分钟的演讲。 “学校要求孩子在过年期间贴春联,写福字。”山西太原中学生家长牛雯告诉记者,“虽然学校每年都要布置这类作业,但我们基本不怎么做,感觉没什么用。”孩子放假的第二天,牛雯就带着孩子飞去厦门旅游过年了,“初十才能回去,到时候也没机会做这些作业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校会以作文、体验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年文化”,但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实际操作,而使得这种体验只能流于形式。 “浏览一些学校布置给学生的‘年文化’作业,不外乎编绘‘年文化’小报、制作‘年文化’用品、走亲访友写作文等。但是,有些年俗现在的年轻父母们也不甚了解、不感兴趣,如何去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呢?”湖北教育考试院研究员胡向东如是说。 北京丰台二中副校长陈维贤指出,此类作业在小学至中学的任一年级都可以布置,很难激起学生的完成欲望。“客观来说,这类作业没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年龄阶段的特点,学科性质不清晰,技术含量低,作用有限。” |
关键词:孩子,文化,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