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今日聚焦

王虎林:守望梯田的“一粒种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霍文龙
2019-06-18 12:07:00
分享:

  王虎林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霍文龙 通讯员王月红)6月16日,一趟从北京开往邯郸方向的列车上,一个看起来健壮的青年,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自己刚刚取得的中国农业大学“第一期农业文化遗产地乡村青年研修班”结业证书,眼角泛着泪花。他就是来自河北邯郸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乡村青年王虎林,是当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种子选手”,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王虎林生长的村子王金庄,正是遗产地的核心保护区域。

  “我是2015年开始留在家乡做电商,卖王金庄的小米。卖产品需要挖掘独特性,我开始重新认识家乡。忽然发现,原来我以前一直想离开的梯田已经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我们的毛驴被农业专家称为跳跃的精灵。家乡有这么好的资源,我何愁没有发展?”从此,王虎林和梯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梯田也焕发了他的第二次生命。

  王虎林曾因一场意外事故造成双腿骨折腰四爆裂,先后经历大小手术11次。开始做电商的那年,他都是躺在病榻上做销售的。直到2016年,王虎林才重新站了起来。

  也就在那一年,涉县旱作梯田系统进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开始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时的王虎林已注册了涉县微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的小米在网上卖得红红火火。“我们梯田小米销量从几千斤到十万斤,一直在增长。我发现消费者都是冲着梯田传统的原生态的种植方式,还有石头碾子磨米的生产方式而选择我们的小米。而且,我们小米价格在10元一斤,比一般小米价高出三四元,这是我们遗产地品牌效应。”

  2017年,王虎林结识了来王金庄做田野调查的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遗产考察团队,有感于梯田保护的迫切性,王虎林和村里的几位长辈一起发起成立了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由此,王虎林把自己很大的精力投入到梯田保护中,一边努力的销售小米,通过统一收购销售梯田小米,让梯田不再撂荒;一边他还开始在村里推广宣传梯田文化,唤醒更多青年的加入。

  2018年,2019年,王虎林先后两次邀请常年拍摄王金庄的摄影师,在王金庄村内的石板街上,办起了乡村摄影展。摄影展让老百姓看到了艺术作品中的家乡、艺术作品中的乡亲,让百姓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家乡的美好,获得一种文化自豪感。不仅如此,王虎林还组织免费给村里的驴看病,保护这些梯田上的精灵。

  王虎林将梯田小米卖到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购买产品,了解到梯田文化,并慕名前来王金庄旅游。于是,王虎林又开起了民宿,接待五湖四海的采风人士,通过免费导游的方式,传播着当地的文化。他还购买了航拍器,方便游客从上帝视角更好的领略梯田的壮观。

  “如何让一滴水不干涸,把它放入大海里。”王虎林的心里,不仅有自己,更有着自己的家乡。他不仅在收购小米时让利于民,而且还吸纳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企业团队共同致富,如今他更想着学习其他遗产地先进的模式和经验,开展乡村联盟、乡村课堂、乡村手工坊、乡村深度游等,让乡亲们都走上致富路。

  “我经历过生死,也迎来了新生。以王金庄为核心的涉县旱作梯田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余生,我都将扎根梯田,致力于梯田保护事业,让梯田文化永久的流传下去。我是守护梯田的一粒种子,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种子加入。”王虎林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庆忠在“第一期农业文化遗产地乡村青年研修班上,听了王虎林等人分享的创业故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都不容易,而每个人恰恰在不容易的生活里面才有了自己精彩的生活。他们为什么能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如果一个人这一辈子仅想自己,你的生活、事业里边就只有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但当你的事业里边有别人、有更大的社会、有一个更远的乡土中国,那你的生活境界和生活质量就会大有不同。只有把你个人的命运与整个国家的命运、和乡土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才觉得我们大家在共同做着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关键词:涉县,青年,种子责任编辑:吴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