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国产剧市场贪腐乱象频出 或拉低行业水平
据2014电视剧制播年会披露,虚高的电视剧产能和堪忧的质量,让业内人士颇感焦虑。循业内0.5%收视率及格线之标准,去年竟有75%的电视剧“挂科”。好剧难觅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有人认为,去年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称得上是“大作品”。尽管国产剧播出体量较2012年有大幅度增加,但收视率却持续疲软并明显下降,网络点击率也较2012年有较大幅度回落。以至于不少媒体、从业者、观众都表示:2013“无剧可看”。 尽管去年国产电视剧产量比前年减少11%,被业界解读为播出平台趋于饱和之后的理性回归,但自2000年国产剧年产突破万集以后,每年都以千集以上数量增长,直至2012年的1.7万集!这个数字,是同年美国电视剧产量的4倍左右,而每年我国电视剧总消费量不过7000集左右,产能严重过剩,浪费十分惊人。去年虽然减少了2000集,但总量依旧太多,造成大量废品,数千集无法播出不说,播出的不少也是“炮灰”。 回望去年电视荧屏,尽管大剧狂堆,但观众却无剧可看,更遑论有剧走红。这显然是个大大的悖论,以致网友连吐槽的兴趣也没了,于是“后剧荒”时代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提前到来。 去年本应是大剧井喷之年,可一路数过来,除《楚汉传奇》外,《新编辑部故事》、《赵氏孤儿案》、《乱世三义》、《火线三兄弟》,这些备受期待的大制作剧,却意想不到地寂寞收场。电视剧收视率尴尬之态赤裸裸地呈现在所有目击者面前。据CSM城市网调查数据,连被评为优秀作品的《楚汉传奇》,平均收视率也只有0.85,《火线三兄弟》平均收视率0.80,《新编辑部故事》和《大宅门1912》更惨,平均收视率分别只有0.69和0.73。看来,连大导演郑晓龙和郭宝昌,也难以逆转电视剧收视之颓势。 2013年电视剧有一个致命弊端:越拍越长。那些比赛看谁更冗长的电视剧,能让人记住的,唯有偶像剧里几抹鲜艳的薄衫。如果说,前几年的全民观看约等于全民吐槽,2013年却是全民缄口——人们连吐槽的兴趣也没了。电视剧走背字的例子多多,《新编辑部故事》是其中之一。老版《编辑部的故事》赢在时隔20年仍然能感受其幽默,葛优和吕丽萍的对白现在看依然辛辣有趣,而《新编辑部故事》先天不足地输在剧本,生搬硬套的笑料加上夸张不实的表演,让这部“翻新”之作成为“翻船”之作。其他如《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大宅门1912》、《美人无泪》、《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花非花雾非雾》、《天天有喜》等,更因为匮乏原创、翻新乏力、狗尾续貂等原因味同嚼蜡,看点难寻。 造成上述状况的显在原因,乃是视频网站圈走了观众,影视公司啃老本,制播方与受众间的巨大落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电视剧界各种稀奇古怪的现状。其中,视频网站的冲击是个“新敌情”,委实不可小觑,它狠狠地挖走、分流了相当多的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观众。此外,影视公司也不得不为早两年“热钱”涌入带来的粗制滥造风买单,这导致2013年好剧难现和收视率持续滑坡的严重后果。 电视剧没有质量,数量只是一堆泡沫,毫无价值,最终只能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电视剧的质量整体偏差,这是导致收视率持续滑坡的致命原因。放眼国内荧屏,那些热闹喧哗的电视剧,大都匮乏原创,跟风复制。创作者、制作者在剧情上竭力模仿热播美剧、韩剧等等;为了快速完成资金流动,实现利润最大化,电视剧制作方粗制滥造,加长注水,闭门造车,某些编剧在制片人的诱惑和压力之下,不再写自己有感而发的生活积累,公然违背基本创作规律,抛弃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立场,在金钱利诱之下,狂欢于戏说,陶醉于翻新,恣意于狗血,垂青于滥情。于是我们看到,荧屏上雷剧横行,正剧注水;喜剧低俗,悲剧荒唐;家庭剧闹心,爱情剧暧昧。凡此种种,用观众审美层级更替和娱乐消费转移等,恐怕都不能自圆其说。 更有甚者,国产电视剧质量差、收视差、口碑差乃另有原因。网易娱乐采访诸多业内人士发现,国产剧市场中制作、交易环节,存在五花八门的贪腐乱象。这也许才是导致“无剧可看”或“剧荒”的真正幕后黑手。电视业存在的大量违法违规操作导致的恶果,推高了演员片酬致使电视剧投资风险加大;是影视购销中的贪污与腐败让收视市场陷入恶性竞争;更是收视率造假让制作机构失去风向标。难怪众多电视剧生产大户都对电视剧市场表示灰心,看来要扭转国产电视剧的颓势,非动大手术不可!(周思明) |
关键词:国产,电视剧,收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