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砂砾路,到直通家门口、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从屈指可数的省道国道到高速、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等健全完善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邯郸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一条城市公交营运线,到如今的92条线路穿梭往来,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行;从上世纪90年代的“黄面的”到新桑塔纳、北京现代、新捷达等出租车的运营;从过去坐飞机到石家庄、郑州,如今家门口的邯郸机场直航20个城市……交通带来的更是幸福指数的提升。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在四省交界区域中,邯郸由解放时的一个小镇,已发展一个较大城市,拥有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过境和航空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条件。伴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今日的邯郸,已经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涉县圣福天路
高速公路书写多个第一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铺设沥青路面;1970年6月,全长90公里的邯郸至涉县公路竣工,路面为沥青渣油。从此邯郸境内加快了国省干线建设,县城之间修筑了低等级公路。”在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姜爱农的印象里,我市交通发展的历程,书写了一次次振奋人心的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迅速发展。1980年11月,邯郸至武安公路复线通车,106国道、107国道、309国道形成交通主框架。县城、乡镇之间都有了不同等级的公路相连。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高速公路呼之欲出。1997年12月,石安高速正式建成通车,这是邯郸第一条高速公路,邯郸段全长71.87公里,投资15.13亿元。
2004年12月,邯长高速建成通车,项目全长13.09公里,投资4.08亿元。
2007年8月,青兰一期建成通车,项目全长93.79Km,投资27.31亿元。这是我们自己做业主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2010年9月,青兰二期建成通车,项目全长99.1Km,投资72.9亿元。这标志着青兰高速邯郸段全线建成通车,实现了绕城高速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的小闭合。
2010年12月,大广高速建成通车,邯郸段全长76.417Km,投资38.4亿元。这是第二条纵贯邯郸南北的高速公路。
2014年6月,邯大高速建成通车,项目全长72.6Km,投资80亿元。这是邯郸第二条东出西联、通江达海的高速公路。邯大高速的通车,让东部所有县连上了高速公路。
2014年12月,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建成通车,邯郸段全长103Km,总投资75 亿元。这条大通道,实现了邯郸105公里绕城高速的闭合,解决了货车穿城的大气污染,拉大了城市框架,助推了经济发展。
太行山高速邯郸段
2016年,太行山高速开建,邯郸段全长68.68(原文69.2)Km, 2018年12月邯邢界至冶陶互通段(新增)正式建成。该项目(新增)纵贯太行山,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开发沿线矿产和旅游资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至此,邯郸境内高速公路“三纵两横一环”的高速公路主框架正式形成,实现了互通互联、县县通高速,构筑起1小时交通经济圈,连接上全市所有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
“在北京买一只烤鸭,回来邯郸还是热乎乎的。”市民秦先生说,邯郸与全国一道进入高铁时代,一个感觉就是“快”。我市打造“四线(邯长、邯济、邯黄、京广高铁)两站(邯郸火车站、邯郸高铁东站),境内铁路运营里程由503公里增加到939公里。
邱县“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带动沿路蜜桃产业
“四好农村路”促进乡村振兴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城市的“主动脉”,农村公路则是通往城乡的“毛细血管”。建设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一项民心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县(市、区)已累计投入资金超百亿元,建设里程达6000余公里,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目前,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6万公里,密度达133公里/百平方公里。涉县、临漳、武安、广平、肥乡、馆陶、魏县、邱县、成安、邯区等10个县(市、区)斩获河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荣誉称号,涉县荣获2017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邱县以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入选参评2018年度 “四好农村路” 全国示范县,邯郸市国家级、省级示范县个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农村公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关键。2018年初,我市把农村公路“路长制”作为一项创制性改革来推进,出台了《邯郸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给每条农村公路配上了“管家”,以推行市、县、乡、村四级“路长制”为载体,加强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全流程、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
为真正实现“管好”、“护好”目标,保护路产与路权,2016年以来,全市掀起一场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风暴,全市路域范围内累计拆违925万平方米,破拆非法硬化地面468万平方米,修整路基4800多公里,硬化平交道口8096处,补植绿化4600多公里,路域环境告别“脏、乱、差”,变身“洁、齐、美”。
农村公路“运营好”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农村客运站、候车厅等基础设施与新改建农村公路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客运站点使用率达到两个100%。
武安市农村道路先后新建、重建、大修改造总里程达520公里,打通了乡村盲点和末梢神经,城乡公交线路增至110条,解决了边远山区的“出行难”和“致富慢”问题。
馆陶县以全域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为主线,开通了5条美丽乡村公交专线,把粮画小镇、黄瓜小镇等特色小镇串联起来,实现了道路的延伸,产业的延展。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9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12亿元。
邱新线的开通,促进了丝棉木基地的发展。
邱县农村公路“田路分家”“一路两沟四行树”模式,唱响全国。去年以来,邱县投入2亿余元开展全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结合森林邱县,打造“田路分家”升级版,由“一路两沟四行树”升级为“一路两沟二百米树”,绿化了环境,保护了路权。
邯山区积极创新,与中国平安保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农村公路购买商业保险,给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和损坏修复提供了坚强保障。
铺下的是通途,竖起的是丰碑,连接的是民心,通达的是富裕。从东部平原到西部太行山麓,从南部邺都沃土到北部辣椒之乡,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连动乡村发展的“动脉血管”,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畅途,激活了特色经济、乡村旅游、体育休闲、康养度假等多种发展业态,全市农村公路沿线发展起农村电商5200余家、农家乐33000余家、生态采摘园5600余家、各类服务驿站13000余家,让数十万群众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沥青路和水泥路,特别是全市的 535个贫困村,全部通上了等级公路,拉动了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加快了脱贫步伐。
2018年,邯郸市旅游总收入799.2亿多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8元,同比增长8.5%。
邯郸客运中心站
城乡交通成为流动的风景
1963年8月24日,2部公交车缓缓驶上邯郸街头,邯郸公交从此扬帆起航。
56年,弹指一挥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代又一代公交人的不懈奋斗,邯郸公交由1963年成立时的1条营运线路、2辆运营汽车、 11名职工发展到运营线路92条、营运车辆2132辆、职工5923人,2018年客运量达1.3亿人次。其创制性改革经验扬名全国。
从人工售票、无人售票到移动支付,邯郸公交见证了时代的变迁。2018年3月,邯郸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手机扫码移动支付乘车主城区全覆盖,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更加多样便捷的服务。
从燃油车、燃气车到电动车,车辆的变化见证了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的契机,现在拥有纯电动公交车1248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家在主城区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空调化的城市,为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一系列创制性改革相继实施,居民的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自2005年实施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至今已累计发行公交敬老卡6.8万张,年乘车1000万人次。2019年7月,我市推出三项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持“敬老卡”“公交献血荣誉卡”和消防救援有效证件人员,免费乘坐市内两元一票制公交车,将老年人免费乘车提前至65岁。
作为对公交的有力补充,最早的出租车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3年,黄色天津大发和松花江“面的”进入邯郸。出租车经历了3次更新换型,从“黄面的”到新桑塔纳、北京现代、新捷达等车型更新使用,出门打“的”成为市民的选择。1994年5月18日,“邯郸市万事发的士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我市历史上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正式开业。2003年我市对出租汽车实行了总量控制,出租汽车数量由原4318部合并为4261部;出租汽车中心(公司)合并为19家,这19家公司和出租汽车总数至今未变。
城乡交通一体化也在提速前进。改革开放初期,邯郸客货运输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客运线路379条,总通车里程14754公里,100%的乡镇已通了营运客车。交通数据也在加速更新。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共有汽车客运站75个,长途客运车辆435辆,长途班线235条,道路客运从业人员19335余人。农村客运车辆1373辆,营运线路380条,全市100%的村通客车。旅游客运企业10家,旅游客运车辆389辆。货运业户9.7万家,货运车辆14.9万辆,道路货运驾驶员22.7万人。
邯郸机场
邯郸机场让邯郸飞得更远
邯郸民用航空事业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通用航空。期间采用国产“运五”“米8”“云雀”等机型,主要从事工业、农业、林业的作业飞行,完成了航测、勘探、摄影航空护林任务和地震、抗洪等重大抢险救灾等任务,在中国民航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满足发展需求,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启动邯郸民航运输机场建设项目,在通用航空原址基础上建设邯郸机场。2007年8月8日,随着一架波音737—700客机在邯郸机场缓缓降落,打开了邯郸民航新的篇章。
邯郸机场于2007年再次通航后,经过了十几年的安全运营和快速发展,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8.4万人次,在全国229个机场中排名100位。目前运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海口、昆明、成都、重庆、青岛、厦门、杭州、温州、徐州、哈尔滨、沈阳、大连、鄂尔多斯、呼和浩特、西宁、包头等20条热点城市航线,已初步形成覆盖华东、东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航线网络格局。
曾经,咱们邯郸老百姓乘坐飞机需要辗转到石家庄、郑州,如今在家门口坐飞机成为出行方式之一。市民王先生的女儿2015年到成都上大学,从邯郸坐飞机直达成都只需2小时。像王先生的女儿一样,更多市民感受到邯郸机场带来的便利。
邯郸机场搭起了“空中通道”,引来了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知名企业。2017年12月25日,格力邯郸(武安)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开工建设,为加快推动我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7年2月市委、市政府启动邯郸机场改扩建工程,2018年5月开工建设,已列入了省、市重点建设工程和2019年邯郸市10件民生实事,对于增强航空运输能力,提升邯郸城市形象,推动全市旅游、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及仓储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概算总投资为7.19亿元。其中包含1.8万平方米航站楼一座、新增7个机位、配置5部登机廊桥,跑道加盖15厘米沥青混凝土,新建1条局部平行滑行道、1条垂直联络道以及机坪、机库等。
截至目前,邯郸机场改扩建工程共计完成投资4.66亿元,项目整体预计在今年年底竣工,明年通过行业验收后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将可满足200万到300万旅客吞吐量需求,满足空客A320和波音737-800等主流中型客机全载起降。邯郸机场将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机场,形成以邯郸机场为载体,以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公务航空为主体的多层级、开放性、高效率的航空版块,以产业转型、航空强市为目标,联动临空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邯郸客运枢纽一期客运中心站已经启用,二期换乘广场正在建设中。作为国家级的客货运枢纽站,可以实现长途客运、公交、城市候机、轨道交通、商业配套服务于一体。
交通建设,让邯郸这座古老的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极大改善了百姓生活;越走越宽的畅通之路开创了城市高速生活,推动着邯郸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