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对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我市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处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不让任何一个地方的小康路因农村交通而阻断,切实将路修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处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探索“公路+”扶贫模式,建成了一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也为贫困群众和广大农民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
魏县乡道棘双线。
路通,一通百通
一条笔直宽阔的道路从魏县沙口集乡集东村穿过,路边是整齐的村庄、广袤的田野。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村里老人眼中“进了沙口乡,道路像沙坑,晴天一身土,雨天像泥塘”的景象。村民王晓庆告诉记者,这条乡道刘紫线年久失修,重型车辆为逃避干线公路检查在刘紫线上不断来往,对公路造成严重损坏,交通不畅成为沙口集乡脱贫路上一条拦路虎。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出行难不仅一直是困扰村民的心结,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关键因素。
魏县乡道棘双线原先是水泥路面,是条5米宽乡间公路,途经6个村庄,是县城北部乡镇重要公路之一,连接了县道广双线和国道新定魏线,常有非法装载车辆通行,造成路面严重损坏。今年,该县开展全域美丽农村路建设,对线路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为7米宽沥青混凝土罩面,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
魏县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长苏连星向记者介绍,2018年,魏县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569工程”,利用三年时间(2018-2020年),投资3.15亿元,修建5条旅游观光路、6条产业致富路、9条畅乡通村路,总里程363.9公里,每条道路都连接到主干线,所有乡镇半小时直达县城,所有村10分钟至乡镇驻地。坚持做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道路就修建到哪里。截至2019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389.1公里,其中县道113.2公里,乡道437.6公里,专用公路4.7公里,村道833.6公里。初步形成了村村互通、村乡互通、县县互通,外联内通的公路路网大格局,已基本形成“以魏县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绿色交通网络。
魏县村道邯大线至北环线给车辆运输和果农下地生产带来了方便。
刘寨营村位于肥乡城区东部,是一个传统林果专业村。近年来,通过发展以甜心苹果为主的果品种植业,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苹果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成熟的苹果要人肩挑背扛到村外,价格也上不去。”屯庄营乡党委书记赵艳平说,如今区里为他们村修建了平坦的沥青路,“四好农村路”修到了家家户户,修到了田间地头,不仅苹果方便运出去,村里还连续举办了两届苹果采摘节,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到村里采摘游玩,仅采摘一项就为每户年增收近万元。
像刘寨营村一样,因路而兴带动产业发展的村庄在肥乡有许多。位于曹前线上的肥乡乳旺奶牛养殖基地,一座座标准化牛舍整齐划一,饲养了近两千头优质奶牛,日产鲜奶达30吨。74岁的贫困户刘增良,每天早上都按时来到这里上班,给牛喂草料、打扫牛舍等,每个月可以挣到近3000元工资,年底还有入股分红。像刘增良一样,乳旺奶牛场带动周边村庄600余户贫困户入股,而且在奶牛场就业的贫困群众就有50余人,成为产业帮扶的“领头羊”企业。基地负责人杨志安说,以前道路坑洼不平,不敢扩大规模。这两年路好走了,牛奶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下一步奶牛场还要断续扩大规模。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昭示着路网连通带来的扶贫产业的加速度。在肥乡,通过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番茄、羊角蜜、菊花、奶牛养殖业等特色扶贫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致富的“金钥匙”,培育带动30多家龙头企业,帮助2000多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要想富,先修路。自2017年以来,我市争取补助资金共108620万元,2017年至今全市共完成农村公路道路建设2466公里,其中贫困地区完成农村公路道路建设1720公里;桥梁完工38座,其中贫困地区37座;安防工程874公里,贫困地区安防工程完成644公里。全市535个贫困村,全部通上了等级公路,拉动了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加快了脱贫步伐。
魏县乡道刘紫线给扶贫微工厂运输带来了方便魏县乡道刘紫线给扶贫微工厂运输带来了方便。
路好,一好百好
肥乡区辛安镇镇东贾北堡村的王红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宽广的街道一直修到了她家门口。经过区里创业培训后,她做起了电商,专门销售自制的各式菜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天销售二十多个,能挣二三百元。去年她家里刚盖了二层楼房,由原来的贫困户华丽转身,成为乡亲们眼中的致富能人。“现在路好走了,每天打个电话快递员就会过来收发货物,再也不用每天跑十多公里寄快递了,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让我更专心地制作产品,维护淘宝店铺。”言语之间,王红莎流露出对乡村道路的赞誉。像王红莎一样,在肥乡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做电商致富的就有一百多人,在扶贫政策的指引下,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以前,受制于农村路网的限制,网上物品只能送到城区,却下不了乡,形成了上下不通的“中阻梗”现象。近年来,随着农村路网的迅猛发展,肥乡区着力完善“公路+物流”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公路路网资源建立了9个乡镇物流点、530多个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淘宝服务站,培育壮大了平原电商、菜鸟物流等一批知名农村物流示范企业,全面增强了农村与城市的物流对接功能,织密了农村物流网络,实现了各类物资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同时,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及本土的禾禾小稹等电商企业,布局全区农村服务站点,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
盛夏时节,在魏县仕望集乡蔬菜种植基地,干净整洁的公路与棚区交相辉映,构成了如画风景。大棚内,青翠欲滴的枝蔓上挂满甜瓜等瓜果,到处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果农崔明海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着采摘甜瓜。他告诉记者,这里是远近有名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种植了芦笋、西红柿等十余种蔬菜瓜果,产量丰盛,到收获时节不仅能供应本县蔬菜市场,还能销往临近县区。但是由于村内道路又窄又破,两侧堆的都是垃圾,村民还喜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积杂物,造成大车进不来,小车不好出,使得村内大棚蔬菜不能及时运输,造成收获季节农产品滞销,农民不能增收,村民们只能望路兴叹。如今,乘修路的东风纷纷搭上了电商快车,“e路”畅销,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打通了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建成的产业致富路和畅乡通村路,不仅打通了14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与418个行政村(居委会)到主干线的连接,还串起了全县156家“扶贫微工厂”和65家扶贫产业园区。其中,乡道刘紫线的建成通车,将魏县沙口集乡一家家“扶贫微工厂”相连,仅沿线的漳河村、北辛庄村、刘屯3个村就带动了60多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魏县“扶贫微工厂”被称为“中国脱贫攻坚第一计”。扶贫微工厂让更多农村半劳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为打赢打胜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产业化扶贫新路子。在这过程中,公路建设起到了先行带动作用。据仕望集乡微工厂——书英箱包厂负责人介绍,该厂优先照顾贫困对象和特殊弱势群体入厂就业,弹性工作时间既方便了他们兼顾农活,又方便了他们照顾家庭。以前泥泞不堪的小道不见了,平整宽敞的柏油路方便了前来洽谈进货的客商,也利于物流车辆出入。
魏县村道定况线至崔阁线魏县村道定况线至崔阁线。
路美,一美百美
一条条农村公路通村达户,农民富起来了;一条条农村公路直抵田间,农业强起来了;一条条农村公路贯穿城乡,农村美起来了。
滨河路是肥乡区沿团结渠打造的一条精品旅游路线,被评为河北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昔日破烂不堪的乡村道路变成了如今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这条乡间道路全长15.6公里,路面宽度7米,路基宽度10米,纵跨三个乡镇,桃花岛、葛仙湖、邯郸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滨河公园沿路而建,沿途连接东西刘家寨、大康堡、西杜堡等二十多个村庄和三万亩林果基地,已成为肥乡西部纵贯南北的一条重要生态景观走廊。它似一串珍珠项链,串联起一个个美丽乡村,一座座滨水公园,带来了火爆的人气,一年四季游人不断,带动了周边二十几个村的经济发展。
以农村公路建设为基础,“美丽经济”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开花结果。近年来,在全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大潮中,广平县依托农村公路,打造特色旅游景点,旅游产业逐渐兴起。今年,广平县被确定为第五届邯郸市旅发大会的承办地之一。作为大会的观摩点,大牙线更名为云溪大道,连接起南北两端云谷、溪谷两大旅游节点,成为河北省著名的最美乡村公路。游客可以通达广平县散落在田野间的各个村落,直接带动了镇村两级生态旅游和健康养生的产业发展。目前,广平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达100%,形成了“农村公路”+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养生健康、历史人文等乡村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为提升农村公路“运营好”效益,我市将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在公路沿线以点带面建设花廊带、景观林、游憩园、小节点,实施绿化、美化、文化、亮化,涌现出涉县圣福天路等90余条最美特色公路,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成语小镇等上千个美丽乡村实现互联互通,将旅游公路变为了公路旅游,带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为贫困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
借着全市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农村公路已成为百姓的扶贫路、致富路和幸福路,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灿烂绽放。
(邯报融媒体记者 郝雨/文 范文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