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三十年绘就综合交通大动脉
支脉要道 保城乡间“路路畅通” 从1987年从事工作以来,50岁的于春芳已经在交通局工作了近30个年头,重拾记忆,于春芳感慨地告诉记者,沿海开放的30年,秦皇岛的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公路建设让秦皇岛的广大城乡“阡陌变交通”。 “30年前,我市城乡交通基础十分单薄,道路基本都是沙石路面,硬化路面很少见,全市一年用于城乡交通道路建设的资金不足300万。”于春芳说。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乡村百姓常常挂在嘴边俗语; “要致富,先修路!”这也是县区喊了多年的口号; “出门就是山,抬头就见坡,啥时有条宽敞路,通到咱这沟,修到咱这坡?”青龙山区的农民总是盼望有条通畅路修到家门口。 沿海开放初期,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不足14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最高等级为二级公路,全市有近70%的乡镇不通油路。 沿海开放的30年里,秦皇岛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把公路建设列为交通发展的工作重点,公路建设进程大幅提速,建设资金投入逐年成倍增长,公路等级、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逐年提高。 沿海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2年间,秦皇岛先后投资20多亿元用于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道等公路新建、扩建和改建,完成了秦青公路、滨海大道、承秦公路等十几条高等级公路的建设。 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里,秦皇岛先后于2004年实现乡乡通油路、2005年实现村村通公路、2007年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92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7年至2011年,为实现普通干线公路网“四纵、六横、十四条线”的布局网络,全市又相继完成了昌黎南、抚宁连接线、蛇刘线、国道205线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改线段等17项干线公路新改建工程,有效改善了我市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目前,秦皇岛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620公里,与全省路网密度83.6公里/百平方公里相比,秦皇岛的路网密度为110.3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路网密度近32%。
|
关键词:交通,秦皇岛,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