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10-3115633  15373823576
县区:武安 | 涉县 | 永年 | 魏县 | 大名 | 邱县 | 馆陶 | 临漳 | 成安 | 峰峰 | 磁县 | 肥乡 | 鸡泽 | 广平 | 曲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邯郸频道>>文化

文化中国:年节之外的其他节日

来源: 新浪网 作者: 赵珩 2014-09-03 08:27: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秋节今天有人把它叫做月饼节,真是大煞风景,只剩下月饼了,实际上中秋有很多很多的活动。过去中秋节也要摆供,祭天地,祭祖先,同时女子要拜月,也有供兔儿爷的。
配图
作者:赵珩
已经消失的上巳节和寒食节
 
前面两期我们讲了北京旧时年节的一些习俗礼仪,今天我们聊一聊年节之外的其他节日。过了正月十五,年节就算结束了。但正月里还有些节日,现在基本上不过了,那就是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填仓节分大填仓、小填仓,小填仓的日子有两种说法,有的人说正月二十是小填仓,有的人说正月二十三是小填仓,但是大填仓毫无疑问就是正月二十五,也有的把大填仓、小填仓合并为一天过的。填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一天预示着一年仓廪足,商家尤其是粮商非常重视填仓节。这个时候年节的假期基本上过完了,商家开始要上货补充它的仓廪。老百姓家呢,米、面、油过年也吃得差不多了,从正月二十三开始也要不断地补充新的。填仓节有什么风俗呢?一般人家就要吃盒子菜,所谓盒子菜就是熟食铺买来的一些酱肉、熏鱼、小肚、酱鸭这些。盒子菜铺这天生意最好,有名的比如说西城天福号,东城普云楼,南城福云楼,四城卖盒子菜的地方不一样,都是买回家吃。商家对这一天就更重视了,东家要请所有的伙计大吃大喝一顿,也是让他们下一年好好工作,预示新的一年开始,买卖兴隆。
 
到了二月,今天人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要吃龙鳞或者龙须,就是吃饼或者吃面,饼就是龙鳞,面就是龙须,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是跟农业社会有关系,它不是节。还有二月二不剃头等这些规矩,但我家从来没这些俗礼。二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节,就是二月初一中和节。这个节的历史不是很长,是从唐代开始的。中和节这一天也叫做“太阳节”,讲究祭日,就是祭祀太阳。这一天没有什么太多的仪节,但每到二月初一这天早上,北京的大街小巷叫卖太阳饼,所以这个生意基本上只做一天,二月初二就不卖了。太阳饼也叫太阳糕,米面做的饼,五个一摞,上面拿竹签插上一个纸剪的小公鸡——— 鸡形的小纸片。台湾的唐鲁孙先生曾经写过老北京东直门内一家太阳糕做得好,今天台湾还做太阳饼,这个太阳饼已经不仅是二月初一吃了,而是和凤梨酥一样,成了一年四季卖的台湾特产。
 
到了三月事情就多了,三月在古代有几个节,首先就是三月初三上巳节。上巳节是很古老的节日,风俗实际上就是祓禊。王羲之《兰亭序》里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就是三月初三。在什么地方祓禊呢?必须在水边,所以流觞曲水什么的也都是在水边,《论语》里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等于是春游、换春装都搁在一起。天气热了,瘟疫都出来了,在水边做祓禊,可以去除一年的疾患。
 
后来就发生了许多演变。三月初三再过去一两天,就是寒食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这天全国不举火。寒食节和清明节相隔一至二日,清明本身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中成为节日的只有两个,清明和冬至。清明前后,栽瓜点豆,正是种植开始,寒食、清明、上巳,这三个节都是说明春天到了。但实际上从宋代以后,基本上就三节合一了,到清代上巳节、寒食节就消失了,重视的是清明,但清明本身又包括了一部分上巳的内容。
 
清明自古以来就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近百年来北京也是很重视清明的,清明都要上坟,城里面不可能有坟地,祭奠先人都要出城。拿着提盒,除了香烛纸马这些摆供的东西以外,还有很多祭奠的吃食。祭奠完了这些上供的东西大家在坟上就吃了,基本上就是冷着吃,这跟寒食的内容又合并在一起了。吃掉以后顺带着在郊外踏青,清明踏青这个习俗从唐代开始就有了,甚至踏青郊游的成分多于祭奠祖先的成分。清明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除了上坟,还有像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新的柳枝折下来以后插在坟上等这些活动。
 
但百年来,祭祀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实际上祭奠先人的内容从来没有衰微过。清明祭祀真正被破坏,应该是在“文革”。我还记得1967年清明节独自去北京西郊福田公墓的情景,当时经过丙午浩劫,墓地一片萧条,墓碑几乎都被砸倒,一片凄凉。那时只许祭奠革命先烈(革命先烈中许多人也成为了“牛鬼蛇神”),不提倡祭奠先人,认为是封建迷信。有的人祖先可能是资本家、地主或者是北洋政府的官、国民党的官,这样,“阶级立场”就发生了问题,大家都避讳这个,因此到了1967年清明祭祀习俗几乎丧失殆尽。
 
中元节放河灯
 
河灯
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叫重午节、五月节、端阳节,这是一年三节中的大节。端午开始进入夏季,那个时候北京人少,荒地也多,有五毒,就是蛇、蟾蜍、蝎子、蜈蚣、壁虎——— 其实壁虎无毒,今天城市里这五毒基本上都不大见了,可是那时候怕五毒叮咬伤害,所以就要驱除五毒。端午节要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药,雄黄酒一点都不好喝,只不过是一种点缀而已。只喝一点点,觉得雄黄可以驱除身体内的毒,因此喜欢蘸着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画一个“王”字,取义老虎。过去端午也有纸码儿,纸码儿就是中间一只虎,四周围着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等五毒,这是最通常的端午纸码儿。
 
端午节为了辟邪,要在门上插菖蒲和艾草。再有就是吃粽子,这又把祭奠屈原的历史故事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北京人生活比较简单,吃粽子无非吃黄米小枣、江米豆沙、江米红豆等。说实话,北方的粽子质量远远赶不上南方,既赶不上浙江嘉兴,更赶不上广东,但是要应这个景。端午节也卖五毒饼,就是普通的枣泥饼,上面刻上花,有蛇、蝎子,寓意将五毒吃掉。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要缠丝线的小粽子,我们小时候都弄过,连男孩有时候都跟着玩,但主要是女孩子缠,把纸壳折成一个粽子形,拿各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缠绕,每个粽子之间用一颗小珠子做间隔,底下有穗子,可以戴在身上,挂在房中,这是应端午节的景儿。
 
端午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端午、中秋、年节三大节,过去一般来说三节结账,所以端午节是一年中第一个结账日。到了这时候,商家就到你门上来了。三节中,过年结账人们知道的比较多,咱们看过茅盾的《林家铺子》,过年就是躲债,叫年关,对穷人来说是一个关。一些中等人家在这个时候也要拿出钱来应付要账的,大户人家也要预留出一笔钱来,等着一年结账,因为你白拿了人家一年东西,欠账总是要还的。要账的也不好要,拿着小折子满街跑,但是还不能得罪这些主顾,因为他还有节后或来年的生意。
 
接下来六月里没有什么节,到了七月有两个重要的节,一个就是七夕,也叫乞巧节,又叫女儿节,女孩子要比女红(音gong),看谁家女儿手巧。另外还要吃一些彩羹,七个颜色的羹;另外乞巧节有乞巧糕,后来叫枣糕,就是中间一个心,四边都是花瓣,现在还都有,原名叫乞巧糕。七夕,乞巧是一个内容,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内容就是牛郎织女《天河配》的故事。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这个故事的思想境界和涵义升华了。这一天,戏园子里面必唱的是牛郎织女《天河配》,也是应景的戏,平常不见得唱。
 
再往下就是仅次于三大节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有人把它叫做鬼节。和先人有关系的三大节,第一个是清明,第二个是中元节,第三个是除夕。其中七月十五既有宗教内容,又有祭祀先人的内容。一般要做法事,平时佛道是殊途的,佛教是佛教,道教是道教,只有中元这一天盂兰盆会是佛道两家都要做法事。盂兰盆会来自佛教故事“目连僧救母”。在北京,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都有放河灯的活动,放河灯和烧法船是佛家超度亡灵最重要的法事,所以叫盂兰盆会。盂兰盆会这一天,基本上是半个北京城的水域都在放河灯———北边从德胜门水关开始,顺着护城河一直到今天的建国门外东便门,一般老百姓放的灯居多。还有北海,从南边的双虹榭一直到北面的五龙亭,整个太液池里全是河灯。中元节的头一天就会在北海五龙亭前面糊上一只硕大的法船,那纸活可不得了,好多层,糊得精致极了。法船上有灯,灯火通明。然后和尚都来五龙亭岸上念经,念到最高潮的时候是午夜,午夜时分一把火把法船烧掉,十丈高的火焰,整个一条船烧得干干净净,这条船是去接引、超度亡灵的。
 
和尚在这边吹吹打打念经,那边满河都是河灯,这个我在五十年代都赶上了。中元这天街上满街卖河灯的,我小时候都是跟着老祖母去买几盏河灯,然后到河里去放,实际上小孩也不懂那些道理,就是去玩儿。河灯底下一个托儿,托上一根小蜡,把蜡点着了,水上稍微有点风都不灭,顺着河漂。有的河灯自己就着了,着了也没关系,在水面上不会有危险。中元节放河灯,今天人不知道,也不容易想象那个场面,极为壮观,整个北海、什刹海都是星罗棋布。但是两边不一样,北海这边基本上是佛事,什刹海那边很多是道家的法事,为什么呢?什刹海地安门那儿有一个庙,今天重新修复了,叫做火德真君庙,老百姓叫火神庙。火神庙的后面就是临着什刹海,什刹海那边没有法船,但是有道士做法事,有吹吹打打的响器,也放河灯,所以什刹海放的河灯基本上是街上买的,也有很多是火德真君庙放出来的。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再看到放河灯的,直到2008年的中元节,我在湖南凤凰古城里,才看到沱江放河灯的景象,不禁也买了两盏河灯放了。
 
中秋拜月与重阳登高
 
配图
 
再过不久就是中秋节了,这是一年中第二个大节日。中秋节今天有人把它叫做月饼节,真是大煞风景,只剩下月饼了,实际上中秋有很多很多的活动。过去中秋节也要摆供,祭天地,祭祖先,同时女子要拜月,也有供兔儿爷的。《四世同堂》里边,就连沦陷敌伪时期,老百姓也要过中秋节,祁家老太爷带着小孙子在街上买兔儿爷。护国寺、隆福寺这些庙会上都开始卖兔儿爷、兔儿奶奶,所有饽饽铺卖月饼。此外,中秋还要喝桂花酒。
 
中秋拜月的旧俗仅限于妇女,那时每到中秋,都要到香蜡铺中请一张拜月光神码儿,那神码儿是木刻套色水印的,分为上下两截,上半截印的是太阴星君,下半截印的是月公和兔儿爷。一到晚上,在中庭摆上供桌,用秫秸将月光神码糊上,插在供桌后面。案子上摆月饼、瓜果和香烛,花瓶里分别插上鸡冠花和带枝的毛豆,女人们依次叩拜许愿。如果是星明月朗,桂子飘香,更会富有中秋节的味道。
 
九月,最重要的就是九月初九重阳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重阳很重要的一个东西,茱萸就是吴茱萸,是南方的一种花,身上要佩戴吴茱萸。另外,这个时候菊花盛开,有钱一点的人家会培养一点好品种,如柳线垂金等,整个院子里都摆上菊花。重阳一般来说要赏菊登高,不管你是做官的做生意的,老百姓都是希望生活节节高。北京没有那么多登高的地方,景山是制高点,但景山公园菊花开得比较晚,那个时候没有去景山的。一般来说登高在哪儿呢?清末民初的时候,登高一般在南城的天宁寺,天宁寺地势比较高,可以俯瞰北京。还有的去陶然亭的,陶然亭也是登高的地方,所谓“与君一醉一陶然”。
 
重阳节吃的东西主要是花糕,普通的花糕就是蒸的饼,两三层,中间加上枣,上面插红红绿绿的小旗帜,为的是上供用。北京有名的饽饽铺(点心铺)比如说八条的瑞芳斋、前门外的正明斋、东四的聚庆斋都做优质的花糕,酥皮枣泥馅两三块儿一叠,中间加上青梅、瓜条、山楂、葡萄干,现在传统点心铺还卖重阳一季。花糕一般一进入阴历九月就开始卖,卖到大概九月十一、十二就没了。
 
到了十月初一叫做寒衣节,就是给先人送寒衣,今天还有,经常斯时见到街上满街烧纸、烧衣包,现在就是烧纸送钱了,衣裳大概都到阴间成衣铺买去了。从前都是拿纸糊成的衣服裤子,糊成若干以后,外头拿一个纸包包上,这叫衣包。也有在这个时候上坟的,什么人上坟?新丧,不是新丧一般十月初一不上坟。这是阴历十月,阴历十一月比较消停,但有冬至节。冬至古代是个大节,几乎等同过年。但近代降等了,北方不大过,南方比较重视。接着就进入腊月了,过了年节,一年又周而复始。
 
实际上节日的内容一直在变,这百年节日的风俗跟清代不太一样,清代与唐代、宋代也不完全一样,民俗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加入了不同时代的内容。为什么今天很多节日习俗消失了呢?客观上讲,因为这些节日基本上产生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东西你愣是放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里面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个时候节日的繁华,不是今天我们能想象的,但是那种繁华在今天也没有办法恢复,只能是“可待成追忆”了。

关键词:就是,河灯,清明,中秋

责任编辑:霍文龙
赵王集团30周年共襄盛举
2016年12月23日,河北赵王集团有限公司在赵国美食城隆重举行“赵王集团30周年‘赵王情·影视梦’颁奖盛典”。邯郸市文联、市影视家协会编剧导演艺术委员会、各影视传媒公司等受邀嘉宾和“赵王集团·情系邯郸30周年书画摄影诗词联文大赛”的组委会成员、获奖作者及赵王集团高中层领导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活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