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精彩邯郸

仓满廪实 邯郸市粮食连续9年获丰收

来源: 邯郸新闻网  作者:
2020-12-24 10:06:49
分享:

  漫步漳畔沃野,听到的是把酒话桑麻的喜悦;走进滏水人家,看到的是充盈的仓廪;捧起粒粒粮食,闻到的是小康的味道。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又到一年收获盘点之际。市农业农村局统计信息显示:2012年至2020年,邯郸市连续9年跻身全国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邯郸力量”。

  丰收是奋斗出来的

  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522.8万亩。2月20日,小麦进入返青期,返青以来邯郸市的气温持续偏高,比常年偏早7天至10天。这本是大自然传递给农民要尽早春耕的信号,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

  春耕生产等不起、慢不得。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引导农民进行间作套种,充分利用闲散耕地、林下可利用耕地等,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切实做到应播尽播;积极组织开展“抗疫情、解农困”行动,支持农业大户复工复产,协调应急通行证的发放;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公开咨询求助电话,每天对全市“抗疫情、解农困”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及时反馈给上级有关部门,化解农民在粮食生产中遇到的运输难、管理难等“卡脖子”困难。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该局在全市及时组织开展苗情、墒情、肥情、病虫情“四查”活动。3月20日,该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茎基腐病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全市开展杂草除治、浇水追肥、防治病虫害等行动。

  该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信息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大喇叭、手机微信、网络、病虫情报、明白纸等途径,指导农民针对苗情因地制宜开展田间管理,增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丛台区黄粱梦镇袁庄村农民袁佳萍说,当时她种的小麦生了病害,幸亏技术人员及时指导,解决了难题。后来技术人员又通过村委会大喇叭把病虫害防治技术广播出去,使更多农民受益。

  经过一系列努力,我市的春季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一、二类壮苗面积达到98%。全市的春耕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进度还快于往年。

  从春耕到夏收,在市委、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农民抗击疫情、战胜灾害,克服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广大农民把汗水洒在田野上,不辞辛苦,抢季度,争速度,争分夺秒不误农时,精耕细作,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扩种多种。经过他们的努力,今年我市实现小麦平均亩产462.3公斤,总产241.7万吨,单产、总产在全省名列前茅。

  丰收依靠科技支撑

  教室和农田,这两个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在我市曲周县的“科技小院”里却紧密联结在一起。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到曲周农村建立“科技小院”并长期驻扎在此。

  多年来,“科技小院”就像个建在田间的“农业大学”,把粮食选种、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农业科技知识传授给农民,为当地的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让田野变成充满“智慧”的沃野。

  曲周的“科技小院”只是我市科技兴农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农业大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持续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在全市建立涉农院士工作站5个、专家工作站9个、农业创新驿站22个、“科技小院”12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8家。

  在东部地下水超采区,我市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为依托,以季节性休耕、小麦节水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旱作雨养种植试点等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集成创新节水模式,构建节水农业新格局。在西部山丘区示范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大力推广耐旱作物、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培肥改土、集雨保墒等技术,用足用好天上水。通过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每年可节水7000万立方米以上。

  同时,我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粮食生产高产稳产节本增效;通过推广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使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在农村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目前共减少化肥用量11.19万吨、农药用量约500吨。

  丰收需调结构优布局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我市创建了12个省级特优区,各类特色产业面积达到300余万亩,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同时,邯郸经开区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农业园区。

  为高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我市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如今建设了以大名县、魏县、曲周县、临漳县、磁县、永年区等为重点的优质小麦产业带500余万亩,其中强筋小麦面积达到150余万亩;发展鲜食玉米、甜玉米等优质特色玉米300余万亩;培育创建馆陶黑小麦、广平富硒小麦特色产业;建设西部优质杂粮产业带,以武安小米为重点,大力弘扬“粟文化”,在西部发展谷子面积50余万亩;在磁县等地发展脱毒优质甘薯10余万亩,培育优质甘薯特色产业。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东部优质粮食、西部优质杂粮等特色优势粮食产业带,确保今年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173.2万亩以上,总产达到103.5亿斤以上。

关键词:邯郸,丰收责任编辑:韩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