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巡查的胡金林。峰峰宣传部供图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武萌 通讯员 穆慧莹
沿着邯郸峰峰矿区大社镇西部的3号旅游路盘旋而上,在群山环抱的一处山坳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下有一处石头盖建的农家小院,古朴宁静,干净整洁。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手拿小喇叭和灭火工具,环视着眼前的这片群山,他就是寺后坡村老党员胡金林。
胡金林带领的队伍被评为“钢铁连”。峰峰宣传部供图
今年75岁的胡金林是土生土长的寺后坡村人。20世纪60年代,16岁的他加入了峰峰矿区林业队,成为第一批林业技术员。由于表现优异,1974年胡金林火线入党,并先后任寺后坡村党支部副书记、副村长、公社技术站技术员等职。在村任职期间,他带领村民修建了一条1700米的盘山渠,解决了村民吃水、生产队浇地的问题。1975年,他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带领村镇200余名青壮年参与跃峰渠向阳洞段修建,出色完成组织任务,被命名为“钢铁连”。
完成修渠任务后,胡金林回到大社镇,在公社的主导下建了镇里第一个石料厂,并担任厂长的职务。“大社镇拥有优越的矿山开采条件,满山的石头就是财富,能让村民致富。”胡金林说,经过几年的开采,石料厂为村镇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胡金林说,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时峰峰经济快速发展,但眼前的大山却也千疮百孔,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来,峰峰全面实施“响堂山禁采”,靠山吃山的小石料厂一朝“清空”,“三山同治”拉开了峰峰生态修复大幕。此时,胡金林也从“开山人”变成了“修山人”“守山人”。
回忆起修山过程,胡金林回忆道:“岩石上种树,太难了!由于山体陡峭,机械上不去、站不稳,只能人工把一棵棵树苗背上山,然后用钢钎、铁锤等工具凿石开穴,用砸下来的石头垒砌成鱼鳞坑,然后从石头缝里挖土填进鱼鳞坑种树。”
胡金林带领村民在山上种树。峰峰宣传部供图
“过去,开山采石是不得已的选择。现在,看着这来之不易的青山,我一定要把这片山林守好。”胡金林说道。
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就是胡金林每天起床的时间,他要从村里二道沟走到三道沟再返回,围着寺后坡村2000多亩的山地转来转去,山上的一草一木,他都熟悉又亲切。巡山过程中,他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细查看山上是否有易燃点、是否有人为破坏,对待树木,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每次这一圈走下来,就是20多里,别看他年岁大,身体硬朗得很,走起路来双脚带风,一点都不输年轻小伙子。
每年火灾高发期时,他每天至少绕着山路巡查三遍,这期间,每天早晨胡金林都会带上一天的干粮,还会背上一把柴刀一柄锄头,巡山时把枯树根杂草都清理干净。“山里的火一旦烧起来顺着风势可不得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胡金林说。
胡金林找来两个孙子一起来宣传森林防火。峰峰宣传部供图
“其实巡山主要还是巡人。”胡金林说,尤其春天以后,天气暖和起来,不少人会进山踏青,要防止有人用明火,防止乱丢垃圾。为了加强宣传,胡金林还找来了两个孙子一起出主意,拍摄了《森林防火 人人有责》的短视频,让孙子发表在短视频平台上,呼吁大家增强防火禁烧意识。
“如今政策好了,十分重视防火禁牧、封山育林,多年的巡山防火也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要报警,火大的话根据火势地形设置隔离带,然后还要搬救兵,组织人员打灭……现在村里放牧的没了,村民防火意识也提高了,山火发生也就少了。”老人欣喜地说道。
胡金林和老伴儿住在山上。峰峰宣传部供图
山里毕竟生活不便,早在20世纪80年代,村民陆续搬离山上,现只有胡金林一家人住在那里。山上没有网络,老人也不会用智能手机,唯一的信息来源是屋子里的一台电视机,早晚看一次新闻和天气预报,来计划第二天的巡山安排。
“巡山除了防火还要防水,山坡地形陡峭,持续的降雨很容易冲刷土壤。”为此,胡金林每年汛期来临前,都会背着工具上山,看着哪里土松了赶紧拿石头来加固,保持水土。
30多年坚守大山,义务防火护林,虽然条件有限,胡金林和妻子却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门口不大的菜园子里种着各种蔬菜,还养了鸡鸭和狗,这一切也让人感受到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奋斗向前的精气神。望着门口高高竖立的红旗,胡金林微笑着说:“现在环境变好了,空气也好了,我每天爬爬山,干点活,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为保护这片青山出份力,也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