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带你走进邯郸武安世外桃源——前李甲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霍文龙
2019-04-18 07:23:13
分享:

  石头房子石头路,

  石头碾子石头磨,

  青石台阶石板路,

  多见石头少见人。

  ——这就是武安市徘徊镇前李甲村的真实写照。

  
前李甲村的小路。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霍文龙 韩毅 武萌 通讯员李先锋 刘冰)前李甲村,原名李家庄村。深藏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山沟里,距离邯郸市区100余公里。这里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也是武安西南端最后一个小山村,村外一条崎岖蜿蜒的盘山公路通至武安市区,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前李甲东与涉县“新愚公”后池村毗邻,南与涉县西达漳河相望,西与知名古村落涉县大洼村隔山紧邻,北与武安传统民俗古村姚家峧相连。传说,明朝洪武年间,李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躲避战乱迁徙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六百余年,现有一百余户,五百余口人,而且绝大多数是李姓人家。

  前李甲村的民俗表演。

  前李甲村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隶属管辖也多次改变,以前由河南省彰德府磁州管辖,1940年随茶口、阳邑、冶陶划归山西省辽县(左权县),1942年划归晋冀鲁豫边区武西县,1949年划归河北省邯郸地区武安县,1958年划归涉县徘徊公社,1961年划归武安县西峧公社,1996年划归武安市徘徊镇,管辖至今。前李甲村坐西朝东,背靠太椅山,面对帅魁垴,村下的季节河到雨季时节,潺潺溪流十余里注入涉县清漳河。这里的民居全部是就地取材青石砌就,富裕人家使用“干和缝”,就是整个房屋全部用精雕细刻的上等青石条砌筑,建好的房子看不到垒砌的痕迹;平常人家盖房相对简陋,石头房子建好后,石头之间的缝隙会用白灰勾缝,完成后也非常美观。80年代以前整个村庄全部是石头建筑、石头房子,青石台阶、石板铺街、石头座椅、石磨、石碾、石臼,整个三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可谓童话世界的“石头堡垒”。目前山村六成以上石头建筑保存完整,尤其是依山就势的石头房子,由于其墙体宽厚,在炎炎夏日里非常凉爽,而且没有蚊蝇侵扰,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避暑山庄”。

  村中小路。

  前李甲村信息闭塞、民风淳朴,这里的村民依然保持着先民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本村李氏先祖自建村以来,便勉励教导后人勤劳致富、节俭为本、遵纪守法、远离赌博和毒品。几百年以来这里的村民牢记祖训,凭着勤劳、节俭、善良、本份的品质,逐步开疆扩土,成为当地村域面积最广的村庄,土地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听当地的老人常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前李甲村周边村庄一些好吃懒做、吃喝嫖赌村民,全部把土地变卖给了前李甲村的富户。前李甲没有暴发户,但是也没有贫困户。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村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服务业,该村的大红袍花椒树种植面积在冀南地区首屈一指;其次,前李甲村搞食品加工也非常多,武安市区的馒头房一半以上是前李甲人,村民睿智和勤劳,迅速跨入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这里的村民相亲相爱一家人,依然保持着夜不避户、路不拾遗的村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前李甲自建村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民俗表演。

  前李甲村文物古迹较多,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主要古建筑有菩萨庙、土地庙、龙王庙、碧霞元君庙、山神庙、关帝庙、药王庙、悬王洞、狐仙洞、蛟龙洞、李氏祠堂等,以及青阳山古建筑群。

  青阳山庙宇建筑群地处前李甲村西北海拔1000余米的青阳山顶,山上庙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涉县禅房村和武安前后李家庄三个村庄筹资共建,现属邯郸市级重点保护文物。青阳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庙宇林立,碑刻众多。主要建筑有凤凰顶碧霞元君庙、南天门、大雄宝殿、钟鼓楼、大戏楼、九爷庙、三官庙等。

  登临青阳山凤凰顶,有一览群山小的感觉。东北方向的武安舍利塔,西边的山西黎城茶壶山,南边的河南林州红旗渠,北边的山西左权县十字岭皆依稀可见。

  春风送暖,桃花盛开的农历三月,是青阳山庙会。期间,善男信女、骚人墨客、摊贩商贾云集于此,可谓是:“高山僻野起闹市,摩肩接踵登天衙”。

  前李甲村的梯田。

  青阳山大雄宝殿两侧石柱上两幅篆刻对联较为有名。一副为:“行媒婚媾,自古及今,人伦大道蒙圣泽;炼石补天,由中达外,仁育宏思赖神功”。二副为:“六龙既御,民胞物兴,德泽遍及于寰区;九五躬登,布化宣猷,功业参赞乎天地”。

  前李甲溶洞(莲花洞)位于村南3公里处,这里重恋叠嶂、山峻水秀、万木葱茏,寂静清幽、溶洞洞口在悬崖峭壁上,洞高约10余米,深约500余米,洞内有千奇百怪的钟乳石,雨季清泉长流,凉爽宜人,是纳凉避暑、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前李甲村还有令人震撼的坡式梯田景观,因前李甲“山高坡陡、石厚土薄”;“举头尽见奇峰峙,着足曾无尺土平”,就是在这样一个“惜土如金”“视水如油”,资源极度匮乏的太行深山区,前李甲的先民们创造了庞大的旱作梯田系统,这里的梯田沟连沟,洼接洼,从山脚到山顶是一层层的坡式梯田,秋收时节五彩斑斓庄稼把整个梯田装扮成梦幻天国。199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视察太行旱作梯田时,称赞其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第二长城”。

  前李甲村不但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而且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清末民初便成立了武安平调落子剧团,改革开放前农闲时自娱自乐,经常受邀外出演出。社火“大敬驾”和“跑文字”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尤其是“跑文字”在当地享有盛名,“跑文字”又称“跑帷子”,是一种古老的大型民间娱神舞蹈,已有2600年的历史,“跑文字”由古代军队出征祭神演变而成,最初有300余人的演出队伍,演出规模宏大、场景壮观、气势磅礴,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出人员逐渐减少,现在的“跑文字”队伍由两名“旗手”和24名“帷子手”组成,24名“帷子手”举着五颜六色的帷子杆,在两名“旗手”的引领下,踩着富有节奏感的鼓点,在震耳发聩的威风锣鼓声中,短时间内可以变换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八仙过海”等字型,同时还摆出“梅花阵”、“三请诸葛阵”“长蛇口袋阵”“跑打火烟城”等阵法。“跑文字”到高潮时锣鼓喧天,群情振奋,整个山村都沸腾起来了。

  老宅房。

  当地传有“前李甲文字后李甲棍,姚家蛟秧歌不用问”的顺口溜。本村因地处河北、河南、山西交界处,跑竹马、跑旱船、抬阁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且别具一格。前李甲村自清朝开始便有习武强身的习惯,民国时期有拳房、武术班,武术名人辈出,当地传有一些前李甲先民除暴安良的传奇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习武之人锐减,改革开放之后基本失传。

  雨庵子(在田间劳作避雨的地方)。

  自建村之日起,村民便注重村庄建筑整体规划和布局,村庄中心大街直通南北,以中心大街为界分为上街、下街、前街、后街和台上(街中心)。受地理环境影响,这里的民居均为方方正正石头垒砌的四合院,别具特色,也极为罕见。

  抗战时期,因该村群山环绕,沟深林密,交通闭塞,从而成为八路军129师的粮食储备基地,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储藏和运送粮食20万斤,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前李甲人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拼,他们凭借勤劳和智慧,在外拥有各自事业和天地,回归故土便成为他们的奢望。原来拥有五百余人的前李甲村,目前只有几十个老人在坚守;原来人声鼎沸的小山村,现在变得落寂和孤独……

关键词:邯郸,武安,世外责任编辑: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