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10-3115633  15373823576
县区:武安 | 涉县 | 永年 | 魏县 | 大名 | 邱县 | 馆陶 | 临漳 | 成安 | 峰峰 | 磁县 | 肥乡 | 鸡泽 | 广平 | 曲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邯郸频道>>记者推荐

华冶精神的形成和提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任宝亭 2014-08-14 16:23: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华冶成立四十年间,在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也可以说是有一值得载入史册的重要一页,这就是华冶精神的提出和形成。

  “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务实创新,争创一流",这十六个字的华冶精神,对每个华冶人来说都耳熟能详,尽管后来随着中冶统一企业理念、标识,这十六个字不再冠以”华冶精神”来提了,但这一精神已在华冶人心中生根,成为华冶特有的企业文化。

  回忆当年提出这一精神的过程和情景,我感到恍如昨日,但掐指算来,已有二十八个年头了。

  一、华冶精神的提出

  1986年,中国华冶(当时的全称是:冶金工业部华北冶金矿山建设公司)要筹备召开第二次党代会。这是由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所规定了的,“基层党的代表大会每三年一届”,那时华冶党委恰逢届满,到了换届时刻。

  企业党代会是公司的一件大事,是一次十分重大的政治活动,公司十分重视,再加上新的年轻化的领导班子,即何建昌任经理、常青任党委书记的领导班子上任刚一年后的第一次党的大会,因此对这次会议又有了一层特别的意义。

  我当时主持公司党委办公室全面工作,会议的重要文件,即党代会报告的起草任务就落在了时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字功夫很深的洪景森先生和我身上。但未等到开会时,洪景森先生就因落实政策而回到刚刚恢复的《冶金报》社工作了。

  在报告起草之前,我们先听取了党委书记常青的总体构思和基本框架,在杨志清副书记的组织下,经过几天的思考、酝酿后,并多次向常青书记和何建昌经理汇报、沟通,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通过多次研究、反复,在公司党委主要领导层间形成了借党代会之机,确立和提出公司企业精神的想法。

  这在当时,还是比较新鲜的一种策划,当然后来若干年,大部分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企业精神,人们已不足为奇。尽管那时较新,这一想法还是立即得到班子全体成员的一致认可,确立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的一个具有新意的重要内容,按照当下的说法可以叫做一个亮点。

  想法很好,但要形成文字则不那么容易,它应当是以往的实践进行总结、研究、提炼、概括、升华的一个过程。这一精神至少要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符合企业特点和企业长期形成的文化特质;二是要为企业领导班子和广大员工所认可;三是要能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精神指导和政治追求。

  这样,我们不得不回望华冶成立十二年来的经历和路程,从历史的印迹中窥探其文化特性。我们公司职工在过去的十二年里,餐风露宿,转战南北,在荒山野岭上建起了一座座矿山、一条条矿井、一片片厂房、一栋栋高楼。我们的队伍就是在这样的长期实践中磨练出了一种哪里需要哪里去的作风;一种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风格;一种敢于挑战自我、不断学习创新的韧劲;一种不甘落后、站在排头不让的气概。这就是我们企业和员工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个性、特点和风貌。

  概括、凝缩以上精神成果,就是我们所要的企业精神。经过多少次的推敲、斟酌、反复,最后定格在“艰苦奋斗、、务实创新、勇于拼搏·争创一流”这16个字上。

  二、华冶精神的形成和内涵

  1986年12月26日,中国华北冶金矿山建设公司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华冶招待所会议厅拉开序幕,常青同志代表党委作了党代会报告。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这四句十六字的企业精神,由于公司当时简称“矿建”,所以这一企业精神被称作“矿建精神”。此言一出,立即在代表们中引起热烈反应,在讨论和会议间隙时,大家都热议这一话题,纷纷表示赞成和肯定。

  首句,艰苦奋斗,是基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华冶是一个施工企业,又是以矿山建设起家、以矿山建设为主业的,并且四处流动,居无定所,因此这一行当决定了艰苦是其职业特点。以后即使施工条件、装备条件和现场生活条件改善了,但相对于其他行业则永远是艰苦的,因此,这必须作为一个特点鲜明提出。

  但在酝酿过程中,我作为主要笔者之一,主张把“四海为家”作为一句写进去。因为当时公司已在全国各地流动施工,那时我们的队伍已分布在十一个省、市、自治区,这与工厂企业、矿山企业和邯郸当地的建筑企业就有了很大的区别,这恰恰是我们的独特之处,也是可贵之处。展望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一特点不仅不会改变,反而会愈来愈突出。大家认为我的意见有道理,在开始的稿子里写了进去,但最终统一在“艰苦奋斗面比较宽,四海为家体现的是艰苦,艰苦也就包含了四海为家”的认识上。因此,领衔一句就确定为艰苦奋斗了。

  次句,务实创新,这既是管理企业的基本作风,也是当时推进改革开放叫得很响亮的一句口号,华冶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勇于拼搏,应当是华冶的又一个特点。当时,邯邢基地停缓建,最后一个计划分配的西石门铁矿建设任务也于1985年建成交付,这种情况下,华冶率先走向市场,最偏远的青海锡铁山、甘肃镜铁山、西藏山南等地我们敢去,最难干的涌水、塌方、高层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我们敢干。当时职工戏称“矿建除了不敢造原子弹什么都可以干,而且越是没干过的越是能干好。”虽是笑话,但却反映了我公司职工们的一种不畏艰难、拼搏奉献的群体内在意识。

  末句,争创一流,是华冶始终盯着的一个目标、一种追求。在当时以至现在,华冶始终是全国业内公认的矿山建设一流队伍,至今仍然保持着金属矿山独头掘进月进尺、多头掘进月进尺和竖井月成井的全国最高纪录。在冶金、电力、化工、路桥、大型公建等专业施工中,华冶人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以马万水工程队为代表的“手把红旗不放,站在排头不让”的英雄气概,正是华冶人的一大特质。“争创一流”这一句具有着目标性、导向性,是十六字华冶精神的结尾,也是十六字华冶精神的落脚点。

  这十六个字的华冶精神是我们长期实践的结晶,是我公司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我公司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养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它在过去的实践中形成,既凝聚着华冶人的血汗、智慧,也是此后华冶人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党代会之后,在全公司展开了大力宣传和弘扬华冶精神的活动,在企业的发展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精神动力,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了推动和保证作用。在1986年,华冶的全年总产值为6000万元,人均年劳动生产率3692元,利润490万元。在何建昌、常青为代表的那一届领导班子,和以孟庆林为董事长及党委书记、赵世民为总经理、后来周志军为总经理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不断获得新的进步和业绩,到2013年,我公司全年总收入已达80多亿元,人均年劳动生产率180多万元,利润3.3亿元,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变化,一切都今非昔比了。

  三、十六个字的现实意义

  1998年,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正式撤销了,以原冶金部建设司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冶金建设集团。一直到2006年,也就是华冶精神提出整整二十年之后,中冶集团提出统一企业标识、统一企业精神、统一企业理念等,要求用刚刚确定的“敬业、忠诚、团结、进取”的中冶企业精神替代华冶精神。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这种统一企业文化的要求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所必须的。

  但是,一个拥有几十个子公司、几十万人马的企业集团,其子公司之间的文化有的相近,有的则有不小的差别。以矿山建设起家的华冶与其它冶建企业相比就有不少不同之处,其建立、形成和发展历程比较独特,因而产生的文化印迹也是不一样的。

  华冶在当时是央企中唯一一家从事黑色金属矿山建设的企业,其艰苦程度应当是别的企业所没有经历过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宝冶公司组织一大批干部千里迢迢来邯郸学习华冶。学华冶学什么?当时宝冶公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优于华冶,是整个冶建企业的排头老大,可他们偏偏认准了华冶,就学华冶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作风。他们学习回去不久,时任宝冶党委办公室主任的徐立平同志给我来信,写到“目前宝冶上上下下正在掀起一个学习华冶的热潮,你们艰苦奋斗的作风确实让我们感动……”,读了此信后,我颇有感触,连夜写下了《有感于宝冶学华冶》一文,发表在1997年11月10日的《中国华冶报》头版上。文中强调,“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的一个突出的政治优势”,“一定要永远爱惜,永远坚持,并不断去发扬光大”。

  有一年我到重庆去参加全国冶建系统的一个会议,返程时我坚持要订购火车票,而火车票又不好买,但其他单位都要飞机票,或者要船票。他们不理解我为何一定要乘坐既费时又费力又不好购票的火车。其实我们自己都知道,就是为了省钱,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有这样的自觉性。这大概就是企业文化使然,这大概就是艰苦奋斗作为华冶一种文化存在的生命力的体现。

  华冶提出“矿建精神”六年后,1991年公司展开马万水精神的研讨和确定,因马万水分公司当时还是工程队,是第二井巷工程公司下属的工程队、车间一级的建制,故以原第二井巷工程公司为东道主,在四、五月份两个月间,召开了多次研讨会议,中国冶金政研会常务副会长、原马万水工程队队长、冶金部副部长马明也赶来参加讨论,许多专家、老工人、老队员、历届老队长都参与了意见。当时我们想在内容及文字上力求不与华冶精神重复,但最后各方意见还是高度一致地同意把“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作为马万水精神的内核写进去。这实在是华冶和马万水这支队伍的特质所决定的,是它的精髓所在,让你绕不过去。

  因此,我至今仍然感到,在中冶的统一企业理念下,“艰苦奋斗、务实创新、勇于拼搏、争创一流”十六个字不再以“华冶精神”面目出现了,但作为一种企业的文化、一种企业的精气神却不能丢,永远不能丢!

  丢了它,就失去了我们的魂;丢了它,就失去了我们的软实力。

  历史在变迁,企业在发展。几十年过去了,华冶的员工中,70后、80后已经和正在成为企业的主体和骨干,以刘玉军同志为董事长的新的领导班子也已接过了华冶的大旗。当前,华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既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不少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新人、新形势下,华冶更需要秉持“艰苦奋斗、务实创新、勇于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去抓住机遇,战胜困难,励精图治,赢得发展。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十六个字的精神概念也必然会、也应当要与时俱进,要与企业的战略相配合,要与正在进行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要与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相适应,这就需要赋予其新的现实的内容。但我们必须明确,以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华冶文化,其基本内核是不会改变的,是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就像一个人的DNA是不可能改变的一样。

  相反,对于这一文化基因,我们应当一代一代地去续写、去传承、去弘扬,使之在继承中得到发展、在弘扬中得以升华,使之在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地产生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二零一四年五月三十一日于汲古斋(任宝亭)

关键词:精神,企业,公司

责任编辑:郑风莉
赵王集团30周年共襄盛举
2016年12月23日,河北赵王集团有限公司在赵国美食城隆重举行“赵王集团30周年‘赵王情·影视梦’颁奖盛典”。邯郸市文联、市影视家协会编剧导演艺术委员会、各影视传媒公司等受邀嘉宾和“赵王集团·情系邯郸30周年书画摄影诗词联文大赛”的组委会成员、获奖作者及赵王集团高中层领导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活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