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邯郸网上发布大厅

【新闻发布会】邯郸市召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韩晓寒
2021-07-22 17:40:00
分享:

  长城网7月22日讯(记者 韩晓寒)今天上午,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邯郸市民政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邯郸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生龙就邯郸市民政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做发布,邯郸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李志勇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潘富金主持。实录如下: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潘富金:

  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邯郸市民政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

  今天我们邀请到邯郸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生龙同志,就邯郸市民政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做发布。我们还邀请到邯郸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李志勇同志,他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杨局长做介绍。

  邯郸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生龙: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

  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关注关心,很高兴在这儿和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三基”建设年和“转作风、提效能、比担当、作贡献”活动,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构建“一核心、两约、三型、四社联动”的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形成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邯郸实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牢牢把握“一核心”,基层党建焕发新活力。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乡工作的基础,发挥着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今年1月,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上要求“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党建’的理念,强化政治站位和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切实提升城乡基层党建水平”。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牵住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实现党建引领与群众参与有机融合。在这次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局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隐患矛盾排查整治会、调度会、协调会等13次,化解疑难问题200余件次,组织研究起草各类换届文件12份,明确换届流程33项,全市5849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了“两委”换届,圆满实现100%换届、100%“一人兼”、100%结构优化目标,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制定修订“两约”,建立“三治融合”新体系。我们紧密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坚持“小规约撬动大治理”的思路,把推进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简称“两约”)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四个一”硬核措施,立足实际、规范有效、依法依规开展“两约”制定修订,推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体系。工作开展中,我们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广集民意、汇聚民智,全市累计60余万群众参与制定修订工作,3万余名居民代表、片区民警、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为“两约”制定修订工作组成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1万余条,让群众代表和村(居)民事务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参与到“两约”的宣传、执行、监督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人翁”地位。通过“两约”制定修订,“约”出了新风尚,“约”出了新环境,“约”出了新动能,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家风建设、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道德评议等活动;群众积极参加环境整治,遵守公约、爱护环境;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之风得到了遏制,基本形成了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局面。全省“两约”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网、河北日报头版对我市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今年我局《小“规约”撬动大“治理”——关于我市以“两约”制定修订为抓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上水平的调查》文章在《中国民政》、《河北发展》(此刊物为省委研究室、深改办主办)刊物上刊登,并作为我市《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一百例》创新经验推荐到中央、省政法委。

  三、打造“三型”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致力于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在实地观摩学习了丛台区东门外、和平北和西南庄3个社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现场召开了全市标准型、特色型、示范型“三型”社区工作推进会议,印发了《全面推进“三型”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找准“三型”社区建设定位,建设“标准型”社区,重点突出在完善软硬件配备,补齐服务功能缺项,达到统一标准化管理服务的目的;建设“特色型”社区,重点是因地制宜、因类施策,根据社区不同特点、不同形态、不同优势,达到将公益、文化、教育、法治、健康、养老等社区文化元素融入社区共同发展的目的;建设“示范性”社区,重点培树环境优美,内涵丰富,功能设施完备的统一模式,达到“可复制、可推广、能引领”的目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去年以来,我们以“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特色鲜明”为目标,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重点在社区办公场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社区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充分融入公益、文化、教育、法治、健康、养老等多种元素,着力创建“社区+”新模式,全力打造了100个“标准型、特色型、示范型”“三型”社区,实现“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社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深化提升。

  四、建立“四社联动”机制,开启社区工作新模式。积极建立完善“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以社会志愿者为依托”的“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开启社区工作新模式。一是加强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建或改扩建服务设施达到3万平方米,社区综合用房面积平均600平方米。将“法无授权不可为”落实到社区,主动为社区减负增效。截至目前,可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减少到47项,比两年前减少40%。二是培育社会组织,丰富工作载体。今年以来,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市、县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已全部建成,开展社会组织人才培训33次,培训社会组织各类人才1610人次,孵化培育社会组织53个。截至目前,我市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已达12068个(比2020年增长36%),业务范围涵盖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这些社会组织积极承接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三是培育社工队伍,加强人才保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邯郸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规范指引》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加快推进社区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序推进购买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工作,推动民政服务机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四是推进志愿服务,强化队伍建设。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了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志愿者积极参加疫情防控、老年人日间照料、关爱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文体活动、设施维护等工作,形成“邯郸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邯郸慈善孝德联合会”、“邯郸市睦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服务品牌,打造各类示范性慈善志愿项目20余个。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148.4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的15.7%。

  谢谢大家!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潘富金:

  感谢杨局长的权威发布。

  下面请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就邯郸市民政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有关问题进行提问。

  邯郸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 李志勇:

  问:一、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村(社区)“两委”换届,请问民政部门承担的职责是什么?请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答:民政部门主要负责村(社区)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的指导工作,具体来讲就是配合组织部门一起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县(市、区)依法依规进行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基本情况: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中央、省对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做出部署以后,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管换届的原则,配合市委组织部积极参与,紧扣民政工作职能,自2020年8月开始,与市委组织部共同组织了“百日预热”行动,起草印发了《邯郸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施方案》、《市民政局村(居)民自治中存在问题整治专项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村(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大会选举流程》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扎实做好“两委”换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努力做到“责任压力传到位、准备工作做到位、四类问题整到位、平稳方案抓到位、督导指导推动到位、选举质量保到位”六个到位。严格执行《村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组织法》、《河北省村委会选举办法》和《河北省居委会选举规程》的规定,坚持做到法定环节一个不少、规定程序一步不漏。精心指导和组织包括选委会产生、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工作移交等在内的各项换届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全过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截止4月底,全市5849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圆满实现100%换届、100%“一人兼”、100%实现结构优化目标。全市新一届村委委员21171人,居委委员2614人;全市50岁以下的村委主任占比62.7%,大专以上学历占比37.75%,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四方面人才占比88.5%。全市463个社区居委主任中45岁以下的主任占比75.2%,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1.36%。全市村委会换届选民参选率达到89.5%,居委会换届选民参选率达到95.51%。

  问:二、去年我们在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在我市召开了全省现场会,我想问一下:今年我们在继续发挥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是怎么推进的?

  答:为进一步发挥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持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做好执行落实“后半篇”文章,2021年,我们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逐步打造典型示范点的通知》,在全市开展逐步打造典型示范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基层社会治理、“三重四创五优化”、“三基”建设年和“转作风、提效能、比担当、作贡献”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采取形式。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方式,每个县(市、区)按照一乡镇(街道)一点要求,每个乡镇(街道)选定一个较好的村(社区)作为示范点,其他村(社区)按照相关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逐步推开。经各县(市、区)推荐,现场检查,年底前评选出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典型事例,经验得到推广。

  (二)重点内容

  1.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修订内容全面详细严格按照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民风民俗五项内容要求进行制定修订。

  2.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执行落实效果扎实有效一是基层村(社区)组织机制健全,村“两委”班子强,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基层自治水平和文明程度较高。二是村(社区)有规可依、有约可循,秩序井然。村(居)民遵纪守法意识强,违法乱纪闹事少。三是村(社区)文明新风形成,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工作扎实有效。四是村(社区)环境整治到位,人居环境优美,农村垃圾处理、改厕、“双代”绿化等工作效果显著。

  3.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施细则》内容具体。对照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内容要具体,可操作性要强,有监督机制,对遵规守约的要有激励措施,对违反规约的要有惩戒措施。

  4.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群众知晓率较高。采用多种方式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宣传,村(社区)显著位置有宣传内容,村(居)民知晓率达到95%以上。通过开展“星级农户”“文明家庭”“最美婆婆(媳妇)”等评选活动宣传表彰先进典型。

  (三)具体要求。2021年5月15日前,各县(市、区)按照创建任务要求,深入调查研究,认真遴选示范点创建单位,将确定的示范点单位名单报送市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2021年8月底前,各县(市、区)指导示范点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方案,充实示范内容,丰富形式,统筹推动示范点创建工作。市民政局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人员深入各示范点进行调研,指导示范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2021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将示范点创建工作情况及各示范点创建单位具体经验做法,书面报送市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市民政局对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收集、汇总,评选一批“全市优秀示范点”。目前,各县(市、区)遴选出260个示范点创建单位,正在结合各自实际,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充实示范内容,统筹推动示范点创建工作。

  问:三、“三型”社区建设是哪“三型”?具体情况是什么?

  答:“三型”社区是指“标准型、特色型和示范型”。“三型”社区建设是我们在对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准情况下,对社区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

  1.“标准型”是社区整体建设的基础,重点是在设施建设、人员配备、自治管理、活动开展等内容,严格标准、精准施策、真抓实干,是“三型”社区建设基础的“基础”。一是统筹布局规划好社区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社区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选址布点、功能设计和建设方式,建立以社区党群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着力打造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运转有效、人气聚集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和社区组织办公场所。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新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二是多措并举配备好社区工作队伍。依章依法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党员选拔为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配齐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改进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和方式。三是建章立制健全好社区自治机制。①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②完善民主监督机制。③完善社区矛盾调解化解机制。④完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机制。

  2.“特色型”社区:根据社区的亮点和优势,突出社区个性,充分融入公益、文化、教育、法治、健康、养老等元素,着力打造“社区+”新模式,使社区在“标准型”基础上具备鲜明特色,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服务型、关爱型、学习型、志愿型、法制型、信息型等“特色型”社区。

  3.把“标准型”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把“特色型”作为社区建设的亮点,“示范型”就是社区建设的目标。以“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特色鲜明”为依据,逐条对照《“三型”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标准,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型”社区。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示范型”社区50多个,如:丛台区东门外、和平北、西南庄、汉城华都、广泰、人和社区,邯山区农林二、邯峰、圣水湖畔、和平东、滏西街社区,复兴区六二、五一八、邯钢、学军路社区,峰峰矿区滨河社区、通顺社区等。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潘富金:

  感谢3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感谢2位嘉宾的精彩发布与答问。由于时间关系,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关键词:民政局,基层社会治理责任编辑:韩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