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位行业报记者的职业坚守
长城网邯郸9月22日电(记者霍文龙)在2014年4月27日,由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企业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策划协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时代风采征评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他被授予“最具影响力新闻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手捧着沉甸甸的奖杯,他的眼睛湿润了。这是对他30多年新闻执业的肯定,是对他30多年新闻生涯的赞誉。 勤学苦练,从通讯员到记者 侯宪台,中等的个头、微胖,但他深邃的眼睛充满智慧,也充满激情。他给我的印象是特别的实在、特别的厚道、特别的包容。听他讲自己新闻工作经历,如数家珍,历历在目。 1972年10月,他进入人民公社担任广播员工作。当时,公司秘书告诉他:“在搞好县广播节目转播的同时,要把公社发生的新闻,写成广播稿送到广播站”。从此,他与新闻报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5年3月,他到邯邢基地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地质队当了工人。因为他的履历中有广播员的经历,很快被单位的支部书记发现,当上了支部干事兼劳资员。1980年4月,他所在的单位创刊了企业报,他又选为该报的首批记者。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电脑,鼠标一点邮件就可以满天飞。那个年代,他白天深入机台采访,晚上就整理素材想题目写稿子,然后用稿纸抄的工工整整,把稿子装在信封里封好,贴上邮票寄出去,像小孩子盼过年一样盼着稿子采用。采访写作的工程虽然很辛苦,但看着自己写的稿件变成了铅字,心中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5月,华冶第一次走出邯邢,到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承揽矿山基建工程。由于是第一次走出邯邢到偏远地区去,公司召开了动员会。会后,大家争相报名参加青海建设。临行前,第一批20多人在二井巷公司门前集合,统一送到火车站乘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夫妻双双上战场的感人场面。他把这一事件写成新闻稿寄到邯郸中国华冶宣传部,很快在头版头条刊登,大大鼓舞了士气。后来,这篇稿子经时任华冶宣传部副部长(冶金报记者)洪景森的润色,在《冶金报》一版显要位置发表。同时,在《人民日报》发表,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后来才知道,播发这篇稿子的是著名播音员夏青。这一次成功的报道让他兴奋了一阵子。也使他的名声大振,年年成为企业报的优秀记者。 1985年9月,他通过成人高考,被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录取,在管理工程系中文专业脱产学习2年。系统学习了外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学作品选、形式逻辑、哲学、写作等课程。他在学海中涉猎,在学海中徜徉,像海绵一样吸满了水,为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年的大学时光就像白驹过隙,匆忙而过。 1987年7月,他毕业后被选到中国华冶宣传部工作,担任了公司新闻报道科科长,负责企业的对外宣传工作,同时为《中国华冶》报提供要闻。企业所辖的30多家二级单位上百个项目部为他提供了新闻写作的广阔天地。进入中国华冶宣传部后,务实创新的他不断进步,共有10多件作品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项,涵盖消息、通讯、专栏、论文、内参等类别。其中,由他采写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华冶二井巷公司选拔干部先压担子后聘任》获得邯郸市记协好新闻一等奖。并被评为邯郸市“十佳通讯员”,多次受到公司领导和宣传部领导的肯定。1988年5月,他正式成为《冶金报》驻中国华冶的兼职记者,划归河北记者站管理,成为河北省5位驻站记者之一。 按照报社的规定,新任记者要有一年的考核期,即在试用期要完成报社交给的新闻稿件采写任务。《冶金报》是由周恩来总理题写报头,一张创刊于1956年的老报,拥有120多名记者。这个集体里的记者遍布全国各大钢铁企业,有老的新闻工作者,有经验丰富的编辑记者,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的多面手,是捕捉新闻和“活鱼”的快手。担任冶金报记者,为他提供了当面与同行学习的参照系和榜样,每年一次的记者会,成了他当面请教的机会,因此,他交了一批记者朋友,更加成就了他的新闻之路。在他的试用期内,他写了大量的新闻消息和通讯作品,数量和质量兼优,并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冶金报》记者。 在担任《冶金报》记者试用期时,他的发稿量在7家冶建企业的兼职记者中数一数二,多次受到报社的通报表扬。时任《冶金报》副总编主管版面的刘健男,曾经被下放到华冶,当过公司设备处副处长,所以十分关心华冶的新闻稿,他对报社的编辑和领导说:“华冶换了侯宪台当记者,写稿上路很快,很有职业兼职的新闻敏感,是把好手”。 |
关键词:记者,新闻,企业,邯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