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隽)记者在6月28日召开的邯郸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3年邯郸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谋划实施邯西生态示范区、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连续9年营造林都在52万亩以上,新增林木面积225万亩,林木覆盖率从2013年底的23.2%提高到“十三五”末的35.1%,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隽 摄
城乡一体绿化,构筑森林生态体系
近年来,邯郸市按照“西部山区扩绿量、城区、周边提绿质、东部平原增绿效”的思路,坚持城乡一体、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持续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为森林城市建设增绿添彩。
大力实施山区生态修复。以太行山区为国土绿化攻坚的主战场,坚持飞、封、造相结合,先后启动太行红河谷、响堂山、天保寨、太行山区绿化示范试点项目等重点工程,大规模开展荒山绿化,持续开展矿山治理,为创建森林城市打造绿色基底。
突出构建城市森林生态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施邯西生态示范区、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肥乡区郊野公园建设以及廊道景观绿化等工程,高标准建成90多个精品游园,高铁、高速、国省干道适宜植树路段景观绿化水平得到提升,道路绿化率达到93.9%,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5.6%,形成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路相依的森林生态网络格局。
着重提升城区景观颜值。在邯郸主城区不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先后实施了“拆墙透绿”“鲜花扮城”“口袋公园”等园林绿化工程,在道路、公园、广场及500余个单位、小区增植法桐、女贞、楸树、大叶黄杨、月季等乔灌木208万株,建设“口袋公园”700余个,为群众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生态宜居环境。
复兴区口袋公园。
强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结合乡村振兴,实施村庄绿化三年攻坚行动,对村庄主要进出村道路、空隙地、庭院、街道、村庄周边、房前屋后、闲散荒地全部绿化,完成绿化16万亩以上,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57个,省级森林乡村138个,全市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7.1%,打造了“春有花、秋有果、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景观。
兴林富民惠民,全民共享生态福利
森林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中型生态休闲场所建设,设立参与式、体验式生态科普场所73处,在公园景区、廊道水系两侧,建设城市绿道,全市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0.8千米,方便群众走进森林、亲近森林。
邯郸市植物园。
林果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原则,采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逐步形成西部山区核桃、花椒、双季槐,东部平原苹果、梨、桃、文冠果、花卉苗木以及林下种植、养殖等各具区域特色、优势互补的林果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林业总产值达74.9亿元,经济林面积达121万亩,其中花卉生产总面积5.8万亩。
新型业态得到快速兴起。积极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旅游、休闲、康养等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乡镇、特色村庄建设,打造了峰峰药王谷、涉县王金庄万亩梯田等一批优秀森林旅游资源,馆陶县粮画小镇、邯山区小堤村、峰峰矿区响堂水镇东和村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2021年邯郸市森林旅游游客量达910万人次。
邯山区小堤村。
生态保护优先,牢筑森林安全屏障
全面推行林长制。邯郸市构建四级林长组织责任体系,明确细化林长职责,以乡级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包片、包地块、包山头划定责任区域,通过“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涉县太行山绿化景色。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坚持科学造林,广泛使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比例达到88.4%,合理搭配乔灌花草,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同时,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质量为目标,加强抚育管护,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05万亩,培育健康稳定、优质优美的近自然城市森林。
健全灾害防控体系。近年来,邯郸市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同时,每年定期实行飞防作业和地面防治,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蔓延,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
武安市九龙山公园。
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加强邯郸市16个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对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治;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严密防控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疫源;相继开展了“金网”“金盾”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捕乱猎、非法侵占林业用地等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创建森林城市是发展大计、民生大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邯郸市将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把邯郸打造为天蓝、水绿、山青的生态之城、美丽之城、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