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尔山现罕见“契丹大字摩崖题记”
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25日电(记者 李爱平)25日晚,中国岩画学会会员、大兴安岭岩画发现与研究学者崔越领最近其在阿尔山寻找岩画时,在一崖壁发现一处墨书“文字”,墨书五处,有字二百个左右,经久浮尘覆盖,大部分漫漶,有一处依稀可见竖排五行约三十字,其中有十余个字笔画清楚,有类似汉字的偏旁结构,但一字不识。后经专家鉴定,这一文化遗址应是“事件记志” 崔越领在致电本社记者时介绍,经他请内蒙古大学吴英喆、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内蒙古博物院安丽研究员对图片进行辨认、研究、分析,确认为:《契丹大字摩崖题记》。第一行可辨认出:****五月十*日于;第二行可辨认出一:国;第三行可辨认出一:志。可以确认的是为一明显的“事件记志”。这一文化遗址还有待于进一步考究破解。 契丹大字创制于公元920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由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参照汉字创制的,有三千余字。 据崔越领称,由于彷照和子合成的方块字,笔划繁复,特别难辨。直至金章宗明昌二年颁发诏令废除契丹字方正式退出历史,元、清时代,契丹文消失在历史长河,直至上世纪初才有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学者开始研究,但能够破解的数量有限。 据悉, 以往发现的契丹大字,大多是墓葬刻写,在旷野中发现墨写《契丹大字摩崖题记》尚属首次。何况,在辽代的北方兴安岭原野中用笔、墨记事也是难得的,更显史料的珍贵。 阿尔山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有多处地名为历史存音,如,阿尔山原名—哈伦阿尔山,为蒙古语音译,语意为:热的神泉;伊尔施为满语,意为:驿站,表明该地区古代为交通要到。 崔越领今年在阿尔山陆续发现驯化马岩画、契丹文摩崖题记等文化遗址,证明这一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解读这些珍贵的史料,对研究这一地区乃至中国北方民族史、人类学有着重要学术价值。(完) |
关键词:阿尔山,摩崖,契丹文,题记,契丹字,内蒙古大学,岩画,文化遗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