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邯山区四大品牌力促文化事业大繁荣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神韵 赵邯郸故城遗址、战国时期和汉代墓群、明古建筑通济桥等31处文物保护单位和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在邯山区传承、发展、变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赵王城遗址。韩毅 邯山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对辖区31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进行了建档和规范化管理,编制了《邯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简介》,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和文保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推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方面,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成立了非物质遗产普查保护领导小组,广泛宣传非遗保护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流程,设置了“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全面详尽的展示介绍了全区各类非遗项目,培养了一批善于开展宣传和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二是注重发掘。邯山区的北张庄镇和马庄乡储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这两个区域为中心,组织普查人员与当地村民、民间艺人、文化工作者面对面交谈,全面了解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等情况。编制了《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的反映了邯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貌。三是注重传承。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建立完善档案资料数据库和展览室,推进传承基地建设。另一方面,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类展演,组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使广大群众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截止目前,邯郸市邯山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入选国家级名录1项,省级名录4项,市级名录18项,项目数量在主城区位居第一,项目类别涉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杂技竞技、民间习俗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与交汇构筑了邯山文化厚重的根基。 |
关键词:文化,繁荣,非遗,邯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