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好生态环境这个“金饭碗”
琼海碧波、暖风和煦,美丽的海南岛被誉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今天,我们时常反躬自省,如何才能既留下环境优美、适宜度假的“绿色银行”,又能让全省九百万父老乡亲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答案只在“生态立省”四字之中。 一个地方总有一个地方赖以生存、发展的金饭碗,海南的金饭碗就在生态环境。海南的农业是特色产业,能够富农却不足以支撑国际旅游岛全局;新型工业虽然可以迅速做大经济总量,但受生态环境制约,增长容量有限。长远来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和立省之本。 道理不难理解,但一到具体工作就容易跑偏。一些地方和部门发展服务经济的兴致不高,重心总是悄悄溜回工业、特别是房地产上。原因无非是服务经济见效慢。这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全社会的观念与氛围,影响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力度与速度。 我们常说,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能简单地追求GDP增长率。而在海南这样一个欠发达的省情之下,GDP考核又不能完全放弃,否则将就业不保、民生堪忧。一些干部急功近利、唯GDP论英雄,部分原因就在这里。其实,这些纠结还是没有搞清发展与民生的关系,钻进了非此即彼的牛角尖。 服务经济属于慢热型,但对吸纳就业、转型升级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假以时日,定会释放出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何况,环境保护好了,旅游业兴旺起来了,现代农业、制造业也就有了可持续的拉动力。这种互动效应,才是绿色崛起的辩证之意,才是民生改善的深远动力。 当然,让GDP变绿、变优,不能纸上谈兵,更关键的是调整市县一级的政绩考核机制。把环境成本、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列为重要内容,特别是要把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单列、单考。指挥棒先变绿,才能真正激励那些提质增效、绿色崛起的“潜绩”。 旅游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相比“项目一上、黄金万两”的传统模式,旅游业具有较强的自发性,不是“硬作为”就能迅速带来起色的。我们将旅游业视为重要产业支撑,就要尊重它得天独厚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夏威夷、马尔代夫等,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当成核心竞争力来经营,故而长盛不衰。在旅游业显现后发优势并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的西班牙、新西兰等国,严格控制甚至零发展工业项目,已形成高度共识。因此,海南没有理由躺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上沾沾自喜,而要更加珍惜这份黄金般的环境资源,按国际标准开发利用好它,为改善中国的生态形象做出贡献,谱写出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特区之特也是特色之特,海南要着力在“增绿”和“护蓝”上下功夫。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坚定海南的生态立省之路,最需要的是树立起绿色崛起的政绩观,最迫切的是建立起绿色考核的指挥棒。到那时,会有环境的葱茏美好,有经济的生机盎然,有民生的欣欣向荣。 |
关键词:环境,生态,旅游 |