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南关申家饸饹,是梨乡魏县历史悠久的一道名食。《魏县志》记载,隋代已开始出现在摊点上,为梨乡三宝(煎饼、饸饹、豆腐脑)之一。它色艳味浓,肥香不腻,是请客宴友的上等佳肴。饸饹面以精细荞麦面、小米面、豆面为主,加一些榆皮面,以一定的比例配制并加水和好后,用专用的木制饸饹床挤压而成。饸饹卤由鲜猪肉或羊肉或牛肉酱炒而成,存三年、过三夏而不变色、不变味。申家饸饹由于其独特的加工工艺,被梨乡人称为“洘汤饸饹”,其意为“面起汤随,面落卤现”。
《魏县志》记载,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喜食申家饸饹,每经魏县必品尝这一美味,并对此美味连连称赞。
《魏县志》和《魏县文史资料》第一辑记载:民国35年,国际救济总会三人小组来魏,县长白佩衍曾用饸饹宴请客人,客人赞不绝口。
据魏县健在的老干部回忆,1966年周总理视察魏县时,当时的县委领导专门向周总理介绍了魏县地方特产——南关申家饸饹,曾请周总理品尝。周总理品尝后也十分赞赏。
饸饹,《新华词典》上解释,也叫河漏,是北方一种面食。饸饹面大多由荞麦面、小米面、榆皮面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荞麦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有种植。荞麦是唯一的参科谷物,据史书记载:荞麦食品曾是秦、汉、唐三朝帝王寻求长生不老的必食之物。王桢《农书•荞麦》有这样的记述:“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脆中有韧,刚中带柔。”秦始皇称其有“仙丹之灵气、老参之功力。”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将荞麦带到了东瀛岛国。至今日、韩两国,吃荞麦食品仍是当地人得以健康长寿的一大秘诀。《本草纲目》、《古今荞麦验万集》对荞麦的医疗功效都做过很多论述。荞麦分甜荞和苦荞两个栽培品种。现代医学家发现,荞麦食品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平衡起着极好的调节作用,这是因为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身的多功能粮种。荞麦含蛋白质11.9%,脂肪2.4%,碳水化合物72%,维生素高于小麦、大米。荞麦的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尤其富含赖氨酸。荞麦含有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它具有降低血脂,改变胆固醇中脂肪酸的类型和促进酶的催化作用。荞麦含有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钙、铁、锌、镁、硒等13种微量元素,并含有叶绿素、苦味素、纤维素和齐全的B族维生素,尤其富含烟酸和芦丁。芦丁是其它粮食作物不含有的成分,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并预防微血管脆性出血的有效药物。经常食用荞麦食品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大有好处,还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智能发育。许多专家呼吁多食一些杂粮,尤其多食一些荞麦食品,以此降低现代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