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支点撬动泉马“海丝”交流
本报讯(本报特派记者彭斌)在“海丝”建设语境下,作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丝”起点城市的泉州,该如何更好地加强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近日,记者联系采访了马来西亚知名学者、祖籍泉州安溪的胡逸山博士。他对泉州与马来西亚之间建设“海丝”有着独到的看法和建议。 多元文化是泉州亮点 胡逸山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三代华人。曾担任马来西亚总理政治秘书,目前是联合国顾问、大学讲师、研究学者。 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与之相伴随,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多文化在泉州广泛传播。目前,泉州仍保留着诸多文化遗迹,如圣墓、清净寺、开元寺等。 “2011年8月,我有幸第一次踏上故土,前往泉州省亲。”胡逸山说,泉州城市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他耳目一新。“我参观过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好几个地方,对泉州独特的多元文化印象尤其深刻。”胡逸山表示,在“海丝”建设中,泉州不仅要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同时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教育为媒推动泉马交流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以外,华文教育开展得最好的国家。目前,全马有华文小学1200余所,华文独立中学60所,华文大学3所,有着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教育是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良好载体。”胡逸山表示,由于马来西亚泉籍华人较多,两地可从教育入手,强化泉马之间的文化交流。“我曾率领我母校"马来西亚建国中学"的师生们到泉州参访取经,并与泉州培元中学进行了多样的文化交流,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胡逸山建议,泉州有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华侨大学,可以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或者学习中心;同时,马来西亚的广大华校也可在泉州设立分校,从而让两地的学生能有更多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文化交流有利于泉马间构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人文环境,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有利条件。”胡逸山说。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