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临近,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又将拉开帷幕,网购交易量猛增。但这时也是各路“李鬼”出没的高峰,稍不注意,消费者就会落进消费陷阱。如何舒心地度过一个购物狂欢节?本报记者采访了市丛台区人民法院法官张剑。法官以案说法,为消费者送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双十一”前夕,丛台区人民法院法官张剑以案说法,助力消费者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付款不发货怎么办
为了引起关注,许多电商会在网上推出秒杀、促销、抢购等优惠活动,消费者抢单付款后,商家又会以各种理由故意混淆定价、定金等概念,滥用“最终解释权”拒不发货。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网购“付款不发货”问题,丛台区人民法院法官张剑介绍,若因卖家自身原因而不发货的,消费者可主张正常履行合同,或追究卖家违约责任;如果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卖家应承担赔偿责任。
“典型案例最能说明问题。”张剑向记者讲述了丛台区人民法院刚审结的一起网购合同纠纷案。
不久前,市民李女士在某电商的微信公众号看到了一款手机的促销广告:“iPhoneXS(512G)手机只要1899元”。价格非常诱人,她马上以此价格购买了5部该款手机。付款下单后,她看到销售页面一直显示“待发货”。李女士联系到某电商,想提醒对方准时发货,却被告知:“网站系统出错,微信公众号所标注的‘1899元’不是定价而是定金,李女士需要补齐差价才能发货。”
“经营者应以诚信为本,对其发布的产品销售信息要负责。”李女士不认可某电商的解释,她多次催告其发货无果后,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经过调解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市场监管部门做出终止调解决定。随后,李女士向丛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电商交付她已经购买的5部苹果手机。
法官在审理该案件时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内容,某电商在其微信公众号页面上标注待出售手机的名称、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方式等明确具体,符合合同要约的构成要件,李女士在该页面购买手机已构成买卖合同,合法有效。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某电商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双方有定金的约定,要求其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李女士交付5部iPhoneXS(512G)手机。
预售定金能退吗
今年各大电商的“双十一”预售活动早就开始了,许多消费者早早就给自己选购的商品支付了定金,但有时候突然发现,一些商品根本不需要。那么问题来了,预售定金能退吗?
张剑介绍,在网络商品预售活动中,如果支付页面标注的是“定金”字样,消费者在支付时一定要审慎,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收受定金方违约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交付定金方(即消费者)违约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那么,消费者在支付完定金后,不想购买该商品,同时又想将定金取回,在法律上就一点办法也没了吗?“当然不是,”张剑告诉记者,“我们在法律上是有救济途径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继续支付完尾款,然后通过“7天无理由退货”方式取回定金。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除去消费者定作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和期刊四类商品以外,消费者有权在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且商家应当在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7日内返还货款。
另外,无论商品是商家提供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质量问题,还是交付快递公司运输途中损坏的,根据网络商品买卖风险负担规则,该风险是由卖家承担的。故如果商家提供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那么消费者可以直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要求商家进行退换货服务,一样也达到了退还定金的效果。
上述两种退货方式的选择,运费如何负担呢?张剑介绍,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消费者选择7天无理由退货的,退货运费原则上是由消费者承担的,但是消费者和商家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那么退换货所产生的必要运费则是应当由商家承担。
如何明明白白消费
近日,市民刘女士投诉说,她在某电商处团购了一款羽绒服,收到后怀疑是假货。这款羽绒服的材质是鹅绒的,原价需要1000多元,电商称,为了回馈消费者的厚爱,现价只要185元。这么便宜的价格,刘女士一时没有忍住就下单了。可是收到货物后她瞬间就蒙了,因为羽绒服的吊牌上竟然没有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羽绒服里的填充物也并不是电商所宣传的白鹅绒,而是70%的涤纶加上30%的鸭绒。她怀疑这是件三无产品,于是多次联系电商要讨个说法,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很快她发现电商将这款羽绒服下架,自己不明白该怎么维权。
张剑认为,根据法律规定,若电商提供的商品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电商经营者赔偿。若因商品的质量问题造成身体健康损害的,消费者可向电商经营者主张侵权责任,提起法律诉讼。他提醒,消费者在交易前务必认真仔细地审查商品详情和商家信息,只有慎重购物,避免盲从和冲动,才能最大程度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消费者应注意消费过程留痕,对电商经营者的个人信息、商品宣传和介绍信息、协商记录等以截图、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保留。付款后,消费者要及时追踪商品发货及运输情况,对违反约定迟延不予发货的情况,应当提高警惕,及时协商处理。收到货物后,建议消费者及时进行查验,并通过录制开箱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向电商经营者反馈并要求解决。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消费者要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网购纠纷在哪起诉
冯先生在异地某电商处抢购了一双价值上万元的潮鞋,下订单后没几天,该电商客服短信通知因缺货,要求冯先生取消订单。冯先生想咨询,如果该电商迟迟不发货,他应该向哪个法院起诉呢?
“在买卖合同纠纷中,很多消费者会接触到诉讼由哪个法院管辖这类的问题。”张剑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由于网购中卖家在地域上一般都距离消费者较远,如果要求消费者到被告处起诉或维权必然会增加维权的成本。当消费者遇到网购纠纷起诉时,如果双方对管辖没有明确约定,对于网购的买卖合同,可以选择到买受人(即消费者)住所地法院起诉,即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卖家送货采用快递送货上门的方式,在双方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货地即为合同履行地。因此,消费者既可以向卖家住所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向消费者的收货地(即消费者的收货地址)法院起诉。出于降低维权成本及方便诉讼考虑,消费者可以就近选择提起诉讼的法院。
对于网络购物纠纷,多数案例都属于小额纠纷,消费者在无法与电商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除了诉讼途径,张剑建议消费者先选择向电商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这种方式更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