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隽)9月27日下午,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就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由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闫丰琛主持,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齐海新作权威发布,介绍邯郸市近年来生态环境变化情况。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董恒利、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郭建生、邯郸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刘海望,共同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齐海新先生,请他介绍邯郸市近年来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董恒利先生,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郭建生先生,邯郸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刘海望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齐局长作介绍。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齐海新:
非常感谢主持人精心安排这次新闻发布会!
对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非常高兴向各位记者朋友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邯郸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家也都有切身感受,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邯郸历史进程中,广大记者朋友们是见证者、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邯郸故事,为建设美丽邯郸作出了你们的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邯郸市生态环境系统向记者朋友们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邯郸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举全市之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邯郸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数读十年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第一,空气质量大幅改善,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自2013年,国家实行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来,邯郸市2021年监测数据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①2013至2021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11.95下降到4.81,下降59.7%。
②PM2.5浓度由1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6微克/立方米,下降65.7%。
③PM10浓度由22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8微克/立方米,下降65.5%。
④SO2浓度由8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2微克/立方米,下降86.2%。
⑤NO2浓度由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下降47.2%。
⑥CO浓度由4.5毫克/立方米下降到1.6毫克/立方米,下降64.4%。
⑦重污染天数由98天减少到15天。
⑧优良天数由74天增加至245天。
好天占比近七成,优良天已成“主角”。
到9月26日,今年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再下降1.1%,重污染天气减少4天,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
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2013年秋冬季,PM2.5浓度多次爆表,雾霾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呼吸之患”“心肺之患”。如今,空气好了,看星星成了生活中常有的小确幸。
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退后十”,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13年,国家实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以来,我市始终在全国“后十”徘徊,最差时排名倒2,2015年排名最好,也仅为全国倒7。2021年,全市上下勠力攻坚、众志成城,决战决胜“退后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倒15;截至昨天9月26日,年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倒18,巩固提升了“退后十”成果。这在当时是很难想到,打破了重工业城市退不了“后十”的固有认识。
这个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碧水蓝天 美丽家园》,重点报道了我市十年来改善大气质量,展现了蓝天白云常在的努力与成效。大家可以看一看。
第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2021年,全市1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6.9%,超目标15.4个百分点。今年1—8月份,考核断面在增加至16个的情况下,优良比例提高至87.5%,超目标12.5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部消除劣Ⅴ类断面;上半年,国考断面水质改善率在全国338个城市中排名第9。
第三,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我们身边频频亮相,生物多样性“家谱”进一步丰富。从我办公地点科技中心窗口看去,旁边的支漳河上有成群水鸟飞翔嬉戏,走近可看到鱼翔浅底、水草摇曳,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守护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强化源头防控、分类管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双100%”,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得到充分保障。
解码十年
绿色成绩单的背后是铿锵有力的绿色足迹。
十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唤回昔日的青山绿水蓝天。
第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强化治本攻坚,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由重变轻,“53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成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强”;能源结构由黑变绿,煤炭消费总量大幅削减,东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散煤清零;运输结构由旧变新,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达到90%以上,路上行驶的绿牌新能源车越来越多。
深化污染减排,推动工业企业治理提标升级。全面开展能效对标和环保绩效“升A晋B”行动。钢铁、焦化、火电、水泥、玻璃、陶瓷等6大行业84家企业稳定实现超低排放,对砖瓦窑、碳素、石灰、铸造、岩棉、氧化锌等六个行业执行严于国标省标的“邯郸限值”。实行“一厂一策”VOCs治理,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全链条、全环节控制VOCs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加强CO长流程治理,在全国率先开展烧结机CO催化氧化试验治理。
实施系统治理,打好抑尘、治车、控煤、禁烧等组合拳。坚持有污必治、应治尽治,一个点位一个点位查,0.1微克0.1微克扣,攻坚“锱铢必较”,致广大而尽精微,厚积薄发,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求质变。
第二,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突出保源(确保饮用水绝对安全)、治污(治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污染)、消“黑”(消灭黑臭水体)。完善“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完成61个入河排污口“查、测、溯、管、治”。农村黑臭水体存量清零,动态随清。累计完成238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大力实施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还“母亲河”秀美容颜。推进全域治水,“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第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划定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严防“毒地”开发。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医疗污水点滴不漏。
非凡十年
蓝天、碧水、绿地,印证的是始终如一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这十年,从“坚决向污染宣战”,到“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路走来,有付出,有奉献,有收获。十年奋斗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
蓝天保卫战是生动写照。邯郸作为老工业基地、“2+26”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更艰巨,尤其是实现空气质量“退后十”,面临的难度、承担的压力、经受的考验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阻击战,一场负重前行的攻坚战,一场力度不减的持久战。
从2013年启动“大气十条”治理,到2018年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再到2021年,以更高标准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一条历史时间轴,记录下“拨霾见日”的蓝天奋斗路,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给大家举个事例。一个是“退后十”日调度。按照省生态环境厅部署,自去年9月16日实施日调度以来,节假日、双休日一天不停,雷打不动,昨天18:00至19:55,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系统、相关部门、有关乡镇共500人参加了日调度,反馈整改问题56个,推送问题线索203个。376天每天如此,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坚持就是胜利。
生态环境同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是共绘美丽中国长卷的执笔者,也将成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画中人。希望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关注、宣传、支持邯郸生态环保事业发展,把生态文明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感人、精彩,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新征程上,我们将锚定“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再接再厉,拼搏竞进,用奋斗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谢谢!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感谢齐局长的权威发布。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一、作为一名记者,我经常用镜头记录邯郸空气质量变化历程,我的朋友圈里也经常有人在晒蓝天白云。请问,在治理大气污染防治上,邯郸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 董恒利:
邯郸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气污染治理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动员全市上下持续奋战、攻坚突破,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以来,累计压减炼铁产能2033万吨、炼钢产能1812.6万吨、火电产能74.1万千瓦。实现4.3米及以下焦炉全市清零。整治“散乱污”企业30251家,体量全省第一。持续推进重点企业深度治理,钢铁、焦化等重点企业稳定实现超低排放,涉粉状物料行业936家企业无组织排放得到全面控制,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清洁能源改造成效显著。201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拆锅炉、拔烟囱”专项行动,累计淘汰燃煤锅炉8651台、12965蒸吨,实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2018年,成功申请成为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化取暖,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59.25万户,基本实现了农村平原地区散煤清零,西部山区洁净煤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煤矸石砖瓦窑企业淘汰退出机制,大比例退出煤矸石砖瓦窑企业,大幅度消减劣质用煤。
三是清洁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加大“公转铁”力度,强力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2018至2021年底,先后投资25.34亿元,建成9条铁路专用线,全市有铁路专用线企业由2018年11家增至20家。2013年以来,淘汰老旧机动车17.8万余辆,推广电动公交车1244辆,累计推广新能源标准车9.51万辆,机动车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清洁城市建设效果明显。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八项标准,530家建筑工地全部安装PM10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1184辆渣土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城市道路实现“双五双十”和“六无六净”标准。通过卫星遥感拍摄排查整治裸土裸地,基本实现规划二环路以内裸地动态清零。累计完成319处矿山修复治理,主城区西部的园博园、沁河郊野公园、紫山公园等连接成片,矿区厂区变景区,渣山荒山变青山,成为生态建设示范区。
二、近年来,邯郸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相对应的任务目标也逐渐加严,请问我市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如何,我市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 郭建生: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事关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和省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越来越高。2022年,我市断面数量由2020年的10个增加至16个,优良水体比例考核目标由20%提升至75%,提升了55个百分点。
1至8月份,我市16个国省考核断面中7个断面水质实现升类,14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比例为87.5%,较2020年提升27.5个百分点。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巩固和持续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圆满完成全市年度任务目标,我们今年重点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完善水污染防治考核机制。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充分利用考核的利剑, 强化流域共治,一条河流同一个考核目标。加严考核目标,扩大考核范围,改变考核方式,层层传导压力,以考促治,强化落实,确保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二是构建水污染防治合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合力治污,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河长作用,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国、省、市三级水质自动站为主,人工监测为辅,多频次多点位多方式监测,充分利用数据的技术支撑,及时预警提醒,适时调整管理方向和重点,污染追踪溯源,强化督导问效,推进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三是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是集中治理生活污水、工业聚集区污水的重要环境基础设施,是事关全市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环节。印发《邯郸市污水处理提质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利用两年时间,对全域污水处理厂实施分批分类提质增效,出水COD、BOD5、总磷和氨氮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Ⅳ类标准,并加严总氮排放限值为12mg/L,全面提升我市污水处理能效。
我市将继续深入打好碧水保护战,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坚持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城乡污水“五水共治”,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绘就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邯郸新画卷。
三、近几年,邯郸的绿水青山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许多珍稀动植物频频现身。请问,这些年,邯郸市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 刘海望:
建设美丽邯郸,核心就是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语花香”。近几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环境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形成了机制更加健全、监管更加有力、保护更加严格的自然生态保护新格局。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五个“一”。
一、实施“一书一图一读本”工作愿景,强化自然生态顶层设计。全省首创,先后谋划辑印《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管理手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图集》和《邯郸生物多样性读本》。 “一书一图一读本”明确了自然生态保护的目标任务,勾画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愿景,为管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解决突出自然生态问题提供了法律、政策支撑。
二、守住一个底线,构筑生态安全“高压线”。按照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的环境监管。对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协调督办自然资源部门按要求开展生态修复。对国家、省下发的生态保护红线疑似问题点位逐一核查甄别,逐一整改销号。对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采矿点、养殖点采取断电、停产,清空存栏、整改复绿等措施,严守生态红线物理边界,构筑生态安全带电的“高压线”。
三、用好一把利剑,深化巩固“绿盾”成果。用好自然保护区“绿盾”专项行动这把利剑,对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17年以来的所有推送点位逐一开展“举一反三回头看”,巩固了保护成效。对2021年以来新下发的点位逐一核查甄别,强势拆除保护区内违建构筑物,震慑遏制保护区私搭乱建之风。今年以来,保护区未发现新增违建问题。
四、培树一批样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检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倒逼大气、水、土等约束性指标,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协同发力,系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帮助指导复兴区、魏县、武安市等县区率先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产生了良好的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油助力。
五、着眼一个目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紧紧围绕“美丽邯郸”总目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市生态环境局发挥生物多样性牵总协调作用,定期调度总结,有力推动了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青崖寨保护区内现已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省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省级保护植物20多种。五指山、响堂山、庄子岭等原始树林经常有野猪、野兔、刺猬出没,多年久违不见的动植物物种被重新发现;永年洼、滏阳河、清漳河等水域野生大雁、白鹭、黑鹳、苍鹭、野鸭等珍稀鸟类随处可见,溢泉湖甚至出现了“十万大雁不南飞”的生态奇观。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央视频等主流媒体从不同侧面和视角对邯郸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予以宣传报道,展示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彰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邯郸担当”。
回答完毕,谢谢!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闫丰琛:
感谢3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感谢4位嘉宾的精彩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会后请和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