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下的邯郸定位
“邯郸要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北部门户城市的战略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交通,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社会事业发展,做好极化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这篇大文章,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之路,实现邯郸伟大复兴。”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张学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介绍,按照3月26日河北省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邯郸被明确定位为“极化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协调、产业转移、社会事业等若干推进组,统筹协调对接京津、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事项。 抓住机遇乘势而为 “邯郸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机遇大于挑战。”市发改委副主任吴连军告诉记者,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首都经济圈成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的先行区。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邯郸作为冀中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并提出把冀南新区建设作为河北省三大重点发展地区之一,为邯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平台。 首都经济圈是探索顶层设计的重点地区。此次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为邯郸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开放,积极探索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和增强经济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邯郸是老工业城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伴随了许多年。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对邯郸来讲,可以承接北京、天津的高新技术企业,迎来一批“高端、高质、高效”的新三高企业。 吴连军说,虽然在省内,邯郸距离京津最远,但承接工业企业转移的半径比较合理。按照经济规律和首都的功能定位,100公里半径以内应该重点转移服务业,装备制造等工业企业应转移到400公里左右,以避免今天转近了明天还要转。邯郸虽然在接受京津辐射方面能级较低,但处在中原经济区中心,只要用足用好这两大国家战略,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实现顺势“隆起”。 地处河北南端、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处于边缘地位的邯郸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张学频说,我市是首都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和山东蓝色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在资源、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方面,有较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外部投资的理想之地。 多年来,我市致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打造交通立体化,为极化中心城市地位奠定了坚实的设施基础。目前,邯郸已经形成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和空港通航的“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分工合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加快推进城镇化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体化,既是邯郸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基本条件,也是邯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城镇化办公室主任齐祥太说,我市主动对接北京,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合理配置人口分布,将距主城区3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县(市、区)纳入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了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的“1+8”组团式都市区。 为实现城市扩容提质,我市依托高铁东站等区域性基础设施,逐步向东发展,加快推进邯郸东区建设,建成科技中心、体育中心、传媒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推进一批地域文化元素鲜明的标志性工程,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贸、高铁配套、高品质住宅“四高”产业,力争“五年成形、十年成城”,建成设施完善、现代时尚、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兴核心城区。 齐祥太说,县城和建制镇的融入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点。我市将培育一批特色城镇,推进小城镇扩容升级,形成中心城市、特色县城、新市镇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强化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致力打造吸纳就业、带动县域发展的中小城市群。加快建制镇向新生市镇梯次发展,打造人气更旺、商气更浓、经济发展更有活力的特色小城镇,形成以县城镇为龙头,以中心镇、新市镇为节点,方便群众进城生产生活的小城镇体系。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市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快实施邯郸第四期城市发展规划,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壮大城市发展实力,吸纳更多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凝聚力。 建设现代化交通网络 京津冀之间不同等级纵横交错的公路犹如人体一根根血脉,繁忙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着血液。虽然近年来我市公路建设成绩突出,但路网密度、高等级路面比例均低于京津和河北省许多地区,差距很大。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系统必须先导先行。 记者从我市驻北京联络处了解到,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商定,抓紧建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协调机制,研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一张图”,抓好北京大外环、北京新机场建设,打通“断头路”,完善公路网、铁路网、公交网,建设港口群,完善机场体系等工作。这意味着三地交通规划将跳出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制约,展开“陆海空”全方位对接。 据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京津冀三省市的地方政府和铁路局官员密集察看和督导当地重点铁路建设进度。张唐铁路、邯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多条线路加速建设,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城市进入北京和天津的“1小时都市圈”。 “交通一体化是城市一体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各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都紧紧抓住了中央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信号,都希望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作为。”业内专家建议,我市应该主动对接京津,重点谋划和推进高速公路、机场、综合客运枢纽、省际重点干线公路建设,着力构建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快速发达的京津冀交通网络,推动城市群建设,加快京津冀地区的人流、物流,实现京津冀地区的衔接和联动,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 目前,我市已形成石武客运专线和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邯长、邯济铁路东出西联的铁路客、货运网络架构,成为沟通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的“黄金走廊”。京港澳、青兰、大广高速公路和107、106、309国道形成多个“十”字交叉。邯郸机场通航以来,先后开通了邯郸到上海、天津、重庆等13条航线。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拉近了我市与京津地区的时空距离。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加紧谋划建设一批新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交通项目。邯黄铁路复线和石(家庄)林(州)高速公路,邯郸-石家庄-北京、天津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邯郸-武安和邯郸-峰峰城市轨道交通,长治-邯郸-济南城际铁路,邢台-邯郸-安阳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机场三期扩建正在谋划建设中。同时,我市积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有步骤推进邯郸与珠三角、长三角及热门旅游目的地航线,申请邯郸机场临时国际口岸功能,探索国际包机业务;打造邯郸空港经济区,将邯郸航空经济区打造为京津两地的飞机组装、飞行员培训、飞机试飞等航空业务基地,吸引部分京津产业向邯郸转移。 推进公共资源区域内共建共享 据了解,京津冀都市圈面积21万平方公里左右,公共资源差距很大,比如教育资源方面,目前全国211所重点大学中,北京占据24所,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天津有3所高校入列,河北只有1所;医疗资源方面,全国百名最佳医院中北京独占26个,天津只有3个,河北则没有医院入列。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限于产业、经济,还将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在区域内的共建共享。 市卫生局局长周海平谈到,就邯郸而言,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京津优质资源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区域深度合作。通过在邯郸设立分支机构等形式,加强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形成四省交界的公共服务高地,提升城市的区域影响力。 周海平说,近几年,邯郸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几大三甲医院在四省交界区域名声鹊起。但目前本市就医资源向大城市流动的现象还很普遍,发展存在短板。而京津地区有十分丰富的高端医疗资源,如先进设备、权威专家、高水平人才等。为此,我们应该主动作为、抢占先机,积极引进京津优势医疗资源,将邯郸打造成为四省交界区域医疗中心。 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还将为邯郸带来丰厚的旅游资源。近日,来自北京、东北的旅游专列陆续抵达我市,这是继去年北京、天津及周边 省市的旅游大巴团、专列团、包机团、韩国登山团纷至沓来之后的又一次旅游井喷。邯郸美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走进邯郸,赏风景、尝美食、品文化。 随着交通更加便捷,邯郸作为京津后花园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旅游业不只是发展经济、招商引资的需要,还应当是提高当地人生活质量、改善当地人生活方式的重要方式。”市旅游局局长苑清民说,旅游思维必须要有大的转变,旅游景区不只是吸引外地人来游览,更应成为本地人的休闲场所和风景后花园。 近年来,我市旅游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可供游览的旅游景点从当初的京娘湖、响堂寺等寥寥几家,发展到现在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长寿村、古石龙、朝阳沟等几十处,其中A级以上景区就达26家。 去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旅游惠民一卡通”让利于民,销售“一卡通”5万余张,景区游客数量增长30%。 最近,我市旅游抓住京津冀一体的机遇,对准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旅游人口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开通了“邯郸号”北京-邯郸旅游专列。同时,投资600万元,与北京铁路局合作,组建全国第一组“叮当车”。“叮当车”将通过浓浓的邯郸味装饰,让更多的京津人士通过旅游爱上邯郸。 促进承接产业转型升级 “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加快产业与京津地区的融合,将既有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和产业链招商的重点空间。”吴连军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围绕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着力实施“对接央企”战略,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了中船重工邯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日,我市就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等事项,到国家发改委、北京市进行接洽联系对接。 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处长武福幸说,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是我市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良好契机。要抓住京津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围绕鸡泽铸造、成安制管、广平建材、馆陶化工和轴承等产业,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据介绍,我市位于首都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山东蓝色经济区和晋冀鲁豫四省的交汇处,经济总量位居中原经济区30市中第二位、河北省11市中第三位。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都提出将邯郸建设成为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 通过这次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机会,我市要加快发展邯郸冀南新区、经济开发区、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和邯郸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等重大产业支撑平台,推动邯郸快速“隆起”。 据了解,邯郸冀南新区经是河北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批准成立的继曹妃甸、渤海新区之后的第三增长极,被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定位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对首都经济圈南部区域产业整体提升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邯郸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园区之一,建有国家火炬计划邯郸新材料基地等6个国家级发展平台,形成了以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3年7月18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和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到天铁集团考察会谈,双方就建设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达成共识,并签订《天津市河北省深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支持天铁集团调整结构、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建设”的任务。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成为京冀津区域间产业转移、要素流动、公共服务搭建发展的载体平台。 总投资200亿元建设的现代陆港物流园区定位为中原地区生产与流通综合型国际陆港物流枢纽,以黄骅港、邯黄铁路为依托,打通冀中南地区的出海通道,实现港口功能内移,使邯郸及周边地区真正成为黄骅港的重要腹地,成为河北发展沿海经济的重要新生力量。 专家“布阵”一体化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李保平教授说,极化邯郸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的途径有两种,即政府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在政府配置资源的活动中,邯郸并无优势,因此,如何更好的运用市场优势是邯郸走向极化的主要途径,也是长久之计。邯郸要成为一极,必须营造促使邯郸成为要素聚集地的氛围,打造促使要素聚集环境条件、形成产业梯度转移的“蛙跳效应”。 思想再解放,实现思想“入市”、行为“入市”,在环境上融入京津,落实梯度转移的“蛙跳效应”,即按市场规律的要求,高质量地规范政府部门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从政府部门来讲,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诚信意识、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树立环境就是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克服官本位思想。作为市场主体要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打造有利于发展的经济环境,打造优于京津的发展环境,打造适合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环境,使京津的市场主体、周边的市场主体愿意选择邯郸,愿意在邯郸发展,愿意落户邯郸。只要如此,才能营造环境竞争力,用环境增强吸引力,成为高端要素“栖息”的“良木”。 在现有资源和环境特点的条件下,注重发挥如行业、环境、地理、人口、文化等方面的现有优势和特点,相关部门推进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快构建信息平台,创造融入机会,加大融入交流机会。结合邯郸的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在做好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对能够引进的要素、单位、企业等下实功夫创造条件,增强可能性,增强信息交流与联络,建立战略关系。 必须加快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运用市场机制的开放性特点,放宽视野,着眼高端,从邯郸和京津冀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环节、多种形态灵活多样的的合作、联系、引进,通过项目、技术、人才、管理、理念的合作、交流、选择增强联系,互利双赢,互利多赢。 |
关键词:一体,京津冀,发展,邯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